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大科学家将登上南极之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30日03:00  现代快报

  带去咱自己的科考支撑平台

  快报讯(记者 安莹)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队将从上海出发,神秘的南极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南京的专家一直和南极有着不解之缘,2007年到2009年,南京的天文学家朱镇熹及其队友、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宫雪非和胡中文两位研究员先后登上南极之巅冰穹A,今年,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的魏海坤将带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南极天文科考支撑平台”登上南极。

  2007年,当中国第一台望远镜架设到南极之巅——冰穹A时,中国人在兴奋之余也有着一丝担心,中国人并不能第一时间看到这台“千里眼”传回来的数据。我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以来,一直用澳大利亚提供的支撑平台,科学仪器探测的数据都要首先经过澳方才能够传到我们自己手中,大家心中很清楚:只有使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考支撑平台,我国才真正掌握南极科学考察站大门的钥匙。2009年9月,东南大学正式启动自主研发南极冰穹A支撑平台项目。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魏海坤告诉记者,东南大学研发的这个南极天文科考支撑平台分为两个舱,一个是发电舱,另外一个是仪器舱,包括电源系统、结构和温控系统、现场主控系统、存储系统和通讯及国内监控系统。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朱镇熹告诉记者,目前南极冰穹A上,中国的望远镜一共有5台,加上这次即将架上去的选址望远镜,就有6台“千里眼”在工作。“说白了,这次研发的支撑平台就是这6台望远镜的传送带,平台能够提供能源、控制、数据、通讯等功能支撑,也就是说,‘千里眼’在南极上空看到什么,我们在后方就能第一时间得到数据。”朱镇熹说。

  昨天,在东南大学,所有仪器都装进了两个蓝底黄条的集装箱。这两个集装箱就是魏海坤到了南极工作的地方,如今所有的仪器都已经细细打包好,做好防震措施,今天运往上海,登上“雪龙号”。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