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卫生部长的血能否缓解制度性贫血

  近日,昆明、青岛、南京、北京等地大面积出现用血紧张的状况。一些医院接到“限血令”,不少手术被迫推迟。甚至有患者抽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

  近期,包括北京在内的部分地区血液库存有所下降。为应对“血荒”,卫生部、总后卫生部29日联合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张茅、副部长尹力等卫生部领导,卫生部机关公务员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的医务人员近500人踊跃参加了无偿献血。

  护士紧张

  扎了几次都没抽出血

  做完广播动员后,陈竺部长径直走到设在卫生部一楼大厅的征询台前,脱下外套,挽起衣袖,开始量血压;随后又到检测区抽血进行快速检验。给部长抽血的护士小高由于紧张,反复扎了几次,竟然没有抽出血来,“没关系,别紧张,大家也给她减减压。”在针眼处贴上一个创可贴,陈竺笑着鼓励护士继续抽血。“一会您休息吗?”“我还要工作。”“您献血,您爱人不担心吗?”“她最近也献过血。”陈竺一边配合检验,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昨天献血已经是陈竺就任卫生部部长以来的第三次无偿献血。

  陈竺解释

  血站以无偿献血盈利是误解

  针对有媒体报道的“无偿献血、有偿用血”问题,陈竺解释说,一些人认为血站以无偿献血来盈利,这是一个误解。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血液本身是不要钱的,但装血用的特殊袋子、血液检测、冷链储运等都需要成本。

  据了解,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12年来,全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5%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99%以上。

  但近几年我国临床用血需求量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相比,当前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新华社 北京晚报)

  血荒成因

  献血主体过于单一

  在昆明,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的比例超过了90%,而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0.92%,医务人员的比率则仅仅有1.2%

  大范围“血荒”原因何在?从各地献血者的组成结构来看,“血荒”的直接原因在于献血人数的减少。目前各地献血的主体是学生和街头流动采血对象。

  云南大学医院一位医生说,今年秋季,昆明各大高校整体搬迁至距离市区二十多公里的呈贡县新校区,献血人数明显减少,而新校区“不是我们想进就能进的”;另外,昆明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以前住在城中村的农民工纷纷迁往郊区,也导致献血人数缩减。

  而在北京,九成采血量来自街头流动采血。北京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连日低温导致采血点周围流动人员大幅减少,影响了街头采血量。长春血站库存紧张也与气温下降、街头流动人员减少有关。这种现象暴露出我国义务献血方面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献血队伍结构简单,义务献血的群体太过单一。

  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认为,无偿献血的来源还有待进一步发掘。例如,分析往年昆明无偿献血的统计报表就能发现,公务员在其中占的比例非常小。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的比例超过了90%,公务员仅占0.92%,医务人员则仅仅有1.2%。

  “政府和医疗机构总是宣传献血无害,可医务人员、国家公务员都不带头献血,‘献血无害’的宣传又怎么能说服人?”昆明市民俞小姐说,现在很多人对献血存有恐惧心理,主要是怕危及自身健康。在这方面,医务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应当带头做出表率。余成普说,献血车不应当只进高校,还应当进社区、进政府、进企业。

  有专家分析说,就普通群众而言,一味地强调“人心”、“觉悟”、“奉献精神”,将献血人群单一的原因归咎于缺乏“道义”,显然是错误的。在发动国家公务员、医疗机构等群体献血上,政府其实是有许多办法可想的,只有真正建立了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才是避免血荒的根本办法。 (新京报 北京晨报)

  血荒背后

  根本原因是“血慌”

  那些不想献血的人最担心的是传染疾病,此外,还源自人们对现行采供血制度的困惑。这边是无偿献血,那边患者却是有偿使用,这难免让人心理不平衡。

  昆明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说,大家无偿献血,血站却通过市场手段卖给医院,医院再卖给患者,“我们担心献出去的血,会成为他人牟利的资源。”调查显示,这一观点在民众中颇具代表性。

  有媒体称,无论是昆明还是其他地方,闹血荒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血慌”。那些不想献血的人最担心的是传染疾病,此外,还源自人们对现行采供血制度的困惑。这边是无偿献血,那边患者却是有偿使用,这难免让人心理不平衡。尽管有权威说法称,用血本身其实是免费的,医院收取的只是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成本。但大家还是对献血感到担心,至少证明相关部门在这上面的宣传做得非常不够。更何况,由于有医保或其他医疗保障,许多人不用献血,临床一样可以免费用血,这也让无偿献血者感到颇不公平。

  再者,受现行采供血制度所限,一般情况下医疗机构无权自采供血,其临床用血必须由指定血站供应。由于实行属地管理,一个地方要从另一地方调剂血浆,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采供血制度的运作和管理手段缺乏灵活性,让各医疗机构面对血荒时更加捉襟见肘。

  归根结底,各地闹血荒的根源就在于“制度性贫血”。病患缺血做不了手术,制度造血功能不足也会令采血运作乏力,呈现疲态。当无偿献血制度遭遇具有公益性特征却又充满营利性冲动的采供血制度,整个机制陷入运转不灵几乎是不难预见的结果。

  (中国青年报)

  新闻回放

  全国十余城市用血告急

  昆明,截至今年10月中旬,血液中心库存的O型血仅2200毫升;北京,血库库存仅为正常值的一半;南京,“血荒”已经持续10个月;武汉、太原、重庆、长春、青岛……血荒,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蔓延,急需血液进行手术的病人和家属或四处求援,或苦苦等待。

  在海南,12岁的白血病患者小丽,每个月要定期到医院输血,她是O型血,但库存O型血紧缺,小丽几次被通知推迟几天再去医院。在武汉,湖北省人民医院骨科以前每天有十几台手术,现在只能做四五台。近一个月来,从各地媒体关于“血荒”的报道中得知,各地医院因缺血而推迟的手术至少五成,高的甚至达到九成。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