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血荒背后或有人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30日20:39  汉网-长江日报

  随着昆明、北京、合肥、南京等城市血液纷纷告急,血荒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也牵动了市民的心。以昆明为例,主动到市区各献血点义务献血的人开始增多,但仍然无法满足供血需要。血荒,仍在继续。(《北京晨报》10月29日)

  血荒,不是一日两日了,也不限于一地两地。有些城市甚至启动了二级预警。内需不足我们有自己的理解,百姓太穷了,对未来没有安全感云云。但是血荒就不易理解了。一者我们人多,相对于需血的少数病人,我们有足够的庞大的供血基数。二者,国家对义务献血有诸多鼓励措施。三者,政府和医疗机构一直在宣传献血无害,有人甚至主张适当献血对身体有益。四者,在学校、军队等特定单位,组织集体献血也是很容易的事。

  如此说来,我们根本不应该出现血荒。但它就这样出现了,而且还很严重。

  我倾向于认为,血荒的背后,其实还是人荒。所谓的人荒,首先是人事。钱穆老先生说,好的制度必得配有好的人事。具体到无偿献血上,我们似乎有好的制度,但是再好的制度,相关人事跟不上,这制度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变质。人事,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管理,也就是黄仁宇先生所谓的组织与技术问题。而且,愈是人多,愈需要有效的管理。问题是我们的管理总是不到位。具体到血荒一事,想献血的人,没有方便的献血机会。就拿我所在的小城,我甚至不知道它是否有固定的献血点,流动献血车也很少见,一般的公众与志愿者,动力尚不至于充足到为无偿献血而自寻门路去。

  人荒的另一面,是人心。因为,即使有了方便的献血机会,一般公众是否愿意随时撸起袖子献一管呢?这里可能会有信任缺失的问题。既不信任采血器械的干净卫生,也不信任自己的血液会被合理使用。鉴于现实的经验,鉴于医疗单位公信力的普遍下降,公众甚至连固定献血点与流动献血车本身都不予信任了。据媒体报道,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比例超90%,但以昆明为例,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0.92%,医务人员的比率则仅1.2%。矛头所指,除了医疗机构,又加上了政府。这些部门总是宣传献血无害,实际中却并未带头,这会让公众起疑,难不成献血光荣也是一种忽悠?

  相对于人荒,血荒并不可怕,车到山前自有路。第一,无偿献血还是逐年增加中。第二,患者家族自助。第三是自体输血,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这个更放心了,除了可以稳定血源外,还因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防止传染疾病。而且发达国家自体输血已占输血总量的20%-40%,澳大利亚和美国占80%-90%。

  但是人荒怎么办呢?我们的很多问题,都会指向病体深处的系统痼疾。也许后者,才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医疗方向。(作者为大学教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