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7岁叔叔照看80岁父亲,80岁老母买菜做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31日06:13  新闻晨报

  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 顾筝

  “看了两期养老选题深有感触,现在市面上对养老有三种形式,但实际操作还是碰到诸多问题。”44岁的叶玉安女士在发给《星期日新闻晨报》的短信上如此说到。

  叶玉安兄妹几个现在遇到的问题是,80岁的父亲前段时间摔了一跤,髋部骨折,在医院开刀之后现在已回家躺在床上静养。可是该由谁照顾?

  母亲也已年过八旬,由她照顾力不从心。而且由于操劳的事情多,母亲腰椎间盘突出,同样需要静养。“我们不孝顺。”叶玉安带着愧意说,可是他们几个子女确实也面临着自己的问题。叶玉安今年44岁,上面还有一个姐姐49岁,一个哥哥47岁,三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孩子也都未立业,正是读书用钱的时候。各人都有自己家庭的负担,没有谁能全职照顾父亲。现在的情况是,三个子女只要碰到休息日,就去照顾父亲。

  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叶玉安想到了居家养老,他们前去父母居住地方的居委会询问居家养老的情况。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要获得有政府补贴的居家养老服务,有各项条件要求,符合条件的才可以申请。

  后来她开始试着找家政公司,希望能找到一位合适的阿姨。“我们并没有开出很高的工资,只是在2000元左右,中介公司倒是给我们介绍了几位阿姨进行面谈。可是当阿姨听到要照顾的是一位老头,而且躺在床上,大小便都需要照顾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叶玉安无奈地说。

  找了几次,被拒绝了三四次,叶玉安兄妹几个知道,找到一位阿姨照顾老父亲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他们开始动起养老院的脑筋。

  去看了几家养老院之后,他们发现入住养老院的费用不低,每个月需要2500元左右,再加上父亲需要特别护理,没有牙齿需要喂食,这些费用加上去,得3000元左右。虽然费用高,但养老院没有医疗条件,老人生病了得由家属自行送入医院。叶玉安的父亲每个月需要插导尿管,每个月都要送一次的话,麻烦无法想像。

  最后叶玉安只能打电话到父亲老家泰州,希望老家的亲戚帮忙找一个可以帮忙的保姆来。可是打听了很久都没有消息,现在农村的田都征掉了,农民得到一笔钱,所以日子过得还不错,没有人愿意到上海来打工。最后叶玉安兄妹几个只能出动亲情牌,请父亲的弟弟,也就是他们的叔叔出来帮忙。叔叔也已77岁了,不过看在兄弟的情份上,他从老家赶来照顾自己瘫在床上的大哥。

  现在的情况是,77岁的叔叔照看80岁的父亲,而80岁的母亲负责买菜做饭,家里请了一个钟点工帮忙打扫。“我真的是急死了,真想找到一个人帮忙,即使两天来一次也行。”叶玉安说。

  专访社会工作专业人士:

  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实际需求还有差距

  ■采访对象:高建秀,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

  去年,应两个区的委托,高建秀所在的上海杨浦区复馨社工师事务所对多家养老机构进行了调研。目前正在对杨浦区45家养老机构开展2010年年终评估。

  “有什么好的养老院可以推荐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她笑了笑:“很难,真的没有几家可以推荐。”

  养老院的数量和实际需求有差距

  “你知道‘9073’吗?”高建秀问,她是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的副教授,上海杨浦区复馨社工师事务所理事长。“‘9073’是‘十一五’期间推出的养老政策,希望通过构建‘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家庭养老、7%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说实话,相对目前社会老龄化的状况,7%、3%的比例并不高。”高建秀说。

  应杨浦区和闵行区的要求,复馨社工师事务所团队曾对这两个区的养老机构进行了调查,在去年的调查结果中,杨浦区的养老院为40多家,比例是2.1%。闵行区有38家养老机构,总床位数占老年人口的3.65%。但是很多老人出于对社会环境和生活习惯的适应性的考虑,大多寻求原住地周围的养老机构。结果造成市区养老院进不去,郊区养老院不愿去。“这些数据和我们所希望构建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仍有差距,和实际的需求差距那就更大了。所以很多人都会说,要去一家好的养老院都得排队,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需要排多少时间?高建秀问过各个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可是他们也说不出一个确切的数据。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必须得等住在里面的某个老人去世之后,才能空出一个床位。

  现在,养老院面对的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为什么没有多建造一点?面对记者的质疑,高建秀回答说:“关于养老照顾问题,国家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但从目前来看政府的投入资金还是不足,在市区新建一张养老床位的投入至少在10-12万元以上。所以国家也在鼓励社会人士来办养老机构,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机制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不过,各方面也在积极投入养老机构的建设,如去年,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在区民政局的规划下,开始扩建,年底前能增加700张床位,再加上今年新建的几家养老机构,全区老年人口养老机构的床位率可达2.5%,达到市区养老床位的比率。

  “我也很难进行推荐”

  对养老院的满意度是高建秀她们所调查的一个方面,“我们所调查的不一定很准,因为我们并不能对老人进行一对一的采访。不过在观察中发现,个别的养老院只是在做表面文章,里面的老人其实有不满意的地方,但是由于个人收入水平有限,没有地方去了,只能将就。调查中,我们还请了市级的养老机构的专家和质监、安监、食药监和消防等单位的业务骨干,多方参与,共同从服务、管理、安全和设施等四个方面开展评估。”

  对养老院的硬件调查,复馨社工师事务所发现差异很大,最差的一家养老机构是1950年代的公房改建的,没有空调,洗澡间没有暖气。当然,也有昂贵的养老院,硬件设施很好,高建秀就曾带一位香港大学研究老年问题的老师参观过浦东的一家养老院。

  复馨社工师事务也对养老院的服务进行了调查,发现服务人员大多是外来的中年妇女。“她们的工资很低,每个月大概才1000元左右,某些民办养老院为了节省开支,不给她们办理正式的用工手续,更不用说交社保金,能力方面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所以她们很难提供良好的服务,而且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由于经常对养老机构进行调研,所以常有人要高建秀推荐一些好的养老院。“说实话,真的没有几家可以推荐。相比较来说,应该是每个区的老人福利院相对会好一点,因为政府出资,人员配备比较专业,可是这样的就很难进,要排很长的队。而那些收费相对较高的养老机构也能提供较好的硬件环境,但是在老年人的个性化生活服务需求上就又有所欠缺了。”高建秀说。

  像冯田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家里有瘫在床上的老人,高建秀表示确实很难找到合适的养老院。“如果有重大疾病,或者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养老院就会考虑自己照顾的能力,以及所要花费的精力,他们会进行评估,再考虑收不收。一般在养老院,收需要全护理的老人比例不高。

  [读者反馈]

  ■读者Irene发来邮件:

  看到近期报纸上关于养老的相关报道,非常关心,希望了解到更多关于上海条件比较好的养老服务机构的信息。

  因为我的母亲年事渐高,她本人对此非常有兴趣,希望一段时间在有良好服务的养老机构生活,一段时间和子女度过,这样既有自己的空间,也能有和其他老年人交流的机会。同时,这些服务机构还应该有完备的医疗帮助功能可以为老人提供相应的医疗帮助及指导。

  一直以来,国内这类服务机构很少,实际上需求还是很大的。特别希望能得到此类机构的信息:如联系方式,甚至是这些机构的口碑如何等,毕竟把自己的至亲托付给他们,希望是绝对的可信。

  ■网名为ELLA的读者发来邮件:

  养老以前还觉得很遥远。现在却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我父母是老三届,就像人们所说的他们这代人,出生挨饿,读书停课,毕业下乡,工作下岗。我父母养了我姊妹俩,一个在江苏,一个在沪。高铁已通,用在高铁上的时间只要1小时左右。但如果他们要来沪看病,江苏的医保卡(社保卡)是不能用的。银行可以跨行结算业务,中国人也能持银联卡到国外去消费。同属长江三角洲的人们什么时候可以医保一卡通呢?

  ■网名为“zkl47”的读者发来邮件:

  街道、居委会应起主导作用。街道可建立“社会企业”家政服务公司,尽可能自负赢亏。另可利用 “小老人”(低龄老人)参与,可积累服务时间,支付将来自己的养老服务。

  把问题延伸一下,比如双职工小孩上学、放学接送、照看,都可由居委会牵头,由“小老人”承担。

  ■手机号为1376××××685的读者:

  晨报这几期的养老报道,写得很好。如能刊登一些精神方面养老的报道,如怎样把退休生活安排得更好等,一定大受欢迎。

  ■手机号为1326××××466的读者:

  有关养老的话题,很有新闻性,建议多做文章。“养老,钱哪里来”的话题远没有结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