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与魏启后先生的文墨情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31日09:52  大众网-齐鲁晚报

  □郑梅生

  1977年我考入山东师大读书的时候,就熟知济南有位叫魏启后的先生,他毛笔字写得好,常想能有缘拜见。巧合的是,我毕业分配去了银行工作,知道了魏先生就在山东省人民银行供职。上世纪90年代,我竟然还和魏老先生同住经四纬一路银行宿舍西单元五楼,对门邻居七年。

  1982年元旦刚过,我到了省行储蓄处报到上班。从此,我接手了先生以前所从事的业务宣传工作,也就坐在了他曾经坐过的办公室里。往后的日子,我常去请教他,就这样,老人与一个后生便有了师生之谊。每次拿去的书法作业,他都仔细点评,有时一笔一画都要亲自示范,唯恐我起步走偏。在魏老的悉心教诲下,我的水平提高很快,一点一滴的进步,先生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凡有书画友人聚会,先生也常愿意约我一块参加。

  大约在1998年8月,正是三伏天的一个午后,袁毓淦兄约了时已离休的原山东省工商银行行长宋修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郭志光、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夕杰及魏启后诸先生小聚,我一同前往陪侍,驱车去山师北门对面的一小店内饮茶。店主是熟人,我们是常客,店内凉风徐徐,品茗茶,赏字画,其乐融融。落座后,相互不用寒暄,先生们海阔天空,谈古今、论书画,滔滔不绝。茶过三泡,香气沁润,大家兴致盎然,即妙语连出。郭先生首唱一句:“想喝茶,去喝茶,不为喝茶来看画。”魏先生遂趣对下句:“要看画,来看画,不是看画去喝茶。”此时此景,自然、人文、香茗、书画合一,先生们那种超然洒脱、无拘无束的意境涤荡着那个夏天的喧嚣炙热。“好句子,魏老先生何不书写下来!”大家击掌称道。魏老笑笑,说:“还是郭老师写吧。”郭先生一边斟茶一边笑称:“不可,不可,既如此留得由年轻人写更有意义。”可惜,眼前没有笔墨,只有众先生的笑声。笑声,伴随着夕阳西下,谈兴却始终不减。我想起了茶比酒香的话,文人真有福气啊。

  当时,我只是在忙碌着,却没想到去找来笔墨让先生记下这一趣联。这么好的句子,若让这么一个大书法家写下来该多好啊。

  后来,由于工作调整,我和魏先生联系的机会少了,再后来,这事也就淡忘了。今天想起来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一千多年前,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一个山东人王羲之在会稽山阴写下了三百二十四个字的一片小纸,成就了流传千古的《兰亭序》。世上传下来的有很多好东西,但很多好的东西却没有传下来,也不能再传下去了。魏先生没能写出自己唱和的句子,也就无法让我们看到他的这一幅墨迹了。

  去年底,魏先生也继宋先生后驾鹤仙逝了。走的时候,我去为他送行,去的人很多,眼里都含着泪水。

  我写出了这副对联,送给了我的师弟,他要挂在很多人能看到的地方。我的字写得不好,但其中的滋味明白人都会体味出来的。

  魏老先生去世一年了,人们时时地想起他,他一生为普通人家书写了很多字和画,为大众所热爱。他是一位为人民而书写的人,一位身怀厚学的老师,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位真正的书画大家。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