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探”李昌钰“过桥米线式”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31日10:57  生活新报

  

“神探”李昌钰“过桥米线式”演讲

  “在我准备昆明的演讲时,有人希望我讲一讲陈水扁的案子,我说好好好,也有人说可不可以讲讲华南虎的案子,我说好好好,又有搞刑侦工作的人希望我讲讲DNA破案……我发现到今天为止,我准备的演讲内容已经变成云南的过桥米线了,有鸡有肉有汤有料,所以我今天就做一个‘过桥米线式’的演讲。”昨日下午,云南大学庆来堂迎来了世界知名的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

  作为鉴识科学界数一数二的顶级专家,李昌钰来昆的消息一经传开就引起了不少“李昌钰迷”和“侦探迷”的兴趣,演讲现场被慕名而来的市民挤个水泄不通,而李昌钰也没有让昆明市民失望,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不仅为市民带来了演讲主题为“DNA与刑事审判”的高质量演讲,还不断送出“李昌钰式”的小警徽、紫外线灯等小惊喜。

  “我调查过千万富翁女儿失踪的案子,也调查过肯尼迪总统遇刺案,也调查过世界上很多知名人士涉及的案子,但是我都遵循一个原则,让证据来说话。”带着淡淡的江苏口音,李昌钰在演讲的一开始就告诉大家,指引他50余年职业生涯的人生信条就是:“让证据说话,对历史负责。”李昌钰说,在21世纪,犯罪侦查的方法主要讲究的是证据收集,其中包括人证、现场、物证以及有用的资讯四个方面,而现场的迹证往往都能成为破案的关键。“鉴识科学也从一开始依赖判断血型、指纹来破案到运用DNA来认定线索。”李昌钰对鉴识科学界最大的成就和贡献就是提高了刑事鉴识科学在司法界的地位,以及对刑事鉴识人才的培养,让刑事鉴识科学从过去辅助警方办案的角色,跃升为主导调查办案的地位。

  据说日程已经安排到2018年的李昌钰应该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之一了,年逾古稀的他现在全球跑,每天仅睡4个小时左右,还精神焕发,经常从讲台这边走到那边,为听众讲述那些惊心动魄的案件侦破过程,而对于“华南虎”一案的侦破,李昌钰表示“十分佩服周正龙的想象力,竟能用年画来充当华南虎”。

  “华南虎事件一出来,我走到哪里都有人跟我说,李博士,请你鉴定一下这个事件吧。”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也让李昌钰对这一事件发生了兴趣。随后,他给周正龙拍的老虎照片做成了连续的动画,在这个动画里,李昌钰发现,只有树叶在动,老虎却一动不动,“长达几分钟里老虎一动不动这是非常不正常的”。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发现了一个老虎的年画日历,李昌钰一看就觉得年画老虎像新发现的“华南虎”,但是鉴识科学不能靠“感觉”,在对比了老虎的斑纹之后,李昌钰发现年画虎和“华南虎”的斑纹几乎一模一样,连神态、姿势都没有改变。整个鉴识过程被李昌钰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听众。

  “原来还以为PS的技术很高,能够做出这样的照片,后来经过鉴识才发现他用的是最简单的办法,把年画放大之后直接放到树林里拍照,更省事。”“揭穿”华南虎真面目的李昌钰这样总结周正龙的拍照“技术”,引得台下观众哄堂大笑。

  “挂着我的警徽和拿着我的签名卡是可以辟邪挡灾的”、“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我们家的垃圾桶,这样我就知道我太太在家都做了什么事情”、“美国女孩现在都穿这样的内裤了(丁字裤),现场哪位穿了这样的裤子啊,穿了的可以获得小礼物”……原本专业性极强、晦涩难懂的刑侦鉴识科学,在李昌钰通俗易懂的语言中变得十分有趣,而他不时爆出来的“经典语录”也让现场气氛热到顶点。

  每次演讲,现场“送礼物”已经成为了最具李昌钰特色的标志了。而昨日的演讲中,李昌钰也仿佛变成了“魔术师”,在冷不丁抛出一个问题后,机敏的他会听到台下最先回答的声音,或是从众多回答者中听到那个“正确答案”,一旦听到“答案”,这位刑侦大师就会从台上直接把“小警徽”、“紫外线小挂件”等礼物丢下台,随着他的每次抬手,台上台下都会high成一片。而他口袋里的“小惊喜”似乎总也掏不完,不仅他自己会给台下的听众送礼物,他还经常指挥他的助手“不要只顾给你身后的美女发礼物,这边、那边都要给嘛”。

  演讲中,李昌钰还经常拿自己和夫人、助手开玩笑,甚至善意地开起了省科技厅厅长的玩笑,而他儒雅、风趣、睿智、健谈的形象也让不少“粉丝”大呼“完美”。

  人物档案

  李昌钰从事鉴识工作50多年来,侦破过8000余个案件,在美国评选出的25件影响世界的事件中,李昌钰直接参与了其中14件案件的鉴识工作,并在一个权威机构评出的对公元1800年到2010年中10个顶尖鉴识专家中名列第一名,也是唯一入选的一名华人。

  本报记者 闵楠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