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运开幕重头戏 少林小子合力上演空中飞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01:10  金羊网-新快报

  揭秘开幕式重头戏“白云之帆”——世界最大、最难的威亚表演

  ■统筹:新快报记者 刘勇 采写:新快报见习记者 罗琼 摄影:新快报记者 宁彪

  1600多名少林小子分成两组,180名队员靠腰部钢丝悬在80多米的高空中,根据背后LED显示屏上背景动画的变换,腾空、翻转、飞奔、跳跃,组合成千姿百态的“图案”;地面上的1000多名队员,通过跑位合力牵引绳索,控制“空中飞人”们的高度和位置……从后天开始,五场亚运开幕式彩排活动将陆续举行,本报记者昨日探营,为你揭密开幕式中最令人期待的节目之一——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全人力高空威亚表演——“白云之帆”。

  观众惊呼如同现代版飞天

  编导一声令下,1000多名穿着单薄红衣的少年齐齐高吼,伴随着吼声,180名“威亚人”在数十米高空中同时展臂高飞……

  10月29日的深夜,秋风萧瑟,参加亚运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各个节目都在海心沙紧张地排练着。来自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的1640名学生,正在为他们的节目进行最后的“挑刺”。他们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还不足14岁。出于对亚运开幕式表演保密的考虑,他们给这个节目取了个小名,叫“千人吊威亚”。

  负责海心沙体育馆清洁工作的刘阿姨说,她每晚都在体育馆看排练,这个节目她已经看了很多遍,但每一遍她都是“又心惊又心疼”:“这么多娃娃,他们带着线飞上飞下还要做动作,下面拉线的孩子也很不容易,做这样一个节目,他们太难了!”在10月20日开幕式首次综合彩排中“先睹为快”的观众张先生则表示,长达一个小时的亚运开幕式节目联排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个节目。“简直就像是敦煌壁画里的飞天,但是有了更多的现代气息!”

  一人飞六人扯动 用1640人

  记者在排练现场看到,虽说是“千人吊威亚”,但实际上在空中飞行的“威亚人”只有180个。对于记者的疑问,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教练李程浩解释,由于这个节目需要“威亚人”在高低飞行中变换各种动作,单靠“威亚人”在空中是无法飞上飞下的,所以每一次变换位置,都得有人在下面扯着威亚线,通过线的拉伸来控制飞行的高度。“这跟放风筝的原理是一样的,‘威亚人’就好比风筝,他要飞高飞低,都需要下面拉线的人去配合。”李程浩说,每一个“威亚人”都需要6到7名“拉线人”去配合,再加上替补人员,总共出动了1640名学生,因此叫做“千人吊威亚”毫不为过,“从这个层面去理解的话,吊威亚的不是180个,是1640个”。

  难度高于奥运“地球漫步”

  看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人们,应该还能记得《地球漫步》这个节目:58名“威亚人”在约6层楼高、直径20米的“地球”上自如行走,有的与地面平行,有的头朝着地面,还做出前后空翻等动作,让人啧啧称赞。这个节目,也是由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排演的。

  “奥运的这个表演并不算太难。”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校长刘海科说,“只要演员们能够保持身体平衡就行了,但亚运表演的难度远在这个之上。”刘海科说,动作呈现、高速飞行等对于演员而言不算难,最难之处在于“配合”。“奥运的‘漫步’只需要演员个人完成表演,但这次表演则需要一千多名演员共同配合,哪一个的绳子拉晚了,‘威亚人’的飞行就会受到影响,哪一个‘威亚人’动作不到位了,整个表演就不能完美连贯地呈现。”

  既参与过奥运《地球漫步》又是本次“千人吊威亚”主力之一的演员邓联南也坦言:“我一个人在上面飞,既要跟周围的同学保持步调,又要下面拉我的人算好时间,一点点错漏都会破坏整个表演,这种又考个人又考团体的节目最难了。”

  三万人选出千余精英 训练中胯部磨得渗血水

  “千人吊威亚”的震撼效果背后,是演员及整个节目组的累累付出。从去年8月开始,该节目编导组一行十几人就已经进驻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与校方一起进行演员的选拔和培训。排演一年多来,面对学生们的艰苦努力,编导组组长王亮坦言:“真的会让人泪流满面!”

  第一次训练很多队员都吐了

  据校长刘海科介绍,此次参加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的1640名演员,是从学校3万名学生中层层选拔出来的。“先看他们武术基本功过不过关,然后是心理素质,主要看是否恐高。”刘海科说,第一关基本没刷下人,第二关则“哗啦啦刷了一大片”。

  “当时把我们分别吊起来,让我们上升到几十米的高处,看我们敢不敢往下看。”入选180名“威亚人”之一的学生王景旗说。

  通过了武术关和心理关,加上舞台呈现的考虑,最终的“威亚人”身高均控制在1.65米-1.70米、体重控制在50公斤-60公斤。

  通过层层优选出来做 “威亚人”的学生,先在地面进行了大量基础训练,但飞上空却依然挡不过高空的难度。“我们仿照亚运开幕式场地的设置,在学校搭了一个40米高的训练屏,学生们飞上去做动作,一个上午一组,一组22个人,就吐了6个人,下午又吐了6个。”王亮说。

  每日吊在空中超6小时

  教练李程浩告诉记者,“威亚”的两根线分别挂在演员胯部的左右两端,全身的重量就都集中在了胯部,“不管是走、翻、腾空,全都从胯部发力”。也因为如此,演员的胯部成了受伤的重灾区。

  “酸疼是最轻度的感觉,吊威亚的孩子们的胯部经常是一大块青一大块紫,最严重的是磨破皮和渗血水。”王亮说,威亚线挂在胯部两端,为了使劲,大腿根部要并拢发力,这样就造成了胯部皮肤被磨破,而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每日“威亚人”吊在空中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因此磨破的皮肤反复受损,导致血水渗出。

  此外,为了保持胯部反应的灵敏性,在河南冬天零下十多度的气温下,学生们也只能穿薄薄的秋衣上阵。

  “但这些孩子一点怨言也没有,有磨破皮就自己去医护室擦点药,有时候冻得走路都不稳,第二天继续坚持训练。”王亮说。

  一次表演来回冲刺10公里

  不仅仅是空中的“威亚人”吃苦,在底下做“拉线人”的演员们也不轻松。

  记者在排练现场看到,“威亚人”的每一次高飞或者下行,都是底下的“拉线人”通过不断地跑动来控制的。他们6到7人一组,共拿一条手腕粗的棉绳,棉绳的前端与威亚线相扣,需要高飞时他们就往看台方向冲,需要低飞时他们就向后退。他们拉棉绳的姿势,类似于拔河。

  “由于上下飞行的时间间隙要求很短,在几秒钟之内就得完成,因此每一次跑动,‘拉线人’都是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完成的。”王亮计算过,一次表演,一名“拉线人”来回冲刺的路程就超过10公里。

  一周磨破两双鞋双手无力吃饭

  “所以一个星期磨破两双训练鞋,对于他们而言再正常不过了。他们鞋底的前脚板会磨得都脱离了鞋面,孩子们的脚掌上水泡爆了一个又连着一个,直到起了厚厚的老茧。”王亮说。

  此外,由于拉绳一刻都不能放松,学生们的手就一直得保持着“拔河姿势”,从肩膀到手掌都绷得紧紧的。“我曾听说有学生训练完,只想用脚吃饭,手都不想动了。”教练李程浩说。

  从河南把学校食堂搬进训练营

  1640名学生,住满了海心沙旁边的4栋亚运宿舍楼,每栋楼的阳台,都晾满了学生们穿的红色运动校服,还有刷得白白净净的训练鞋。校长刘海科说,担心清淡、没有馒头的粤菜让学生们难以适应,把学校一座食堂的40多名员工都搬了过来。

  刘海科说,虽然学生众多,但是管理上从不操心:“学生们在学校就已经养成了守纪律、听从命令的好习惯,换一个地方,对他们而言都是一样的。”

  记者在他们的宿舍楼下看到,从下午五点半起,直到晚上七点,这1640名学生便分批拿着不锈钢的饭盒,从宿舍走下来排队,整理好队形、清点人数后,便由几名负责学生带领前去饭堂打饭,其间并没有出现打闹、高声谈笑等现象。

  由于排练在晚上十点,吃饭后的时间便由学生自由把握。记者围绕训练营区走了一圈,学生们有的相互比试身手,侧手翻对他们而言就如普通人散步般简单,有的三两个人围在一起聊天,有的则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江边沉思。学生小魏告诉记者,学校规定他们不能随身带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闲时他们就看书,顶多打打扑克,要是想家了,就去公用电话处给父母打电话。

  特写

  “威亚老手”邓联南:从奥运到亚运的武林高手

  今年19岁的邓联南,2007年进入塔沟武术学校,然后进入学校专业队,2008年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地球漫步》的“吊威亚”演出,此次又是180名“威亚人”之一。在这1640名学生中,与他一起既经历过奥运又将迎接亚运的,只有另外4名学生。

  持续四个月恶心想吐

  邓联南个子不高,约1.65米左右,身形精干,皮肤黝黑。他说,去“吊威亚”是一件很偶然的事。“2007年学校为奥运开幕式节目做选拔,我很幸运,一层层都过关了,就这样接触了‘吊威亚’。”

  刚开始,“吊威亚”在邓联南看来,就是在半空中的自由漫步。“就像在奥运开幕式上的表演一样,我就一个人在‘地球’上走,想翻跟头就翻一个,想大步走就大步走,对于有武术功底的人来讲,这些都不算难事。”

  但此次表演却让他对“吊威亚”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战斗”,邓联南说,“这次表演很考配合,我得不停跟下面拉我线的人沟通,经常为了一个动作就得讨论上半个小时。”

  邓联南说,虽然在这次排练队伍里,他“吊威亚“的资历比较老,但还是出现了不适应。每次排练,他在空中一挂就是3个小时,加上短时间高速度的多次上下飞行,恶心想吐的感觉很强烈。这种感觉,直到训练了四个月之后才消失。

  彩排后只听见满场欢呼

  由于表演需要,有些动作的变换需要演员们抓住背后LED显示屏的灯管进行,他们称为“抓屏”。邓联南说,尽管戴齐了头盔护具,“抓屏”时还是容易受伤。“灯管有棱角,手或者脚碰到就会刮伤擦伤。”

  邓联南说,演员距离LED屏幕只有20厘米远,而演出时,头是朝向屏幕的,LED耀眼的光芒,就直接射进眼睛里。“怕LED光会影响视力,导演给我们每人都发了一副墨镜,但带上墨镜,眼前的景象就会变黑,影响动作发挥,我们就放弃了。”

  邓联南回忆,10月20日第一次彩排结束,他们从屏幕上下来,由于看屏幕看了太久,眼前一片模糊不清,但“听见满场观众的欢呼,那种感觉很兴奋很满足,什么付出都值了”。

  “不苦练没法得到真功夫”

  邓联南是深圳人,去武术学校上学是他自己要求的。“我跟父母好说歹说了半年,他们才同意让我去。”征得父母同意,初中毕业后,邓联南便打起行囊去了河南塔沟武术学校。

  “武术不仅仅用来自卫与强身健体,它更是一种精气神的融合。”习武四年,邓联南对于武术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我的理想,就是在不断地修炼中,达到‘仁者无敌’的境界。”

  邓联南坦言,要达到那样一个境界很难,首先是要打好基础。“我每天都会给自己定目标,告诉自己今天应该完成多少训练量,达到个怎样的效果。”他说,“练武的人都知道这有多苦多累,但不苦练是没法得到真功夫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