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徒生故乡自行车复活(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02:08  华商网-华商报

  

安徒生故乡自行车复活(图)

  伦敦案例馆的绿色屋顶,将绿色环保概念发挥到极致

  

安徒生故乡自行车复活(图)

  丹麦馆为参观者提供自行车可环绕展馆骑行,丹麦540多万的人口却拥有超过420万辆自行车

  

安徒生故乡自行车复活(图)

  5月7日,西安的杨焱淇体验“奥登塞自行车”交通拥堵、居住空间小、房租贵、环境污染、老龄化严重……对于占到世界人口50%的城市人来说,这些现象一定不陌生。

  为什么城里的路越修越堵?为什么城里的生活越来越麻烦?是因为在日益扩张、发展的过程中,随之产生的一些“副作用”已经让我们的城市“得病”了。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健康,美好的城市同样也应该远离“城市病”。

  马德里城市改造减少噪音废气

  在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马德里案例馆,工作人员齐飞宙就指着马德里河岸改造工程的示意图对记者说:“发展中国家可以从这项工程中得到警示。”

  马德里河岸改造工程可谓一波三折。齐飞宙介绍,1974年,马德里沿着曼萨纳尔河河岸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却带来了河道、噪音和废气污染;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也给两岸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无奈之下,马德里政府在2004年启动30号街—马德里河岸改造工程,通过修建地下隧道,把环道上与曼萨纳尔河并行的15公里快车道的路面交通转入地下,从而改善了交通安全,促进了交通通畅,原来环道对城市的障碍性分割也由此消失。

  同时,通过在道路周围铺设绿色植被,这项工程也把更多公共空间还给市民。改造后的河岸地区设有29个暴风雨蓄水池,专门用来收集雨水和地下管道的水,能调节存水量和促进污水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

  伦敦绿色屋顶

  在上海世博会上,童话家安徒生的故乡丹麦奥登塞市的实物案例“自行车的复活”入选“城市最佳实践区”,与区内其他案例不同,“自行车的复活”将聚焦未来城市最环保的出行方式——以自行车代步。

  有车不开 让城市更环保

  对丹麦人而言,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种既现代而又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丹麦人常常有车不开,是为了让城市更环保。”世博会丹麦馆总代表白慕申说。

  在哥本哈根,自行车道有两种,一种是独立设置的专行道,没有机动车和红绿灯的干扰。另一种自行车道是与机动车道伴行的,但各有独立的高度,即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从高度上依次分开,互不干扰。

  白慕申指出,目前哥本哈根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对自行车骑行者环境最友好的城市。这就意味着建设更多的专用道、延长自行车专用道和路线,在最拥堵的路段建设更安全更友好的设施。除了基础建设,丹麦政府还对汽车课以重税。另外,在丹麦,交通规则的制定和设计让汽车司机不得不尊重骑车人和行人。

  带着自行车可乘地铁轻轨

  大多数丹麦人在城市里很少开车,而是骑自行车。当去较远的地方时,才会坐地铁或开车。在地铁和轻轨火车上,有专门的空间可以让乘客携带自行车上去,只需买一张自行车票即可。

  展览中的一组数据显示,只有540多万人口的丹麦,城市人口占87%,人均自行车拥有量0.83辆,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0.32辆。丹麦人喜欢骑自行车,传递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哥本哈根人每天骑行的里程总数为120万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地球骑到月球两个来回。哥本哈根共有350条自行车专用道和40条绿色快捷自行车路线。每天早晨,哥本哈根有37%的人骑车上学或上班。“对于丹麦人而言,骑自行车使得生活更简便。没有停车的烦恼、不会堵车、不用等车。自行车专用道宽敞,差不多在大部分路段都能找到。这些专用道油漆成蓝色,和你在世博会丹麦馆里看到的一样,以提醒开车的人们注意。”白慕申表示。

  在丹麦骑车比开车更时尚

  丹麦各个城市里的自行车租赁系统都是由当地政府管理运营的,为此,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广。在哥本哈根,城市自行车租赁系统主要是旅行者推出的,免费的自行车租赁系统在1995年建成,此后推广到丹麦的其他城市。

  人们几乎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在哥本哈根城内使用自行车。只要把20丹麦克朗的硬币塞进自行车的锁眼里就可以骑走,然后在全城110个回收点返还时就能取回这20克朗。

  对于中国自行车租赁业“叫好不叫座”的现状,白慕申建议,是否可以降价运营。不过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传递一种氛围和价值观,就是骑车比开车更时尚、更可行。

  数据显示,在最近四年里,欧登塞的交通事故下降了20%,日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8.7吨。欧登塞已经制定了具有远见的交通与流动性计划,主要以步行、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工具为主要出行方式。选择骑自行车,就是选择了一种健康和环保的生活。这是未来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必然发展趋势。

  对症城市病

  病症:建筑能耗大

  处方:建造会节能的“聪明”建筑

  在未来,城市中的建筑会聪明地自我降温、保暖,空调、暖气将一并“下岗”。德国汉堡案例馆就是这样一座聪明的建筑。它内部全密闭,外墙严格采用密封玻璃,使外部的热气难以“侵入”。屋顶上有专门的空气流通装置,排除内部废气并引入新鲜空气。与此同时,房屋的墙壁也不简单,一根根水管在其中纵横,由地下抽上来的凉水在此循环流动,四季保持室内25℃左右的恒温。

  来自法国的阿尔萨斯案例馆也是建筑节能的典范。它南立面上的水幕太阳能墙体由电脑自动控制,可以随着室外温度和日照强度的变化自动开闭,既能遮阳降温,又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病症:水资源匮乏

  处方:淡化海水,充分利用家庭水资源

  淡水有限,水资源匮乏,这是任何城市、特别是内陆城市都要面临的严峻课题。如何最大化利用水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污水处理?如何将海水淡化变为城市用水?来自成都的活水公园称得上是污水处理生态化的典范。它能将雨水收集进地下蓄水池,再流经前置处理池、芙蓉花形的水雕塑、鱼鳞般的植物塘床等工序,通过一系列沉淀、吸收的生物和化学过程逐渐得到净化。最后,洁净的活水将从喷泉广场喷出,用来养鱼也丝毫没有问题。此外,在大阪案例馆则提供了一套海水淡化等一系列水处理的解决方案。

  病症:老龄化日趋严重

  处方:引入各类家务机器人

  城市人口老龄化正日益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让老年人在家中颐养天年、同时减轻忙于工作的子女的压力?引入各类家务机器人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沪上生态家,机器人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好助手。想吃可口的菜肴?不用亲自动手,一台外形酷似双门电冰箱的厨房机器人可以帮忙。老年人要做的只是放入各种专用料盒和菜料,关上门,很快机器人就能做出按照烹饪大师的菜谱制作的美味佳肴。行动不便的老人则可以依靠家居监控机器人得到贴心的照顾。机器人的两只机械臂,能帮助开门、倒水、取物等。老年人还可以把它当做轮椅使用,轻松去往自己要去的地方。让子女非常放心的是,机器人能听懂手机、电话等发出的指令,还可以遥控各种电器,监测入侵、火灾等危险信号。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