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不是生意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07:08  华龙网-重庆商报

  本报评论员 刘凤羽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近日在一次演讲中直言不讳:仅靠工资收入,高校教师的待遇就太差了,让某些老师有了为房为车、追名逐利的借口。

  李培根曾因在今年毕业季上演讲不说官话,被学生亲切称呼为“根叔”,也引发媒体广泛追捧。但对其本次演讲,追捧者少,拍砖者却多了——盖因“高校教师待遇太差”这句话引发质疑。

  笔者记得,类似质疑并非首次。2006年,北大副教授、央视前主持人阿忆就公布工资单哭穷,称4786元的月薪入不敷出。这引发舆论炮轰,还被指责是为不务正业的走穴进行辩解。

  前有阿忆哭穷,近有“根叔”说穷——高校教师真的就穷到了需要另谋职业糊口吗?估计答案难曰肯定。

  实际上,对高校教师待遇,各界已有普遍认识,那就是基本工资差异并不明显,但“灰色收入”拉开了收入差距。

  而资料显示,早在2005年,高校教师就被国税总局列为高收入个人监管。虽说并非所有高校教师都是高收入者,但要说到穷,想来也不至于。毕竟,在分配机制不合理的大环境下,还有更多社会弱势群体比高校教师生活更窘迫。

  所以,所谓高校教师穷,不是穷在待遇,而是穷在无休止的物质欲望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的高校扩招,使得高等教育在产业化指针下开始“向钱看”,大学已变得商业化,有人更称大学不再是纯洁的学术殿堂,倒更像商业化公司——今天的国人,即便从名牌大学也越来越难感受到教育的喜悦,体会更多的是一种买卖行为的冷酷。

  比如高校教师,一些人顶着老师、导师的帽子却不专注于教育和学术发展,整天忙着走穴、抓项目挣钱甚至开公司,被学生称为“老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他们身上,已成了“学高不为师、身歪不成范”。

  而在学生层面,普遍存在功利心态,想的是将来如何找个好工作、如何赚大钱。一份调查显示,逾半数人毕业后的目标是“出名”、“赚很多钱”,而真正想静心读书的人很少。

  对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大学都是精神脊梁,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人才与教育更是关乎未来的头等大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集学、商、官于一身,已让大学精神迷失。连高校这块“净土”都不再干净,我们的未来还能在哪里立足?

  当然,何止大学,今天的中国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钱和功利的味道已浓得令人窒息,教育文化中还有什么能独善其身于钱和功利之外?

  高校本是传道授业解惑之象牙塔,不是生意场,那些逐利想钱就是不想上课的教师,该被清理清理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