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郭台铭:学会今后用“柔”的方法来对待员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11:21  台海网

  台海网11月1日讯 郭台铭,1950年出生于台北,祖籍山西省晋城市。1974年,郭台铭创办鸿海塑料企业,1985年创立富士康,三年后,富士康进入深圳,并逐步从百人小厂发展到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2010年,郭台铭被“福布斯富豪榜”列为中国台湾首富。

  一年连涨两次工资、包吃包住、缴纳险却仍然有近半员工流失。在宁夏,餐饮业的一些企业正在遭遇“招工难”。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用工荒”现象开始向西部劳务输出地蔓延。从2003年起,“用工荒”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今年新年伊始,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区频频传出“用工荒”,就连安徽、河南等劳工输出大省,也纷纷出台措施,鼓励省内就业,部分西北地区,甚至出现了限制劳工出省的现象。为了应对“用工荒”,一些出口企业的工资最高涨了达到50%,但仍然遭遇“招工难”。工资的不断上涨挤压了中国出口商已经非常微薄的利润,中国制造业大国的优势似乎正在丧失。很多人都开始担心:中国的人口红利是否已经面临拐点?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是不是就要结束了?

  芮成钢:我们财经频道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也在关注沿海地区劳动力发生的一些变化,比如说用工荒的问题,招不到工人,我不知道这些问题富士康是否也遇到过?

  郭台铭:所以我们也因为这样在各种的变化的原因,把很多工作能够自动化,再加上大陆的服务业的成长非常快,制造业是比较辛苦的,大家都不太愿意到制造业去,所以就会到服务业,甚至于到各种软件、到各种公司做文员,哪怕薪水少一点,环境比较好,所以制造业在这方面就面临到直接作业工缺乏的问题。

  芮成钢:我们中国的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廉价劳动力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比较优势,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跟印度等国家比在消失,这两派观点您更倾向于哪边?

  郭台铭:我想两派的观点其实并不互相矛盾,中国人口红利有众多的从业人口能够来从事制造业,不管是低端的、中端的跟高端的。中国的人口红利还是会继续存在,哪怕是工资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尤其“十二五”规划要让基层的人民来分享经济利益,一个非常好的构想,而且肯定可以实现,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中国的红利就会引申出另外一个中国的内需市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