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优先建14、15、16号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13:57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陈珍妮 报道

  “十二五”规划中,建议在政策、财力等方面完善普陀、闸北、杨浦等城乡接合部地区的道路交通建设,提高城乡接合部居民的出行便捷程度,缩小本市西北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区域差异。日前,市人大普陀代表组完成2010年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强城乡接合部道路交通建设,促进上海西北地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苏州河与铁路“两大阻隔”尚未消除

  调研报告指出,沪上西北部地区交通长期受苏州河和铁路阻隔的影响。过去十年,虽然新建了跨苏州河的祁连山路桥、古北路桥,但与中心城区跨苏州河桥梁密度相比,西北地区差距明显。

  报告公布了一组数据:普陀区域内苏州河全长约14公里,跨苏州河桥梁有16座,桥梁密度为933米/座,而中心城区跨苏州河桥梁密度为500米/座。普陀区域内穿越沪宁、沪杭铁路线的立交桥梁有5座,隧道2座,5座立交桥梁中还包含了内、中、外三环的快速通道桥梁,承担地面交通的立交桥梁和隧道只有4座,远远不能缓解铁路阻隔带来的交通压力,严重影响西北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快捷交通联系。

  城乡接合部地区的道路路网结构问题也十分突出。比如普陀区域内主要道路数量偏少(主干道为8条),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南北向只有一条祁连山路,且存在多层次交通混合行驶现象,导致拥堵;真如城市副中心内支路密度偏低、连通性不高制约了城市副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长风生态商务区由于公交站点缺少,造成其交通不便阻碍了与中心城区的互动。

  居民出行主要依靠公交车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滞后,西北部地区长期以来只有轨道交通3、4号线从普陀区的南部边缘擦肩而过,未能深入西北地区的纵深腹地。借助世博会的举办,西北部地区先后建成了7号线和11号线,对区域内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轨道交通车辆间隔时间长、站点周边公交配套设置不完善、横向间交通线路没有启动等原因,地区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问题还未根本解决。

  调研报告指出,目前西北部地区的居民出行主要依靠地面公共交通。

  由于区域内河流、铁路的阻隔以及路网结构不合理,现有道路路网的承载能力已趋于饱和,武宁路、光新路、曹杨路等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堵塞现象非常严重,区域内道路交通矛盾非常突出,影响了区域内居民的出行质量,进而也影响了全市交通路网功能的提升。

  优先建设轨交14、15、16号线

  代表呼吁未来五年,在政策、财力、项目等方面给予普陀、闸北、杨浦等城乡接合部地区进一步支持,加强城乡接合部地区道路交通的建设。如将地区性交通枢纽设施建设费用纳入土地开发成本、通过返还市得部分的土地出让金用于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城乡接合部地区市政建设的腾地补贴标准、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等方式支持城乡接合部地区的道路交通建设。

  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协调规划、建设等部门,优先安排轨交14、15、16号线路建设,完善城乡接合部地区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支持城乡接合部地区立体交通网格的形成;在安排全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计划时,优先考虑安排真光路桥、水城路桥等城乡接合部地区跨苏州河桥梁、跨沪宁铁路桥梁(隧道)项目,支持城乡接合部地区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在规划市政管网建设时,优先考虑安排城乡接合部地区的排水系统项目建设,支持城乡接合部城区功能的完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