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波音公司前任首席工程师:致力于介绍真实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14:10  荆楚网-楚天金报
波音公司前任首席工程师:致力于介绍真实中国
田长焯接受记者采访

  楚天

  人物简介

  田长焯,1925年出生于汉口,祖籍湖北黄陂。美国著名侨领。在波音公司工作34年,从事商用飞机颤振和振动设计,被称为波音的“设计巨匠”和“活字典”。1995年退休,任美华航天工程师协会、全美总会理事长(2001-2009)。现为美国英文季刊“美华论坛”(Chinese American Forum) 社长。

  田长焯的胞弟田长霖,1935年出生于汉口,2002年逝世,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和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首位主席,他从1990到1997年间出任美国一流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长,同时也是“武汉·中国光谷”首批聘请的科学顾问之一。

  深秋的武汉天地,上午9时30分,一位神采奕奕的老者出现在记者面前。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此次我们要采访的对象:85岁高龄的田长焯先生。“您看上去真年轻,”记者不由得感叹道。“脑子不能停,人才有活力!”田长焯带着温和的笑容回应。这位被誉为美国波音公司“设计巨匠”的在美侨领,1925年生于武汉,祖籍黄陂,少年时因战乱辗转至上海、台湾,此后只身前往美国打拼,最终在美国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他的胞弟田长霖也沿着相似的轨迹,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位华裔校长。而田家兄弟取得一番成就后,从未忘记祖国,也从未切断在武汉长大的幼年记忆。

  汉口记忆影响一生

  1925年生于汉口的田长焯,13岁之后才离开武汉。这一段人生经历,影响了他一生。

  “我早上吃了面窝,在小摊点上买的。”田长焯一边登上一家咖啡厅的台阶一边跟记者说。“小时候经常在路边摊上吃,现在每次回武汉还是非吃不可。”

  “我们家八个兄弟姐妹都是在黄陂和武汉出生,我小时候就住在福星里社区,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田长焯说。

  田老对小学时曾就读的“汉口六小”印象颇深。“那时候,一位姓刘的老师告诉我们一句话,叫‘笑破不笑补’,我现在穿的衣服破了都还打补丁,而且以此为荣。”

  田家八个兄弟姐妹,都大有成就。其中,最令国人熟悉的,是田长焯的弟弟田长霖。田长霖曾任美国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位华人校长。

  谈到家世,田长焯对记者说,“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是都曾树立理想,并坚持去做。”这种谦和、执著和浩然之气的形成,在田老看来,全拜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养和父母的影响所赐。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候我们唱的就是《礼记大同歌》,这种崇高的、平等待人的精神从小就熏陶着我们。父母也教育我们一定要有责任感。”

  1939年,13岁的田长焯随父母离开武汉到上海。1949年,田长焯随家人到台湾。动荡的年代让田家兄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困苦,也磨练了他们生存的能力。“刚到台湾的时候生活很艰辛。”田长焯回忆,他的父母当年在台只住9平方米大的房子,“放一张竹床和一张书桌就满了。”而母亲为了不影响父亲工作和休息,自愿长期在窗台上搭铺睡觉。这种勤俭吃苦的奋斗精神,就这样深深根植于田家兄弟的心。

  致力于介绍真实的中国

  作为波音的“设计巨匠”,田长焯利用他的影响力,从1962年起他就相继在美国发起成立了华美航太工程师学会、中国工程师协会等团体,以此来团结海外华人工程师为祖国的振兴献计出力,担负起侨领之责。

  田长焯说,当年自己考上大学,理想之一就是将来要办一份报纸,因为他觉得社会需要媒体来了解最真实的信息。这一梦想在他创办英文季刊《美华论坛》后成为现实。作为在美侨领,田长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这一刊物,向美国的主流阶层介绍真实的、发展中的中国。

  这份杂志由华人华侨自己捐钱创办,不以赢利为目的,专门用英文刊登有关中国的报道,每期都会免费向美国国会议员、各州州长和大学图书馆寄送,希望以平衡公正的视角,让美国社会全面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最近,田长焯计划着办《美华论坛》的中文版和国内网站,刊登一些关于描述美国情况的文章,“希望这样做能增进两国的认识了解”。

  不仅如此,田长焯还通过在美的其他媒体,传播中华民族取得的巨大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五发射前,美国华文电视台就希望他能为观众进行发射讲解。发射开始,设在田长焯家的热线电话被打爆。当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后,田长焯不顾刚进行完白内障手术,来到华人中演讲,大力宣传中国航天的成就。回忆当时的情景,田长焯至今仍激动不已。

  大武汉之梦总在心头

  1939年离开汉口后,直到1984年,田长焯才首次回到大陆。在此之后,他几乎每年都要回国并到武汉。

  “这次是10月29日回来的,会在武汉呆久一点,至少要呆到11月中旬,因为有很多事情要办。”田长焯所说的很多事中,除了在明日要出席由他牵头组织的“光博会”配套论坛——首届“中国光谷创新论坛”暨“田长霖国际论坛”外,还有涉及到“田长霖科学园”的事情。

  在首届“中国光谷创新论坛”暨“田长霖国际论坛”上,请来的嘉宾包括美国四院院士于一身的钱煦等世界科技界的大师,他们多为田长霖的友人和学生。“这么多人同时来,不容易。这些顶级学者的行程经常半年前就已安排好”。

  “从号召力上来说,田长霖是一种资产。”田长焯告诉记者,对这一“资产”的挖掘,是希望搭建一个武汉与海外华人之间的高层平台,助力武汉走向世界。

  田长焯觉得,武汉具有“3小时高铁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潜力巨大。如果以美国的城市类比,武汉最像芝加哥。“感觉作为内陆城市的武汉,与外界联系并不是那么紧密,对世界竞争的激烈性也理解不够,所以,我们的目标要定得高一些,武汉要做世界的大武汉,登上世界舞台”。言及此,85岁高龄的田长焯稍稍提高了声调,双眸矍铄,望向远方。

  作为波音公司的前任首席工程师之一,田长焯迫切希望湖北和武汉可以加入到中国的大飞机制造产业链中。“我很希望可以和湖北所有与飞机制造有关的供应商在一起谈一谈,今后该怎么走,能帮的我一定帮,能传授的技术我一定传授,田家几十年的历史,就是以‘大家’的利益为重”。

  功成名就只盼叶落归根

  1954年从台湾大学毕业后,田长焯借钱只身赴美求学打拼。此后,其弟田长霖也赴美求学。当时美国的华人还很少,两兄弟相互照应、埋头苦学。后来两兄弟在美国各自实现了“美国梦”,经历堪称传奇。不过这其中的艰辛却也鲜为人知。

  因为没有钱,两兄弟都必须尽快完成学业。田长焯用一年拿到硕士学位,田长霖则用两年拿到博士学位,这在要求严格的美国学界堪称奇迹。之后两兄弟过着“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上班、回家的单调生活”,直到后来,兄弟两人慢慢开始成功之旅,终于能够每个月凑够150美元寄回台湾补贴家用。田老强调,“我们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太重,这也是我们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

  “我们兄弟下一辈有23个年轻人,20个以上都是硕士、博士、教授等。他们都有了解家乡的心愿。”但是比起老一代对家乡的记忆和情节,年轻一代对祖国略感“生疏”,田长焯建议,“如果能多办一些寻根运动,让年轻一代从自己家的历史开始了解中国的历史,一定更有效果。”

  辗转一生、在外打下一片天地后,田长焯觉得还是得要落叶归根。2002年,胞弟田长霖逝世。2005年,田长霖的铜像在武汉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落成。“明年,我希望能把父母的骨灰从台湾迁到武汉的墓地来,就葬在长霖身边。”噙着眼泪、眼眶泛红的田长焯说。他希望自己百年以后,也会回到家乡,陪伴在父母兄弟身边。

  (文图/本报记者张亚利 杨小粤)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波音公司 工程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