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福建对口援建四川灾区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19:23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成都11月1日电(记者 冯昌勇、蒋作平、余里)在福建省援建四川地震灾区彭州市的前方指挥部大门上挂着一副对联:“震情重条件苦任务急听党召唤;作风硬干劲足措施实看我行动”,横眉“树海西形象”。

      两年多的灾后重建工程结束了,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灾区群众住进了温暖的新家,新学校里又响起了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援建工作者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给灾区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爱拼才会赢

      “4级以上的余震我们亲历了60多次,经常会遇到整夜不停的闪电炸雷、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各种次生灾害。”据福建省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余军介绍,面对恶劣的气候,援建工作者们没有退缩,也没有埋怨,更没有后悔。

      在中央对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后,福建援建工作者们加快了工作节奏,“五加二”“白加黑”“只有工期,没有假期”成了援建工作者们的工作常态。

      在援建项目建设中,福建省援建人员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速度。福州市援建的小鱼洞自来水厂仅用84天,在“5·12”地震半年之际建成投产,有效解决了极重受灾乡镇小鱼洞及周边乡镇数万灾区群众的用水问题,成为全国18个援建省市中第一个竣工的基础设施项目。

      小鱼洞自来水厂投产当天,清平小学1000多名学生告别了板房学校,搬进了由福建厦门援建的白鹭楼,这是全国18个省市援建四川灾区第一个竣工的学校项目。

      旧小鱼洞大桥是彭州北部重镇小鱼洞镇、龙门山镇与外界的唯一通道。福建省援建的小鱼洞大桥从2008年11月11日正式动工。项目启动以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福建省前方指挥部成立了小鱼洞大桥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专家组,聘请国内20多位桥梁设计、施工、地质、吊装等专家参与项目技术指导,优化施工方案,提出多项先进施工工艺和针对性施工措施,解决了漏浆、塌孔等难题。

      经过全体参建人员6个月的日夜连续奋战,如期实现大桥比设计工期提前4个月建成通车。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工作时间“白+黑”24小时,工作天数“5+2”每周7天;长短雨衣1800件,平均每人穿烂3件;窄窄的河道施工现场,高峰期平均每天进场300个工人;因为地质次生灾害原因,桥柱出现漏浆、塌孔现象,召开4次闽川桥梁专家协调会,调整设计方案3次,增加工作量100多个。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小鱼洞大桥建设的几个时间点:2008年11月11日大桥奠基开工,2008年12月31日完成第一个桩基施工,2009年2月15日完成第一个墩柱施工,2009年2月24日完成第一片大梁预制,2009年3月15日完成第一个盖梁施工,2009年3月28日完成第一片箱梁吊装,2009年4月23日大桥成功合龙,2009年5月1日完成桥面铺装,2009年5月12日新大桥建成通车。

      面对困难决不后退

      由福建省莆田市援建的彭州市第三消防站(通济)、通济镇客运中心、通济镇农贸市场、通济镇停车场等通济镇四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100万元,建筑总面积7418平方米,属于公共服务设施和民生项目,占福建集中打造通济片区房建项目数的80%,建成后不仅极大改善了通济镇群众出行、生活的条件,而且也促进了彭州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

      然而,这四个项目自2009年12月8日正式开工以来,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施工难题。在困难面前,福建省莆田市援建指挥部丝毫没有退缩,为确保在“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前建成交付使用,完成好“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福建省莆田市援建前方指挥部的全体援建人员充分发扬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攻坚克难。

      工期紧,就采取“倒排节点”“三班倒施工”来严抓项目进度。项目建设开始后,指挥部工作人员坚持在工地一线抓监管,加大施工班组调度,“5+2”“白加黑”等非常措施已经成为指挥部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规律。

      没有水,就采用消防车运水。指挥部主动积极协调彭州市消防大队用消防车运水,工程开工以来,共装载80余车次,修建蓄水池,有效克服了施工水源难题。

      没有电,就利用下半夜错峰施工。电压不足的难题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进度,而且对工程质量特别是钢筋的焊接产生不利影响,指挥部为此组织施工企业自备发电机,同时采取错峰作业,利用下半夜施工用电低谷连夜施工,确保绑筋焊接质量。

      没有路,就临时抢修便道。指挥部积极争取协调其他6个兄弟指挥部的支持,抢修出临时通道,采用人工二次搬运,以确保沙石、钢筋、水泥等原材料能及时进场。

      气温低,就采用特殊掩护方法来确保工程质量。针对气温低特别是雨雪天多等影响工程施工的难题,指挥部主动邀请省前方指挥部工程组和当地建设部门专家进行指导,在气温低于5℃时,采取薄膜覆盖、热水保温等科学养护方法保障援建工程的质量。

      两年援建是我们无怨无悔的选择

      詹国方是南平市建设局的科长,长期从事工程管理,经验丰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詹国方主动向组织请缨,要求到灾区参加过渡安置房建设。获批后,詹国方押运活动板房材料,日夜兼程,驱车3000公里赶赴彭州。抵达彭州后,他放弃了所有休息日,常常工作至深夜。提前完成任务后,他又毅然要求留下来参加对口援建。

      福建援建的九尺中学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高,基础持力层深度比原设计超出一倍多,进度受到较大影响。为了不拖援建的后腿,他每天蹲守工地,与设计、施工、监理人员一起,科学安排工期,及时协调建筑材料供应、施工用电用水等。在詹国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九尺中学项目抢回了工期,顺利通过成都市结构优质工程验收。

      新学校开学的时候,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教室,他们特意向詹国方献了鲜花。然而,2009年12月21日,詹国方接到噩耗,老父亲不幸病故。詹国方怀着极大的悲痛和内疚,含泪往家里赶。一周后,詹国方强忍着悲痛赶回彭州,他知道,灾区的重建还需要他。

      今年春节,同事考虑到詹国方父亲刚去世不久,安排他回家过年,可他坚决要求留在工地。今年6月,詹国方的儿子正遇中考,领导和同事们劝他回去看看,但工程正进入抢抓工期的关键时期,他选择了坚守。谁知孩子在中考前大病了一场,成绩离他梦寐以求的南平一中录取线只差了1.5分。詹国方的心中满怀对儿子的愧疚。他说:“援建,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民族大爱,我愿尽我所能为灾区恢复重建贡献力量。”

      两年安危与共,两年风雨同舟。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建成一项项精品工程,铸就一座座援建丰碑,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彭州市老少妇孺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对口援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在这场特殊的考试中,全体援建人员没有辜负福建省委、省政府和3600万福建人民的重托,给彭州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对每个援建人员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更是人生价值的充分体现,也是一次无怨无悔的选择。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