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与其拜海瑞不如“做海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2日02:35  现代快报

  《城隍庙恢复烧香 市长拜清官海瑞》,这是昨日媒体一条新闻的主标题。而网站转载时则将见报的副题“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拜求‘保佑建设系统没有腐败分子’”,变成了主题“广州副市长城隍庙拜求‘保佑没有腐败分子’”。这一下,很有些春秋笔法的味道,引得网友热评如潮。“拜神反腐”成为人们批评的对象了。

  其实,广州市长万庆良、常务副市长苏泽群之所以出现在城隍庙,是因为耗资近2000万元修复的广州城隍庙日前起正式开放,两位只是例行出席开放仪式。两位官员说“要多拜拜清官”、“要保佑建设系统没有腐败分子”,是有特定的语境的,是在这种特定场合下的一种调侃和幽默,并不值得过分阐释和歪解。

  不过,这样的一条小新闻,居然引起大热,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关键词并非是“拜神”,而在“反腐”。我们在网络上,见证了一种社会现象,大凡是与腐败或反腐有关系的,一定是人民群众高度关切的,再冷的新闻也会热起来,网络只是社会的一个投影而已,可见,反腐败不仅是执政党的神圣使命和艰巨任务,还是主流民意的主要诉求。正因为腐败现象丛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积重难返,才引得公众对此痛心疾首,舆论遇火即燃。

  苏泽群副市长说,“保佑建设系统没有腐败分子”,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祈求,不过,有没有腐败分子,既不靠祈求,也不靠海瑞保佑,而在于扎扎实实的制度设计。而现实是,建设系统往往是腐败的重灾区,因为投资大、寻租空间大,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导致的监督难,往往容易产生腐败。苏副市长的期许,引得网友质疑,恰恰说明,网友们对建设系统的清廉是怀疑有加的。苏副市长的言论引起误解,看似委屈,实则是有原因的。网友们的情绪性发作,只不过是借这一杯酒,浇自己心中的块垒罢了。

  舆论的温度在很多时候,是社会问题的表征。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进行反腐防腐建设,虽然收效不少,不过似乎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趋势,制度设计的漏洞、反腐文化的不健全,使得腐败以各种各样的面目出现,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政治文明的常识告诉我们,反腐败不能只靠清官,纵是海瑞在世,就算是浑身铁,又能打几根钉?在当下潜规则盛行的社会环境中,海瑞能否明哲保身尚且难说,就算他时时恪守自己“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人生信条,也未必能够站得住、立得稳,在腐败的浊流中,他靠个人内心道德的坚守,充其量只能是一座孤岛。

  这不是悲观主义的论调,反腐未有穷期,反腐步履维艰,已经是共识。不独处于改革攻坚阶段、利益格局调整关键期的中国是这样,任何国家都是这样。因此,拜海瑞容易,能不能做海瑞则很不容易。就算是官员内心坚守,道德清明,能不能做成海瑞则更是一个大问题。

  当然,指望官员们个个都像海瑞那样,成为棱角分明的清官,既不现实,也不靠谱。即便官员们不是海瑞,哪怕是从内心里不愿成为海瑞,也都不可怕。但要实现这一点,前提是制度和监督。按照现代行政的基本准则,通过制度设计将权力关进笼子,为权力设限,不让权力脱离监督,更不能让其自我膨胀,用制度和监督,让官员们难以滥用权力。

  不愿贪,是一种道德要求,不能贪,是一种文化要求,而不敢贪则是一种制度要求。这三位一体,才能真正塑造一种健康的政治环境,三者缺一不可。迷信海瑞,则会顾此失彼。“拜海瑞反腐败”只能是一句玩笑话,在这玩笑话的背后,值得我们玩味的,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