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宁县小柿子成就大“柿”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2日16:23  生活新报

  

华宁县小柿子成就大“柿”业

  在龙潭营村,柿子种植为每户农户增加收入近千元

  目前,华宁柿子种植面积发展到30500亩,产值达2741万元,改良石漠化近万亩。华宁已成为云南省柿子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最具有规模的柿子栽培区,柿子种植已经成为华宁县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龙潭营村,一个华宁县偏远的山区村。全村种植柿子4000多亩,今年产量8000吨,产值达1600多万元,为每户农户增加收入近千元。“想不到啊,小柿花能让我们赚钱。”村民杨桂丽感叹地说。

  在广州、福建销售的柿子,一盒柿子6个50元,最贵的一个高达13元。

  “柿子在云南是不被看好的果品,4年时间,我们把一个最不起眼的东西做成了产业。”华宁县委书记解仕清回顾柿子产业发展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为了让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华宁县硬是把一个小柿子做成了大“柿”业。目前,华宁柿子种植面积发展到30500亩,产值达2741万元,华宁已成为云南省柿子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最具有规模的柿子栽培区,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珠海、湖北、湖南、浙江、上海及越南等地区和国家,柿子已经成为华宁县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华宁县的一盘棋

  华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90%的国土面积是山区,90%的人口是农民,农民人均纯收入中90%来自于种养业。在全市山区县中,华宁国土面积最小,坝子面积最小,人均耕地最少。如何用较少的土地让较多的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是摆在华宁县委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

  怎样跳出靠一亩三分田过日子的思想禁锢?

  “十届县委以来,华宁通过不断深化县情认识和深入调查研究,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在农业上,提出了‘近期抓烟菜,中期抓经果,远期抓生态环境,结合实际调结构’的思路。”解仕清说。

  思路既定,支撑点在哪里?华宁县结合县情,将目光紧盯万亩群山,围绕市场需求,定下了低海拔种柑桔、中海拔栽柿子、高海拔栽核桃的“三棵树”产业发展路子。

  为什么选择发展柿子产业?

  解仕清认为,柿子属经济和生态兼用树种,寿命一般可达50年以上,树体高大,树冠较大,根系发达,在防风、固沙、保水保肥等方面有极高的生态实用价值,柿子果实、叶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兼顾的利民产业。同时,柿子种植在华宁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适宜种植的独特树种,该树种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能与烤烟、蔬菜等产业长短结合,在华宁县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而且华宁柿子具有成熟早、品质好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市场和经济潜力。发展柿子产业,既是实现“生态立县”战略的迫切需要,又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迫切需要,可有效促进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变,有利于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华宁县产业结构调整和高寒山区农民增收。

  凭借诸多优势,华宁县下决心把柿子培育发展成一个绿色生态产业,2006年确立了柿子产业化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用七年(2006—2012年)的时间新种植发展甜柿4.3万亩,使柿子种植面积达5.4万亩的产业规模发展目标。

  

华宁县小柿子成就大“柿”业

  华宁县宁州镇吗哒村委会村民陈志祥家的4亩柿子一共收了8吨,毛收入4万多元

  四年发展柿子3万亩

  2006年11月,华宁县柿子产业办公室成立,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领导柿子产业的发展工作。同时,还成立了华宁县柿子协会及乡镇分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产业发展。

  “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发展,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华宁发展柿子产业的一大特点。该县建立起“政府引导、公司运作、基地示范、协会管理、农民参与”的管理机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出租、转让、承包、拍卖等模式,为一批种植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环境。近几年来,该县先后引进、组建了云南山地生物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华宁县阿贝楚农艺公司和玉溪农业久保公司在华宁从事柿子生产和销售,为标准化生产、山地及山区经济综合开发、生物能源开发及生态产业化建设治理模式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这些企业将果农、果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连接起来,一条龙发展。

  为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华宁县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融资和林业小额贴息贷款。近两年来,利用林权抵押获得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发展特色林产业的林农,已由最初的百余户发展到今年的上千户,总额达9300万元的贴息贷款在华宁激起了一波特色林产业发展高潮,柿子种植面积快速增长。

  “过去柿子4、5角钱一斤,一点都不值钱,老百姓只能看着柿子烂掉。”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县林业局局长、柿子办主任孙世敏带着柿农们到处跑市场、参加各种各样的展会,在网上推介产品。年复一年的努力,市场打开了,省外客商带着一笔又一笔订单源源不断地来到华宁。

  针对果品质量良莠不齐、规模过小的问题,县林业局高级工张晓林等一批林果专业人员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入户培训工程,进村入户解决栽种技术,鼓励农民规模种植柿子。同时,该县还制定《柿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近十万字的可操作的生产技术文件,明确柿子生产的技术规范标准,使整个生产过程都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统一了全县柿子种植的技术标准。

  为使柿子产业健康发展,2007年、2010年先后两次完成了柿子种植区的“绿色食品”续展扩展认证工作,稳步推进全县柿子产业化进程。2004年12月27日,“阿贝楚”柿子商标荣获“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全国第二、云南第一的柿子“绿色食品”。目前,云南山地生物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华宁阿贝楚农艺公司、玉溪农业久保公司等从事柿子产业开发的种植企业,已在华宁这块热土上扎下了创业的根,打造了“阿贝楚”、“台湾甜柿”等一批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绿色生态柿子品牌。同时,这些公司还着手进行柿子深加工,研发柿子酒、柿饼、燃料乙醇等。

  柿子绿了山地富了农民

  华宁柿子与甜柿的主产区日本、韩国及台湾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早一个月上市,早早地占领市场。“在销售早期,广州、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区销售的柿子几乎全是华宁的,市场占有量在90%以上。”云南华宁阿贝楚农艺公司总经理傅春超说,华宁柿子已经在广州、福建等地区牢牢站稳了脚跟。

  通过几年的发展,华宁柿子产业发展势头看好。种柿子赚钱,已经成为许多农民的共识。据统计,该县已在适宜种植柿子的63个村312个村民小组发展柿子产业,9940户农户3.1万人发展种植规模不等的柿子树,面积由2005年的11000亩发展到现在的30500亩。柿子种植不单为近万亩石漠化严重的地区披上了绿装,更为农民带来了收益,柿子价格从2005年的每公斤4至5角上升到今年的4.2元,产量和产值分别达14647.3吨、2741.3万元,每户种植柿子的农民可增收数百元。(记者刘跃 李晓兰 文/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