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度“道德模范·成都好人”候选人

  敬业奉献类(10名)

  01 税成康

  税成康,男,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郫县友爱镇人,生前任唐昌镇城建办副主任。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唐昌镇川电厂宿舍变成危房。为让348户川电职工尽快住进安置房,税成康成了一个不停运转的“陀螺”:在过渡板房建设中,他几乎每天凌晨两点半都要去成都火车南站接收板房材料,又连夜转运到工地,一个月内他亲手转运板房材料超过100趟;为节约资金,他亲自跑建材市场,往返数十次,寻找质优价廉的建房材料。灾后重建尚未结束,税成康又肩负起唐昌镇先锋、建丰、青春3个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他耐心、细致向每一个村民解释产权制度改革的好处和方法。

  繁重的工作,使税成康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亲人,妻子也早已习惯一个节假日不休息、总是加班、总是晚归的丈夫。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税成康的体质变得很差,2010年6月起经常发高烧,但他仍然坚持工作;9月11日,他在川电南小区灾后重建施工现场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抢救;9月18日,已住院昏迷的税成康仍牵挂着“产改”的三个村。9月26日终因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6岁。

  税成康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动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内涵,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敬业模范,是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

  02 白德全

  白德全,男,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青白江区人和学校校长。自1979年以来,他扎根山区、投身教育事业。2001年,担任人和学校校长的白德全,立志改变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2009年12月,人和学校挂牌为成都市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针对办学条件较差,白德全起早贪黑。在修建学生宿舍楼时,他多方寻求资金支持,关心施工每个环节,并和工人们一起提灰浆、运钢材……多次累倒在工地上。同时,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凝聚了一支稳定、和谐、奋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尽管学校地处偏远山区,生活条件艰苦,但近几年没有一名教师流失,教学水平在青白江区同类学校中走在前列。

  为照顾山区留守儿童,白德全把家搬到了学校,白天当校长,晚上当"爹妈"。他努力改善学生伙食和住宿条件,为学生提供营养、安全的饭菜,让学生吃得快乐、住得舒服。他同学生一道锻炼,开展"小先生"课题研究,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他的妻子本来在做生意,看到学校缺宿舍管理老师,就主动要求为学校服务,半夜起来给低年级孩子盖被子、给爸妈在外的同学洗头、换衣裤……为1400多名留守儿童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03 石显芬

  石显芬,女,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邛崃市人,现任邛崃市夹关镇卫生院院长。1990年从原华西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毕业分配到夹关镇卫生院工作,20年来,她多次放弃成都几家大医院的邀请,坚守在农村妇产科工作第一线。

  受技术、条件等限制,一般乡镇卫生院均未开设产科,因此邻近乡镇甚至临县的很多孕妇都来夹关镇卫生院生产,院内几十张住院病床经常“客满”。2005年,一位名山县35岁的高龄产妇因剖腹产后出现宫内出血,并引发脑水肿,生命危在旦夕,石显芬立即组织抢救,经过一夜手术和3天不眠不休的守护,病人终于脱离生命危险。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正在给一名孕妇做顺产手术的石显芬,当即招呼其他同事立即离开手术室组织病员撤离,自己和另一名护士留了下来,并于14:32顺利完成手术。她说,“当时不害怕,那是假话,但作为一个医生,怎么能够扔下病人自己逃跑,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大不了把自己搭进去。”

  在她的带领下,20年来夹关镇卫生院无一起孕产妇医疗事故发生。2009年夹关镇卫生院代表邛崃市卫生系统接受成都市考核,获得公共卫生工作群众满意率第一名的好成绩。

  04 谭乔

  谭乔,男,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成都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宣传处民警。在他主持的《谭谈交通》中,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执法风格,向市民传递着文明驾驶的重要性,他也因此成为成都市民喜爱的交警。

  谭乔刚当交警时,由于态度比较生硬,让不少违法驾驶员"接受不了",他也觉得难受。他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违法驾驶员,希望交警怎么和我说话呢?"正是这种"换位",他发现,一些幽默的段子、时尚的词语很容易被市民接受。不断尝试中,他独创了诙谐、幽默的工作方式,并时时更新“词库”,让劝导交通参与者注意交通安全变得既“搞笑”又“高效”。

  《谭谈交通》开办后,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亲切的交流及正确的引导,传播交通安全知识,倡导文明出行理念,收视人气一再飙升,是成都电视媒体中影响力最高的栏目之一。成都市民还自发成立了“谭谈交通粉丝团”,取名为“荞面”。

  在2007年市交管局举办的"群众喜爱的交警"评选活动中,谭乔以群众投票推选的总票数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十佳交警"称号。谭乔以其亲民、文明、幽默的执法形象为普及交通安全法规作出了积极贡献。

  05 龚登明

  龚登明,男,1951年出生,蒲江县杂柑合作社高级农技师。他从事柑桔生产技术推广42年,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足迹遍布蒲江县各乡、镇、村、社;先后培训果农20多万人次,编印各种技术资料20多万份,发表技术推广文章200余篇。他身患肾衰竭,长期坚持上班,并自费到中国柑桔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专业机构学习研讨柑桔新品种、新技术,掌握了一套柑桔栽培技术。

  龚登明选育的"蒲早二号"蜜柑获农业部金奖;引进推广的系列杂柑品种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中国优质杂柑生产基地"等多项荣誉。他是"成都市劳动模范"、"四川省农村优秀人才"、"四川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村学科学、用科学标兵",蒲江县二、三、四、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和第七、八届政协常委。

  06 王萍

  王萍,女,1967年出生,家住金牛区平福巷。2005年7月进入市文明交通劝导队伍,因在宽窄巷子路口以身拦截违法奔驰车而走红网络,被网友敬称为尽职尽责的"最牛劝导员"。

  在宽窄巷子路口执勤时,王萍协助民警负责附近路段早晚高峰时段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有时候还要协助民警疏导附近路段的交通。搀扶老人过街、给行人指路等这些"小事",她每天都要重复几百次。宽窄巷子周边的群众和路人说起劝导员王萍,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很负责、很敬业,每天都精力充沛,看不惯一点违法事情”。对被网友敬称为尽职尽责的“最牛劝导员”,王萍认为自己只是“做一行、爱一行”。她最大的愿望是行人、车辆文明通行成为成都的一道美丽风景。目前,王萍所在管理单位交警四分局将其工作总结成"王萍工作法",号召全体文明交通劝导员认真学习、履职尽责。

  07 邓波

  邓波,男,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都江堰市公安局向峨乡派出所副所长。自1992年12月入伍当兵,1996年转业参加公安工作,先后担任过巡警、交警、社区民警、内勤、派出所副所长。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作为都江堰市太平街派出所的一名民警,邓波勇救受伤群众多人;在执行看管枪支的任务时,他抱着六岁儿子的遗体守了一夜枪支。在幸福家园安置点工作的日子里,他带领警务室民警和安置点治保队员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安全检查、消防演练及少年儿童专项教育,保持园区内无刑事、治安、火灾事故发生,为灾区群众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群众满意率达100%。2009年1月,邓波任向峨乡派出所副所长,主要负责辖区治安管理和打击犯罪工作。他坚持为受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帮助茶房村三组村民甘大洪维护合法权益。今年5月,在黄家大院安置点,为挽回群众的生命,他双上肢8%的皮肤浅二度至深二度烧伤。正是凭着对群众的浓厚感情和自身不懈努力,如今的向峨乡已形成了派出所管面、民警管片、保安管点、群防群治队伍看楼护院的多层次防范格局,确保了辖区内灾后重建有序推进和社会治安的平稳。

  08 朱绍华

  朱绍华,男,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崇州王场镇中心村(现中心社区)支部书记。自1979年任中心村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坚守在基层工作岗位上,为村民幸福生活呕心沥血。朱绍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关闭了儿子朱旭焱经营红火的榨油厂、网吧,每年至少损失8万多元。上级领导准备将他儿子安排到社区工作,朱绍华坚决反对说"一个社区成了家庭式作坊,不好!"母亲重病去世,朱绍华忙着修建社区的富康路;女儿重病去世,他正忙着抗震救灾;妻子生病住院,他却带着儿子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得不让妻子一个人住在医院。而在面对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时,他自掏腰包10万元垫支修路款,畅通交通瓶颈;筹建提灌站,解决群众用水问题;协调页岩厂整治扬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010年5月24日凌晨2点,处理完秸秆禁烧工作的朱绍华,没来得及跟儿子打招呼就上床睡觉。凌晨五点,他发现儿子因突发疾病去世多时了。64岁的朱绍华强忍悲痛,坚持工作。后来,中心社区顺利通过工作验收,在崇州市率先完成“产改”复查工作。

  下转14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