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凶险“肝豆”五成被漏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4日12:38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许沁 报道

  记者从近日在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南院举行的2010国际运动障碍学术研讨会上获悉,一种名叫“肝豆状核变性”的遗传性疾病常被误当肝脏病治疗,大约50%以上的患者因此被遗漏。专家提醒说,病人早期出现震颤、肌肉张力障碍、“舞蹈症”等,应引起注意。同时,有“肝豆状核变性”家族史的人群,生育前最好先做孕前或产前基因检查,预防疾病遗传。

  父女查出“肝豆病”

  在日前举行的 “医患交流专场讨论会”上,记者看到,患者及家属和与会专家及病友讲述患病经历、治疗心得。一位今年65岁的父亲李先生(化名)说,女儿在13岁时走路经常摔跤,还出现了“舞蹈症”,他立即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罕见的“肝豆状核变性”病。由于这种凶险疾病具有遗传性,医生立即建议李先生自己也查一查。结果李先生自己也查出此病。至今,他的女儿已经34岁,尚不能正常学习和工作。

  另一位今年68岁的陈女士 (化名)已经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病30多年。她回忆说,自己30多岁时,突然感到关节僵硬,容易摔跤,甚至骨折,还讲话不清楚,经常流口水,结果也被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而她的孩子因为治疗不及时,已经早早去世。好在陈女士本人坚持治疗,病情一直控制稳定。

  发病多集中少年期

  据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王晓平教授分析,目前在中国大约有2万多名“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在上海,大约有700至800名患者。在中国,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5/10万至10/10万,其发病主要原因是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发病年龄集中在7至13岁,但也有在50岁以上的迟发病患者,且多集中于亚洲人。

  该病的早期症状除了可表现为肌肉张力障碍、“舞蹈症”外,还会表现为肝脏腹水、肝脏硬化等肝功能障碍,由于该病发病隐蔽,不少医生往往认为是肝炎或风湿性疾病,因此很容易被误诊,漏诊率也高。据估计,大约50%以上的“肝豆状核变性”会被漏诊。

  “低铜高锌”可预防

  “肝豆状核变性”病治疗不及时,往往会死于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儿童患者还会表现为情绪异常或学习能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大概三至五年内即可死亡。但如果坚持治疗,目前临床上80%的患者病情可控制,甚至好转。

  为预防“肝豆状核变性”病,应避免近亲结婚。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先接受孕前或产前基因诊断,以预防疾病遗传。王晓平教授还建议,平常可以坚持“低铜高锌”的饮食,比如:不吃核桃、花生等坚果,不吃动物内脏或肥肉以及一些含铜高的海鲜,可多吃点含锌的片剂。如果出现震颤、肌肉张力障碍、“舞蹈症”等早期运动障碍,应引起注意,及时到有专业神经内科的正规医院检查、诊断。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