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珠峰脚下展风采--西藏公安边防部队一线执勤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4日16:23  中国政府网

  珠峰脚下展风采 铁血丹心戍边关

  ——西藏公安边防部队一线执勤见闻

      新华社西藏樟木11月4日电(记者 罗布次仁 拉巴次仁 格桑达瓦)连日来,普降在世界屋脊的雨雪使喜马拉雅山变成了茫茫雪海,寒风刺骨。常年驻守在这一“生命禁区”里的西藏公安边防官兵又迎来了严冬的艰苦日子。

      在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脚下、在海拔5326米的“雪域边防第一哨”、在西藏最大口岸友谊桥头“国门第一哨”,西藏公安边防一线官兵克服着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寒、缺氧和寂寞,以满腔赤诚之心坚守在雪域边陲,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为祖国和人民站岗放哨,捍卫着国家尊严,被边境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称为“共和国最可爱的人”。

      珠峰脚下展风采

      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边防派出所了,在派出所的警务区抬头可见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边防官兵们每年与数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和游客打交道,工作稍有偏差,就将与世界最高峰的名字一起被传播出去。然而,西藏定日边防大队珠峰派出所一直坚持用过硬作风向世人展示公安边防官兵的良好形象。

      10月31日记者来到珠峰派出所,只见鹅毛般的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正在执勤巡逻的战士们,睫毛上挂着雪花,被紫外线灼伤的嘴唇上,干裂的伤口凝固着一道道血迹。

      25岁的湖南籍士官张翼正在通往珠峰大本营1号营地入口处的帐篷里进行查验证件、登记资料工作,一些游客在排队等待。翻开游客登记表,记者看到从9时30分到10时30分,已经有来自江苏、上海、北京等10多个省市的64名游客登记入册,而国外人员也有25人进行了登记,涉及美国、德国、法国等11个国家。

      张翼说,目前每天来珠峰的游客有150人左右。执勤官兵每年4月底前后入驻警务区,11月底撤出,主要对到大本营的游客和登山队员进行登记检查和管理。

      警务区地处海拔5200米的“生命禁区”。一排板房、几顶帐篷、几块太阳能装置、一面迎风飘扬的国旗是其所有设施。两场降雪后,这里的气温骤降至零下10多摄氏度。“毛巾和牙膏都结冰了,早上洗脸时要在热水里先热热。”中尉邬鹏说话时,嘴里冒出一团团热气。

      珠峰派出所所长扎西达娃说,去年4月至今年11月来珠峰的游客达5万多人次,其中外国游客占四分之一左右。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官兵们对工作从不打折扣,竭尽所能向国内外游客提供各种便利服务。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一名战士清理卫生时发现了一本深红色护照,持有人叫托马索,意大利人。考虑到丢失护照将给失主带来极大不便,官兵们四处寻找,终于在定日县扎西宗乡的一家茶馆里找到了托马索,托马索激动地连声感谢。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人禁不住拍手称赞。

      定日边防大队大队长马自防说,警务区官兵常年驻守在海拔5200米的地区,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40%,但他们以优质服务树立了“不是国门、胜似国门”的良好形象。

      坚守“雪域边防第一哨”

      在喜马拉雅山北麓、在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脚下,冰天雪地之中巍然耸立着“雪域边防第一哨”,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公安边防工作站——兰巴拉边防工作站。

      兰巴拉地处中尼边界,藏语意为寸草不长的地方。兰巴拉边防工作站成立于2002年,这里海拔达5326米,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30%,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1摄氏度。暴风雪是这里的“常客”,狂风吹着石头跑,一年365天中春夏秋三季只有不到60天。

      11月1日记者顶着七级大风走进兰巴拉,狂风裹着沙砾打在记者的脸上,引起阵阵刺痛。缺氧导致记者每走一步都仿佛脚踩棉花,同时呼吸和说话极为困难。可是,在兰巴拉边防工作站的哨岗上,哨兵迎着风雪像雕塑般屹立,帽徽在风雪中闪闪发光。

      正排职参谋肖波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他说,官兵不定期巡逻,每次要步行10公里到20公里。长途巡逻要带上帐篷、干粮和水。冬天巡逻时,气温都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而每次刮起大风,人只能低头侧身缓慢前行,途中还要穿越冰川等危险地段。

      “每过几天就下一场雪,这已经是入冬的第四场雪了。”兰巴拉边防工作站站长白玛旺扎说。他在警营里摸爬滚打了15个春秋,由于常年在高海拔地区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脸色蜡黄,经常吐血。

      白玛旺扎说,站部还不是最艰苦的地方,巴弄卓康执勤点海拔高达6000米,积雪最深达4米,那里才叫艰苦呢。

      由于连日降雪,前往巴弄卓康执勤点的道路被阻断,记者只好通过监控系统与前方执勤官兵进行连线采访。

      巴弄卓康执勤点教导员王绍荣通过对讲机向记者介绍,前一天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雪,伴随大雪的是7级至8级的狂风,夜晚最低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执勤点上没有水源,官兵们要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背雪水。好在兰巴拉边防工作站提前为执勤点送来了给养物资,官兵们每天能吃上西红柿、青椒、茄子等蔬菜,帐篷内还可以用火炉取暖。

      受狂风干扰,记者与王绍荣的通话信号时断时续,王绍荣也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但是,当他说起“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时,他的语气斩钉截铁。

      兰巴拉是西藏边境地区非法出入境案件高发区,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加大了对这里的信息化建设力度。2009年10月全天候监控系统投入使用至今,执勤官兵抓获非法出入境人员14人。

      站长白玛旺扎说,在忠诚地履行职责的同时,他们也对边民和登山队员等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年2月定日县绒辖乡村民的一辆越野车深陷雪地,3名乘客被困。边防站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出官兵进行营救。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村民得救了,但7名官兵的手脚和耳朵都不同程度地冻伤。

      定日边防大队官兵来自五湖四海,包括藏、汉、回、蒙古、维吾尔等9个民族。为了守护边防一线的共同目标,大家团结协作,战斗力不断加强。“作为边防军人,我们的第一职责就是奉献。”定日边防大队大队长马自防说。

      友谊桥头友谊长

      在中尼国际公路边境出口、波曲河上的中尼友谊桥头,驻守着西藏公安边防总队聂拉木边防检查站友谊桥监护中队。

      该中队组建于1988年,担负着樟木口岸出境人员、交通工具的复检和入境人员、交通工具的初检任务,中尼友谊桥的安全守护任务,通道内的巡逻、设卡及处突任务。同时,开展打击各种边境违法犯罪活动,保障通道及口岸的正常经济和社会秩序。

      樟木口岸每天的开关时间是10时到19时。正在联检楼轮值的聂拉木边检站副站长李文彬介绍,樟木口岸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年均验放出入境旅客近10万人次、出入境边民150余万人次、出入境车辆2万余辆次。

      “现在边民的通关速度达到每人10秒之内,普通游客在45秒之内,港澳游客在15秒左右。”李文斌说,为了提高边检服务水平,他们针对尼泊尔出入境人员多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在尼泊尔边民证上印条形码的措施,以方便这些边民出入境,使得通关速度大大提高。

      “官兵执勤,语言是第一关。”监护中队中队长盖家杰说,中队积极组织官兵学习尼泊尔语、英语和藏语,并开展了“每周一句”等活动,重点挑选和培养有语言天赋和兴趣的官兵,为边民和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国门第一哨”,友谊桥监护中队官兵不仅加大了文明执法力度,还为边民和游客打造了“绿色生命通道”,在友谊桥上演绎了一幕幕感人的生死大营救和爱心接力赛。

      今年5月24日,尼泊尔边民拉珍向执勤哨兵发出求救信号,她面临难产想回国分娩,希望得到救助。于是,一场生死营救行动就地展开,中队立即组织医生采取了临时救治措施,并开通了“绿色生命通道”为其办理出境手续,最终母子平安。7月26日,樟木村边民央金卓嘎不满两周岁的孩子突发疾病,急需到尼泊尔治疗。中队立即启用《困难旅客帮扶预案》,为一家人优先办理了出境手续,使孩子及时得到救治。

      “我们非常感谢他们,有了他们,我们就有了安全感。”在樟木口岸做了8年生意的福建个体商户黄志辉说,原来樟木口岸环境脏乱,边防官兵经常主动为商户清扫垃圾、清理水沟和下水道,就连商户吵架这样的小事情,他们也会及时帮助调解。

      “去年清明节,天气很干旱,我隔壁的一家商户发生火灾,中队官兵及时赶到,用洗脸盆打水灭火。”黄志辉心有余悸地说,如果火情得不到控制,两栋楼可能要损失上千万元。

      中尼友谊源远流长,聂拉木边检站与尼泊尔的移民局、武警、交警建立了良好的警务合作机制。聂拉木边检站站长蒲方爱说,他们每年都与尼泊尔各方进行20多次警务合作会晤,逢年过节双方还开展友好活动,既促进了两国警方的友谊,也促进了边境稳定和地方经济建设。

      “中国公安边防官兵很好!我们关系很融洽!”尼泊尔交警潘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友谊桥监护中队的官兵连连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名友谊桥监护中队的哨兵,每天站在‘国门第一哨’上,代表着国家形象,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正如21岁的礼宾哨刘强说的这样,西藏公安边防官兵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以满腔赤诚守护着边防第一线,捍卫着国家尊严,维护着一方平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