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征地拆迁成官民关系滴血伤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05:29  中国青年报

  四、征地拆迁成为官民关系一个滴血的伤口

  就全国范围而言,网络舆论的一个痛点是征地补偿和拆迁暴力,多达20件,其中65%%的个案中发生流血冲突。

  四川:自唐福珍自焚后,又有峨眉山村民集体自焚

  江苏:东海拆迁父子自焚宿迁拆迁户杀人

  河北:邢台铲车碾压拆迁户

  辽宁:抚顺少年为征地问题杀死截访者

  江西:著名的“女厕攻防战”和宜黄官员令人惊骇的投书

  ……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公权力表现得十分彪悍:辽宁庄河市村民千人下跪,而市长视而不见;河南睢县乡长拘农民新郑市的镇党委副书记拘农妇

  网上更频频爆出官员的“雷人”言论:

  天津:“最牛拆迁语录”,即“在中国,你说不拆,肯定把你拆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全世界牛逼!”

  北京:延庆官员斥责拆迁户“愧对政府”;

  黑龙江:东宁县长威胁钉子户“不要以卵击石”。

  这类问题已经成为官民关系一个滴血的伤口,在一些地方甚至危及基层政府的执政合法性。

  与征地拆迁相联系,房价问题在过去的一年急剧恶化,有北京地王、北京胶囊公寓、深圳“箱居”、上海帐篷征婚、郑州地下标间、大学生蚁族、中产阶级困境、房地产崩盘时间表等热点,件件令人感伤,痛彻心扉。房价成了中国社会平民阶层与官、商之间难以跨越的分水岭,底层社会向上流动最大的绊脚石,重创新生代对人生、对社会的信心。

  五、应对突发事件舆情,需从政法思维主导转向意识形态思维主导

  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政法思维关注的是社会当下的稳定,倾向于动用专政机器、采取强制措施来维稳;而意识形态思维主导强调官民互动,占据舆论的主导权,用信息开放对付似是而非的流言和不负责任的谣言,用细致的思想工作来说服民众。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要求:在群众有灾有难、有险有乱的时候,县委书记要及时出现在群众中间,做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同时,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提出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做到“三个慎用”,即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研究舆论热点不难发现:如果政治领导人遇事不敢到群众中去,却把警察推到前面;如果信息封堵和思想工作失语,一味依赖强制手段,只会导致矛盾的激化。石首事件中,地方领导人组织数千武警抢尸,在长达80个小时里却只发布了3条简短消息,其中还有一条是石首街头举行“联合消防演习”的假新闻,其实当时街头已经出现严重的街垒对峙。

  刚性维稳是相对容易做到的。各级人民政府掌握专政机器,人权、事权和物权在手,基本上没有不能平息的突发事件。网民和公众也可以暂时沉默,但在其内心深处,突发事件会留下深刻的划痕,留下对社会不公的愤恨,对政府的怨怼。

  石首事件过后,基层政府撕毁与死者家属签订的善后免责协议,把死者的堂姐和哥哥判了刑,以后民众遇事还会轻信政府的承诺吗?唐福珍自焚后,当地政府坚持其“暴力抗法”的定性,并且拘留了其前夫、儿子等多名亲属,从表面上看,金牛区迅速恢复了平静,但成都市精心打造的宜居城市和“内陆投资标杆城市”形象也受到重创。

  杨佳血腥袭警案,执行死刑是罪有应得,但围绕杨佳案的议论,也给警民关系罩上了阴影。今年各地袭童案频发时,杨佳的名字一再被网民提起,甚至有学生家属挂出条幅“杀孩子狗熊,杀贪官英雄”,其以暴制暴思维令人担忧。

  应该注意到,在近年来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当事人、地方政府和“围观”事态的网民多赢的结局很少,多数情况下是三方皆输。当事人冤屈难申,地方政府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维稳却落得一身埋怨,民众觉得社会正义更加渺茫。

  虽然事后很快恢复了治安秩序,但政府的公信力、警方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向心力,却一次次地受到损伤。而公信力,正是政府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处置突发事件,需要软硬兼施,政法手段和意识形态手段两手都不能偏废,但何为上策,值得深思。

  在强力缔造社会稳定的同时,更要仔细分析社会矛盾的真实构成,了解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促进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官民之间的良性沟通和顺畅互动,小心翼翼维护社会公正。政府需要多下点“活血化瘀”的工夫,才能化解各种显性或隐性的不稳定因素。

  其实,很多突发事件,常常只是官民之间和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即使带有某种政治诉求,睿智的领导者总是擅长把它分解,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社会问题,因势利导,而不是相反,动辄把各种利益诉求扣上“别有用心”的大帽子,让这些诉求向政治化的问题聚拢和引爆。

  对于突发事件舆论的引导,地方党政部门有了很多思考和探索。如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叶皓首倡的“政府新闻学”,强调政务公开和善用媒体,与南京迈皋桥管道爆燃事故中“谁让你直播的”诘难形成鲜明对照。如何从单纯的媒体管控、信息封堵,走向公共关系管理,建立党和政府的文宣系统回应社情民意的监测分析机制、回应机制,并与党政官员问责机制相配套,形成突发事件中政府公信力的修复和提振机制?如何从旗帜鲜明地反对什么,到同时学会倾听,学会回应,学会道歉,学会主动设置议题和转移议题?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对执政能力的新挑战。

  六、政治家与主流民意水乳交融,是社会的黏合剂

  各级领导干部在日常政务实践中,以身作则,勤政、亲民,践行“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对凝聚社会共识、打造官民和谐,是强大的推手。

  在近一年的网络舆论中,温家宝总理的一言一行,表现出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人格力量,其影响力经常超过网上的“意见领袖”。有关的舆情热点,包括解读“钱学森之问”、拆迁条例修改、与重庆讨薪农妇对话、考察广西旱区不喝水、对凤凰卫视谈袭童案、谈教育体制和推进民主等。今年全国“两会”前,温家宝总理第二次与网民在线交流,鼓励“网络问政”,勾指相约来年再见。3月5日,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引起新闻跟帖一片喝彩时,湖北十堰市警方也紧急开会,决定暂停执行对网民陈永刚的拘留。陈永刚此前因为上网发帖质疑县领导搞形象工程,以涉嫌“诽谤”遭拘捕。温总理在全国“两会”铿锵有力的宣示,与当今中国的主流民意水乳交融,间接地给了地方政府的不当执法行为一声喝止。

  与此同时,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谈配班子、用干部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谈“打黑除恶”,也受到网民赞扬,入选人民网“2009十大最强声音”。

  七、呼唤体制内的意见领袖,打赢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信力保卫战”

  《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今年连发“云杉”的3篇小评论《政声人去后百姓论是非》、《心忧百姓品自高》和《县委书记们的政绩观》,以清新的文风,针砭官场时弊,弘扬正气,让读者眼前一亮。

  政府在宣传战线上,应该多使用话语权,而不是“封堵权”,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在坐视网上的激进情绪愈演愈烈后,依然只会用封堵信息一招,把网上话语权拱手让给民间意见领袖,这是一种“惰政”行为。

  在互联网这个“大众麦克风时代”,需要体制内的意见领袖,响应民意,情系民瘼,给网民讲解政府公共治理的全部复杂性,促进官民沟通,呼唤官场的党性、良知和改革冲动。

  体制内的意见领袖不能人工“栽培”,只能在互联网上摸爬滚打,积累经验,积累人气,积累公信力。

  比如云南互联网新政的推手伍皓,尽管曾经被激进网民扔“五毛”纸币,但代表了体制内开明官员与民间沟通的诚挚努力。他曾以网名“求真的力量”,到凯迪社区著名的“猫眼看人”频道发帖,与网友探讨云南一些突发事件如“小学生卖淫案”的曲折。凯迪总编辑牧沐称赞说:“凯迪的读者群具有相当程度的辨析能力,忽悠家很难过关;言辞犀利者甚众,要不他不搭理你,真要较上劲儿了,你要稍有不慎留下漏洞,他会让你很没面子。然而最终,伍皓还是以他的坦率诚恳,博得了相当一部分网友的信赖,对提升云南宣传部门的文明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

  恽代英曾深情地写道:“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今天,面对社会多元利益构成和多元价值取向,政府更应该以这样一份热诚和谦卑,以及高超的“观念营销”技能,为互联网上4.2亿网民,为广大民众,特别是基层弱势群体,奉献更多的光和热。只有真诚的沟通和应对,才能打赢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信力保卫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网络 舆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