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报两位热心读者体验“当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07:08  三秦都市报

  “作为新闻人的记者平时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是近期本报在记者节系列活动中,热心读者与记者交流最多的问题。11月4日本报特别邀请了两位热心读者,跟随本报记者实地采访,近距离感受记者的工作情况。

  本报两位热心读者体验“当记者”

  读者王亮:记者“累身还累心”

  昨天上午9时许,本报热心读者王亮(男,32岁,西安市某物业公司中层)跟随社会新闻部记者来到西安市公安高新分局,实地采访公安部门破获的一起发生在唐延路附近的系列抢劫伤人案。来到公安局会议室,公安局的领导及办案民警将这起连续作案30余起的伤害案案情介绍给记者后,记者立即就案件侦破细节和犯罪嫌疑人身份及平时职业情况提问,在民警处得知三位犯罪嫌疑人都是“90后”,彼此是同乡关系,三人平时无业,晚间混迹于小旅馆和网吧等地,每次抢劫所得都集体挥霍一空。同时还得知与以往案件不同,公安部门是通过调阅相关视频,和多起类似案件进行综合研判中获取信息将此案件破获的。

  “为什么要问得这样详细?”曾经在西安某企业内刊做过记者的王亮向记者提出了疑问。记者回答道:“许多真正的新闻,是存在一些被人忽视的细节的,这样做一方面是要详细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更多的新闻点,掌握更多的新闻素材。”

  在采访中,最让王亮印象深刻的是:面对三位嫌疑人和公安部门收缴的他们作案时使用的2尺多长的长刀,看似柔弱的女记者在与疑犯对话时,神态若定,毫无恐惧。

  王亮对记者说,年轻时对记者职业非常崇拜,自己也曾以通讯员的身份在部分报刊发表过文章。在简短的近2个小时的体验中,他发现作为一个称职的记者,不仅要有做事的热情,还要有一颗善于发现事物的敏锐的新闻眼,这需要依托必要的知识储备和长期的磨炼。

  他补充列举了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报道中记者的表现,认为这种磨炼不仅是身体上的头脑上的,而且还有心理上的,用句俗语说,就是“累身还累心”。同时将采访素材“换成”读者爱读的好报道,也需要记者悉心的谋篇布局,选好切入点,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正如央视名嘴白岩松所说,新闻记者是“痛并快乐”的职业。

  读者李笑:“记者真的不好当”

  28岁西安女孩李笑是西安某公司办公室文员。因为平时总在办公室做文案、管理,所以,外出当一次风风火火的记者,一直是她的心愿。昨日9:30,李笑跟随要闻部记者从报社乘车出发,前往西安城南客运站,对读者反映的“城南客运站附近打车难”一事进行采访。

  刚站在城南客运站北门东侧路南,一辆出租车就停在了记者和李笑身旁。虽然好几个人拦了这辆车并接受司机询问,但出租车却宁愿等候也不拉客。“师傅,怎么不走呀?”李笑拿着纸笔认真地问驾驶员。驾驶员环顾四周看到记者拍照,便甩下一句“我不是黑车”,然后迅速离开。

  就在李笑一脸沮丧时,另外一位男子来到李笑面前,得知记者采访,男子出示了写有“福华稽查”字样的证件。“我们每天都在这里维护乘车秩序,像刚才那个车,如果被抓住,驾驶员是要被严处的。”稽查人员李军维告诉记者,拒载的出租车驾驶员,管理部门将对驾驶员进行扣证、培训、考试等处理,合格之后才能再上岗。每天,在城市各大客运站、旅游景点,都有稽查人员巡查。如遇拒载,市民可以记住车号然后举报。

  随后,李笑跟随稽查人员一起在城南客运站北门、东门附近巡查,约一个小时的巡查过程中,李笑仔细地记录着稽查人员的讲解。

  “看着简单的一个事情,想调查清楚还真不容易,不光要业务素质好,还要心理素质好。”返回途中,李笑告诉记者,为了做好上午的采访,她想了一晚上,可还是不知道自己去采访要问什么。第一个出租车司机给的答非所问的回答,让她一下子摸不着头脑,紧张地不知道下一句该说什么。

  “要眼睛尖,看得准;要动脑快,准确发问;更要知识面宽,对与采访主题相关的政策规定都要了解。记者采访跟我想象的不一样,综合实力要求很高。”李笑说,短短一个小时的采访,让她感受到“记者真的不好当”。

  本报记者 张彦刚 付亚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