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爱心,铺就哈籍老人回家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08:14  新晚报

  哈尔滨新闻网讯(林祺 实习生 李骁霖 记者 王辛娜)“哈尔滨,家。家,哈尔滨。”自从10月8日车祸后,因重伤被送至重庆医附一院救治,84岁的哈尔滨老人王常新,不知念叨了多少遍。

  10月28日,重庆晨报《氧气瓶带不上飞机火车哈尔滨老人回不了家》一文见报后,整座城市掀起了救助王常新的热潮———“帮老人回家”,成了许多重庆人的共同期盼。

  探亲路:遭遇车祸

  10月9日,父母亲出车祸的第二天,儿子王峰心情忐忑从哈尔滨直飞重庆,“当时只知道爸妈的伤情挺重”。

  王峰说,母亲高君肃是重庆人,自从60多年前嫁给父亲后,两人先是在西藏住了几十年。30年前,夫妻俩定居哈尔滨,“这么多年,我妈一直都没机会回趟娘家”。10月初,高君肃看新闻得知“哈尔滨直达老家重庆”的火车开通了,兴奋得半宿睡不着觉,老两口决定回重庆看看。

  10月8日,回到老家的高君肃第一时间和老伴、女儿坐上了前往铜梁县的车。不料,途中发生追尾事故,王常新瞬间被甩出车外,老伴高君肃当场昏厥。三人之后被紧急送往医院———王常新的情况最为严重,“颈椎、腰椎多处错位”,高君肃则被检查出脑积血。

  经过几天的抢救,高君肃的病情逐渐稳定。由于老两口不是重庆人,无法享受当地医保,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高便和女儿回哈继续治疗。生命垂危的王常新仍留在重庆。

  老两口:天各一方

  王常新的老战友冯昆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王被打成了“反革命”,身边的人都远离了他,只有妻子对他不离不弃。两人情比金坚。

  时光荏苒,转眼间,夫妻俩已经携手走过了60多个春秋,“老两口是第一次被分开这么长时间”。王峰说,在哈尔滨,哈医大一院住院的母亲,每天都不忘给他打通长途电话,嘱咐“要把你父亲活着带回家来!”

  回家路:这么近,又那么远

  重庆———哈尔滨,3000多公里的距离,乘飞机5个小时,火车两天两夜。但王常新却因为要携带24小时的医用输氧瓶,被卡在回家的路上。

  王常新“在重庆住院一个多月,花费5万多元”。如今,“父亲病情基本稳定,但是每天还必须靠氧气维持呼吸,还要注射营养液和药水”。父亲想回家的愿望与日俱增,同时昂贵的医药费也让王峰着急。

  连着几天,王峰先后到重庆的飞机、火车售票点咨询,结果都碰了壁———火车和飞机都不允许携带医用氧气瓶,但“父亲又必须24小时用氧气维持呼吸”。

  无奈,王峰找到重庆当地媒体“重庆晨报”求助。

  “爱心团”:铺就回家路

  10月28日,“哈尔滨老人盼回家”的报道一经重庆媒体刊出,一场爱心风暴在重庆市民中迅速刮起。重庆晨报记者林祺和王峰的手机响个不停———很多重庆市民打来电话询问老人目前的情况,并且献计献策。

  “可以包120回家,车上可以为老人提供监测的仪器!”;“可以用氧气袋!”;“可以包车回家,氧气不够可以在停留的城市加氧”……重庆市民的爱心温暖了王常新一家人,老人回家的路途,也逐渐亮堂起来。

  有人特意帮王峰一家去问了“120”,可结果却让人略有失望,医院的“120”不能出重庆。包车回家的费用至少要2万元,考虑到经济状况,这条路也行不通。

  失望之余,重庆火车站传来的消息令王常新一家喜出望外,“可以带家用大功率的氧气瓶”———重庆直达哈尔滨的列车可以给氧气瓶充电,还能为该氧气瓶提供特殊的检验通道。

  11月1日21时12分,在医护人员及重庆热心市民的护送下,王常新终于坐上从重庆回家的列车。列车徐徐开动,医护人员手中攥着的是,王常新送给重庆市民的一句话,“感谢你们带我回家!”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