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10:11  汉网-长江日报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红旗大楼,长江日报在这栋大楼里书写了45个春秋的传奇和辉煌。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1994年5月23日,长江日报从红旗大楼整体搬迁至位于汉口高家台的23层新办公大楼。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鄱阳街51号(现59号),1952年5月31日至1954年11月,新武汉报社、武汉长江日报社在此办公。

  陈勇供图

  江汉路204号(现泰宁街2号),《长江日报》创刊号在此印刷出版。

  长江传媒大厦侧面透视效果图。

  1961年5月1日,因长江日报与湖北日报合并,由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题

  报头的《武汉晚报》在红旗大楼创刊,成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 <

长江传媒大厦今日奠基

  1954年8月长江日报防汛功臣在鄱阳街51号报社门前合影,3个月后,作为武汉市委机关报的长江日报迁入红旗大楼。

  1953年1月1日,中南局长江日报终刊。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改用长江日

  报报名。新武汉报由公私

  合营大刚报改造而来,曾在汉口交通路、江汉路、鄱阳街等处办公,后迁入红旗大楼。

  本报讯(记者蒋太旭)49年前的5月1日,因长江日报与湖北日报合并,在洞庭街2号的红旗大楼里,由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题报头的《武汉晚报》创刊,成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子报的武汉晚报,已成为享誉江城的“三镇家庭第一报”。

  1961年1月,长江日报停刊后,将一份《关于筹办晚报向市委报告》提交武汉市委,随后由原长江日报的部分人员筹办晚报。4个多月后,武汉晚报创刊。作为市委机关报的武汉晚报一直持续至1966年12月,在“文革”中,创刊仅5年的《武汉晚报》被迫停刊。直至1984年9月,武汉晚报在红旗大楼复刊重新出版。

  为了谋求更大发展,1993年元月,武汉晚报整体从红旗大楼迁出,租用汉口沿江大道新港饭店后院的省仓储公司一栋三层楼仓库办公。经艰苦创业,1994年10月22日,晚报乔迁新址———汉口惠济二路3号(现为建设大道760号),并由此走上腾飞之路:被中国晚报界誉为超速发展的“四小龙”之一。

  1998年的金秋,在新址院内新建的武汉晚报新闻综合楼落成,报纸的发展更是步入超常规发展的快速道:搬进新楼后的第三个年头,其广告收入就突破亿元大关。

  长江传媒大厦建成后,武汉晚报将再次迁址,搬入大厦。

  本报讯(记者蒋太旭)1949年5月长江日报创刊之初,由于不具备印刷能力,只能利用原国民党《武汉日报》在泰宁街的印刷设备出版报纸。今天,位于汉口谌家矶的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印务总公司已跻身“中国百家最强印刷企业”。

  1950年,长江日报从上海运回当时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在红旗大楼下建起自己的印刷厂。到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日报印刷厂在全国率先引进照排技术,实现胶印印刷,运用卫星传版,一举告别“铅与火”时代。

  随着报纸的扩张,1993年长江日报印刷厂搬迁至汉口高家台报社新址,其占地面积从原有的不足2.5亩,扩大到6亩,印刷能力也达到每小时60万份对开张以上的印量,使长江日报印刷实力一跃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领跑”15年之后,报社印务再上新台阶:2008年12月,由长江日报和武汉晚报两家印务公司“强强联合”组建的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印务总公司,在位于汉口谌家矶的新址开张,印刷厂占地面积一下子扩张到50亩。

  据长江日报印务总公司副总经理李卫滨介绍,目前印务公司已先后投入数亿元,购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组成了6条生产线,每小时印能达240万对开张。

  本报讯(记者瞿凌云)伴随着汉口中心城区一路北扩,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将再次进行历史性迁建。今日,适应21世纪传媒发展的长江传媒大厦在武汉景观快速道路———武汉大道东北段破土动工。这是长江日报创刊61年来的第三个新址,也是其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迁建。61年前,由毛泽东亲题报名的长江日报在武汉创刊,办公地点选在汉口江汉路的红旗大楼。由此一纸风行六十余年,书写下武汉新闻事业全新历史。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汉口城区一路北扩,1994年,长江日报社从闹市中心江汉路北移3.8公里,在黄孝河北岸一片菜地、水沟中辟出长江日报路,筑起高23层的长江日报社新闻业务大楼,开始了它构筑武汉报业航母的快速发展之路。走过六十余年的长江日报,已扩张为拥有“十报一刊两网”的传媒集团。今天,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从汉口建设大道再向北6.8公里,在汉口三金潭交通枢纽地带开建长江传媒大厦。大厦主楼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60余层,将建成具有“两型社会”建设示范价值的地标性、环保型、智能化绿色地标建筑。长江传媒大厦整体造型表达出一种向上、腾飞的建筑语言,寓意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豪迈追求。

  2010年11月5日,长江传媒大厦在汉口后湖三金潭破土奠基。

  本报讯(记者蒋太旭)61年前,由毛泽东亲题报名的长江日报在武汉创刊,这是武汉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这座城市创办的第一张报纸,由此掀开武汉新闻事业全新历史。

  1949年春天,地处汉口江汉路南端与洞庭街交会处的兴华大厦刚刚竣工尚未投入使用,5月16日武汉解放,长江日报创刊人员随后进驻这栋当时武汉新建最高的大楼。当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后为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创刊。

  这栋后来被江城市民亲切地称之为“红旗大楼”的七层建筑,现在是中国民生银行的办公楼。

  长江日报老报人、原《武汉晚报》副总编辑贺捷先生在武汉解放后不久,即调入长江日报。这位年逾八旬的老报人向我们忆起当年的情形:“长江日报创刊时社址就设在这栋楼里,当时它是华中局(后为中南局)的机关报。一楼是中南新闻出版局,二楼以上都属报社,编辑记者就在这栋楼里办公,六楼七楼是大礼堂和职工宿舍,条件在当时可算是非常好的。”贺老还风趣地回忆,刚搬进来时,有炊事员甚至不知道抽水马桶是干什么用的,用它来洗菜淘米,闹了些笑话。

  据贺老回忆,在江汉路北端与泰宁街交会处,也伫立着一栋四层西式楼房子。这里曾是国民党中宣部主办的武汉日报社社址,长江日报创刊号就是利用这里的出版印刷设备推出。贺老记得自己曾在这幢楼里做了十个月的夜班编辑。“后来,从上海运回了先进的印刷设备,采编人员才全部集中到洞庭街2号即红旗大楼办公。”

  1953年1月1日,中南局长江日报终刊,报名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沿用。新武汉报由公私合营大刚报改造而来,曾在汉口交通路、江汉路、鄱阳街等处办公,后迁入红旗大楼。直到1994年5月23日整体搬迁,长江日报在这栋大楼里书写了45个春秋的传奇和辉煌。

  1966年文革期间,武汉晚报停办,长江日报在红旗大楼复刊。

  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后为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在洞庭街2号兴华大厦(红旗大楼)创刊。

  1998年秋落成的武汉晚报新闻综合楼。

  年5月23日,长江日报从红旗大楼整体搬迁至位于汉

  口高家台的23层新办公大楼。迁入新大楼的长江日报报业也进入超速

  发展的快车道:1996年,报纸采编告别“纸”和“笔”,实现标志着

  “第二次报业技术革命”的采编业务网络化,建成当时国内报界规模最

  大最先进的新闻综合业务网络系统;1997年,报纸广告收入进入全国十

  强;2003年,我市第一个文化产业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大楼

  里诞生;2007年,位列“武汉纳税百强企业”;2009年,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荣获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十大城市传媒集团”称号。

  本报讯(记者蒋太旭)今天的长江日报路已成繁华闹市,回溯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菜地。随着一栋23层高楼以“深圳速度”拔地而起,武汉报业格局进入全新发展时代。同时还催生了全国首条以报名命名的道路———长江日报路。

  1993年6月8日,高82米、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长江日报新闻业务大楼比预定工期提前22天封顶,创造了武汉市高层建筑施工史上的“深圳速度”。次年5月23日,长江日报从红旗大楼整体搬迁至位于汉口高家台的新办公大楼里。此时的长江日报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报纸在日出上下午12个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报多版、一社多报和彩色印刷的新格局。

  当年参与大楼选址与建设的原长江日报社副社长李鑫炎感慨:“没有新闻业务大楼的平地堀起,也就不会有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红火的今天。”

  据介绍,迁入新大楼的长江日报报业也进入超速发展的快车道:1996年,报纸采编告别“纸”和“笔”,实现标志着“第二次报业技术革命”的采编业务网络化,建成当时国内报界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新闻综合业务网络系统;1997年,报纸广告收入进入全国十强;2003年,我市第一个文化产业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大楼里诞生;2007年,位列“武汉纳税百强企业”;2009年,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荣获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十大城市传媒集团”称号。

  汉口交通路40号,抗战时为生活书店,后来成为大刚报社址。

  年11月5日,长江传媒大厦在汉口后湖三金潭破土奠基。预计3-5年后,60余层的大厦将建成具有示范价值的地标性、环保型、智能化绿色地标建筑。

  本报讯(记者蒋太旭)“三到五年,在后湖三金潭地块,将竖起一枝擎天‘巨笔’,再次浓墨重彩书写武汉传媒史上新的辉煌”。近日,记者从武汉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陆晓明处获悉:今天动工的长江传媒大厦,有望成为江城的新地标。

  据了解,新建的武汉传媒大厦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新春村,主楼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是汉口北部地区第一座超高层建筑。

  大厦的整个建筑形体将呈现出一种汇聚、向上、流动的形态,顶部收为锥形,抽象表达出“笔尖”的意象,其建筑语言呈现传媒集团“秉笔直书”的社会责任。而建筑表皮肌理则以“人”字形为母题,着重体现长江传媒以人为本的历史使命。建筑形体自上而下依次展开,赋予建筑一种“展翅欲飞”的姿态,对武汉未来的发展和长江传媒事业的节节攀升寄予美好愿望。总体布局还通过主楼和其他建筑设施的围合,隐喻“武汉三镇”兴旺发达的意蕴。

  大厦设计者陆晓明表示:“大厦的建设将是武汉传媒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在全省独树一帜,在全国也有独特的个性。”

  资深报人李鑫炎感慨:从江汉路的红旗大楼,到长江日报路的新闻业务大楼,再到新建的传媒大厦,每次迁址都意味着报纸发展的一次大跨越,每一次新址的建设和搬迁,都会给这张报纸乃至一个地区的新闻传媒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变!

  长江传媒大厦效果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