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宁波鄞州:近万户大龄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得到解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16:3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宁波11月5日消息(记者刘发丁通讯员章燕飞于玲玲)宁波市鄞州区是浙江省唯一进入全面阶段的县(市)区。11月4日,鄞州区委副书记陈振国宣布:经过8年的努力,该区农村住宅的新建面积已突破1000万平方米,11万农民喜迁新居,近万户大龄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难题得到解决。鄞州由此成为浙江省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首个新建面积超千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百亿元的县(市)区。

  记者来到鄞州区云龙镇上李家村,村里正在演越剧,大多数村民在看戏。这里20多幢联体别墅整齐地排列着,每幢别墅之间的道路很宽敞,路灯也很有气派。每家都有一个用绿栅栏围起来的小院子,一个车库。村里还规划在村中央建设一个占地20亩的生态休闲公园。现在的新农村,已让城里人十分羡慕。

  正在别墅里布置新房的村民贺春燕自豪地告诉记者说,她家的房子前面看是两层,后面看是三层。 “这房子是村里统一建造的,花了13万元,但村里拆迁旧房补贴给我家17万元。现在水、电、路、绿化等公共配套设施都有,你们都看到了,环境很美。”

  贺春燕回忆说,之前家里的房子又小又简陋,像城里人一样住上商品房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房子大了,升值了,我们也学城里人的装修,花了25万。等真正住进去的时候,我们进门也换穿拖鞋。”接受采访的时候,贺春燕满脸都是开心的笑容。

  鄞州区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新农村建设在规划的时候,立足于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功能,重点抓好城乡一体的交通、供电、排污、供水、信息网络平台的改造与建设等工程,城乡垃圾和污水基本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完善辖区道路绿化环境美好,拉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框架,为城区拓展、农村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创造基础条件。

  鄞州区1346平方公里,其中80%的面积为农村;人口80万,其中72%为农村人口。由于历史原因,鄞州农村住房问题十分突出,与经济强区的形象形成了强烈反差。简易结构、木结构、砖木结构的住房比例高,居住分散杂乱,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难以普及配套,用地管理难度大。

  2002年撤县设区后,鄞州决定利用城市化、工业化加速的机会,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大面积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计划,力求实现“居者有新房、村庄有新貌、城镇有新型”的目标。

  2002年,浙江省第一个专职的“新村建设办公室” 在鄞州区挂牌,开始在原有小康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以“民办公助”的形式进行新村建设,并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旧村改造中,鄞州坚持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确立“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依靠民资,强化民管”的“四民原则”:政府在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中做好规划引领和服务指导工作,其他具体工作尊重村民的意愿;在利益上,让农民的利益最大化。政府不仅不与民相争,而且给予各种财政支持;通过市场调节和财政资金扶持,激发老百姓旧村改造的投资热情;村庄改造中的模式选择、规划设计、政策制订、工程实施、质量监督等一系列问题,均由老百姓自行管理。

  由于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建新房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要我建”成了“我要建”。云龙镇上李家村共有223户农户,仅一个月时间,就有170户农户签订了拆迁协议。村支部和村委会还集思广益,制定出台了“四统一联”的建设思路,即统一规划、统一拆旧、统一配套、统一管理、联户自建。此外,72%的新农房有全产权。

  鄞州地形地貌多样,根据客观实际情况,鄞州摸索制订了“整体拆迁、整理改造、移民迁址、安居集聚”四种农房改造模式,供各村自行选择。改造的标准确定为“改房、改路、绿化、美化、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

  旧村拆迁后,用新村建设剥离的表土层进行复垦,有特色的古村则改造成三产基地,促进村民创业创收。农民的增收渠道得到有效拓展,家庭资产迅速增加。据统计,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6510元跃升至2009年的13930元,7年翻了一番。

  谈起下一步行动,区委副书记陈振国介绍说,新农村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区委区政府已决定,培育60个中心村;大力改造城中村、镇中村;打造文化名村、生态美村等特色村;实施高山村屯移平计划,将生活在高山区域的村民搬迁到城镇创业赚钱致富后再回去搞山区经济开发。全力推进富民计划。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