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权为民生 权为民用 央媒近期连续发文聚焦六大热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6日03:02  东方今报

  有关入托难、阶梯电价、车船税、楼市调控等问题始终是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新华社、人民日报近期先后对这些话题进行密集报道,并通过不同视角展开深入分析。

  “入园难”

  【事件】国务院开出解决入园难“任务书”

  根据1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中国将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这是中国政府应对民众急切的呼声,明确开出的“任务书”。

  为了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五项具体措施,主要概括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据新华社电

  ■ 声音

  政府有为 娃娃有位

  有人提议,学前教育应该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有人反对,认为应当动员社会力量办园……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比较明确:无论如何,政府都责无旁贷。

  政府的主导职责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和督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和公平化资源配置等。其中认真落实规划、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和保障公平等责任,尤为重要。

  首先,各级政府应切实将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并且根据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发展目标,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和事业发展布局,制定科学适宜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其次,切实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努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再次,抓紧研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多渠道投入和家长合理付费分担教育成本的投入体制,建立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最后,国家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将幼儿教师包含在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体系中,享有和中小学教师同等的法律身份、地位和待遇。同时,建立健全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制度和职称晋升制度,明确规定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国家统一的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体系中。 据《人民日报》

  阶梯电价

  【事件】阶梯电价意见征集争论未果

  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居民阶梯电价方案征求意见,分为每月超过110度与140度就涨价两种,每个方案都实行三档递增,其中第一档电量将分别覆盖70%或80%家庭月均用电,此档电价保持不变;最高档超额电量每度上涨不低于0.2元。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10月21日征求意见结束之时,有61%的群众支持现有方案。但时至今日,相关争议远未结束。

  据《人民日报》

  ■ 声音

  阶梯电价应与民生同在

  从理论上讲,与统一电价相比,阶梯电价是一个进步。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在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它可以改变人们的额外消费习惯,谁多用电,谁就不能享受补贴,必须多花钱,这样可促使人们养成更好的节约习惯。

  阶梯电价的好处自不必说,但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用电公平,在促进节能的同时,让民众满意。阶梯电价的门槛设定、地域差别、城乡差别、家庭人数差别、国家差别、季节差别等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因素。

  首先,阶梯电价第一档标准的门槛应该设在哪里,才能把绝大部分老百姓的日常用电都包括进去,是最核心的问题。

  例如,马来西亚在阶梯电价制定方面比较合理,第一档标准定在每月200度,这一档电费最低,且每月用电不超过400度,价格都不算高。这受到了民众欢迎,实行阶梯电价多年来,很少听到人们对此有抱怨。

  其次,阶梯电价在其他国家并不是“一刀切”。美国一些地方就对夏季和冬季实行价格双轨制,夏天用电需求大,价格稍微高一点,冬天需求小,价格稍微低一些。此外,美国各地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时间和燃油价格变化等因素实行浮动分段计价方式。

  最后,建立一个透明、公正合理的价格机制,推动电价市场化也是重要课题。综观各国,电价的制定都要兼顾国家、电力企业和民众的利益,其中民众利益居首要位置。在确定合理的居民用电量,不增加普通民众负担的前提下,拉大阶梯电价的差距,方能达到节约能源等公益性目的。阶梯电价应与民生同在。 据新华社电

  车船税调整,私家车真的成了“唐僧肉”?楼市问责风暴,到底能不能落到实处?择校乱收费问题,到底侵犯了谁的权利?如何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

  车船税

  【事件】车船税“调节贫富”引发争论

  在10月31日发表的《立法“激辩”的背后——透视各界围绕车船税法草案的论争》中,记者采访了各界专家,针对车船税是“调节财富分配”还是“加税”,是按价值征税还是按排气量征税,分档征税究竟能不能促进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解析。

  ■ 声音

  不能总想着从老百姓兜里掏钱

  关于车船税税法草案的讨论越来越热闹了。一个争论的热点,是其“调节贫富”的功能。

  在中国,调节贫富,已经有财产税性质的“车辆购置税”。推进节能减排,具有使用税性质的“燃油税”足以胜任,那才充分体现了多开车、多用油、多排放、多上税的原则。

  燃油税在中国历时十载才艰难出笼,全世界广泛实行,公平而有效。至于说治理拥堵,车船税一类的静态收税,效果几乎为零。

  这些年,针对老百姓买汽车的各种税收委实出台了不少,随着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多地开上私家车,国家在汽车上的税收总额每年都有大幅度的突破。税务部门不能把私家车当成 “唐僧肉”,把今年大幅度增税,明年推出新税种变成一种常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温孚江在讨论车船税法草案时说:政府有责任把纳税人的钱花好,同时要尽量减少人民群众缴税的金额,不能总想着从老百姓兜里掏钱。 据新华社电

  择校乱收费

  【事件】教育部“十招”治理择校乱收费

  教育部网站11月1日发布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从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完善招生入学政策等方面向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10项要求。

  指导意见指出,由于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产生了择校问题,择校乱收费问题也伴随而生,在一些大中城市尤为突出。 据新华社电

  ■ 声音

  收费乱的实质是权力乱和权利弱

  据教育专家保守估算,2004年以前的10年间,全国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元。

  乱收费无所不在,根源何在?答案其实也简单,即支撑乱收费背后的权力乱,而相应的公民权利较弱。一方面,但凡乱收费盛行的行业,往往有着某些背景,甚至干脆依靠行政垄断维持。

  另一方面,囿于与垄断行业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政府权力部门对这些垄断乱收费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痛下杀手”。试想,这些年各地对教育、医疗、银行、电信等乱收费现象的揭露何其繁多,但真正因此被查处的校长、院长、行长、经理,又有几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乱收费所蚕食的,不仅是看得见的、有形的改革发展成果——大家兜里的钞票,更是那些看似无形却更为紧要的改革发展成果——公众的权利。

  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乱收费,确保改革发展成果不被蚕食、侵夺,既要就事论事地声讨乱收费本身,更要从源头上澄清其背后问题。一方面,未经授权、批准,政府部门不得进行任何行政收费;另一方面,公众一旦提出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努力作为,严查任何乱收费。 据《人民日报》

  收入分配改革

  【事件】收入增加“普遍较快”传达国民共富诚意

  10月18日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被确定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未来五年中国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城乡居民’,不是一部分人或者一小部分人,表达了对全体人民的尊重。”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说。 据新华社电

  ■ 声音

  如何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

  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首先应使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跑赢物价上涨速度。如果物价上涨过快,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就必然导致居民实际收入缩水。如果发生严重通货膨胀,就更会造成居民财富的损失。因此,中央一再强调管理好通胀预期,并采取各种措施稳定物价。

  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应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如果居民收入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为教育、医疗、养老准备的,或者需要用于支付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本,那么,居民实际能够支配、可用于即期消费和投资的钱就会相应减少,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就比较低。所以,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还应疏通民间投资渠道,使居民手里的钱成为 “下金蛋的母鸡”。例如,打破一些行业的行政性垄断,放宽民间资本准入;在坚决打击投机炒作的同时,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进一步规范发展股市以及投资基金等,使居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等。这样做,既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和调整经济结构,又有利于广大居民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据《人民日报》

  【事件】楼市问责制度化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部和监察部三部委日前再度联手直指楼市,拟对省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业内人士指出,问责地方应当制度化,对问责主体客体、问责范围、问责过程以及问责结果都须制定明确的细则,唯有如此,才能将地方问责制落到实处。

  据新华社电

  ■ 声音

  政府有决心一定能办到

  楼市调控再出重拳。一系列“硬约束”充分说明,稳定房价,加强保障,让中低收入者买得起房,对于满足广大群众的这一需求和期待,中央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楼市固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下,对它的抱残守缺式的倚重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些在外行看来都很明白的道理,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想必都很了解。关键在于能不能将眼光放远到国家的整体发展、民众的生计之忧、自己的任期之外,敢不敢直面挑战、攻坚克难。

  楼市治理是个系统工程。要从轻车熟路转轨到一个新的体系,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困难是免不了的。

  但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如果不能办一点难事、解一点难题,又怎么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托付?房价统计不是很难吗?土地闲置治理不是很难吗?公租房、限价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不是也很难吗?但事实证明,只要真下决心真落实,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稳定房价,政府有决心就一定能办到。 据《人民日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