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惩罚不等于体罚教育要考虑个体差异

  打了娃娃被撤职 一幼稚园老师伤心改行 追踪

  在禁止体罚的呼声下,少数学生在受到批评后,选择极端的对抗行为,让一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几乎放弃了“惩罚”的手段,学生有了错误也不管。昨日“学生调皮,家长让打,老师不敢”的报道让部分读者表示担忧,这是否在暗示老师应该体罚学生?

  昨天,几位教育专家表示,孩子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但是惩罚不等于体罚,关键是针对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

  专家观点

  惩罚是必须的 体罚可用其他方式替代

  “禁止体罚并不意味着不惩罚,老师完全放弃惩罚是不对的。”四川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认为,惩罚的原则是不能给孩子带来伤害,因此这代表一种警示,即惩罚要适度。

  “做错事,惩罚是必须的,这是他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也就是错误的成本。”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系系主任李红说,一个人做了错事,会产生愧疚心理,适当的惩罚可让他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达到一种心理平衡。因此孩子犯错误是教育的良机,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游永恒认为,惩罚不等于体罚,体罚可以用其他适合的方式替代。李红举例说,孩子乱扔垃圾,可以让他做值日几天,来体会扫地人的辛苦;损坏东西必须照价赔偿,孩子就必须通过参加公益劳动、做家务等自己挣回来;也可以通过暂停他喜欢的玩具和游戏时间来惩罚。

  专家建议

  惩罚和奖励要因人而异

  到底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适合的呢?游永恒认为,教育要建立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选择惩罚还是奖励因人而异。李红表示,对于一个经常受到奖励的学生来说,奖励对孩子的作用削弱了,这时适当的惩罚更为有效。对经常犯错误却无改正意识的孩子,就要尝试奖励的方法。对一个经常受到批评和否定的学生,奖励可以让孩子找回自信。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蓝婧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