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培养领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6日19:31  汉网-长江日报

  最近,浙江一所小学选大队委,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网上投票。竞选者为了拉票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演讲、海报一样都不少,有的甚至动用了海外关系。结果当选者独揽7万多票,而这个学校总共才有1100多名学生。(中广网11月5日)

  竞争本无可厚非,但不惜动用一切资源,显然与学校希望通过竞选,营造公平意识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不能怪小学生“官念”太强,在尚不具备社会认知是非辨别的年龄阶段,他们只不过是社会现实影响波及的终端。特别是在当今这个“领导型”社会的现实面前,或者因为耳濡目染,或者因为家长的“谆谆教导”,“领导”越来越被涂抹为“成功人士”的光辉形象。

  近年来,关于小学生将自己的愿望确定为当官,“当大官”的新闻并不鲜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是缘于对未来当官的强烈预期,一项针对小学生的调查显示,高达90%的小学生坦言想当班干部(10月12日浙江日报)。一些地方的学校,面对孩子们的“官念”膜拜迷茫,不是严肃纠偏,反倒积极“顺应”需求,广设职位,班干部超编滥编现象司空见惯,有的一个不到40人的班级,居然配备“小组长(含预备干部)、课代表、委员、副班长、班长”等多达二十几个班干部。

  与我们身边的小学生特别看重“领导”身份不同的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注重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外,像日本很多社会活动都有意安排学生参加,而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校外的社区活动和各种服务学习都受到积极鼓励与支持。当然,最主要的是,社会呈现的事实,与学生的主观感知高度吻合,这样的公民教育才可能“润物细无声”地转化为公民责任意识。

  当我们称羡外国人马路文明与良好的公德意识时,却不能不目睹并忍受生活中种种依附于各色领导的特权现象:从购票到马路上的特权车,从子女上学到“比爹式”就业……,权力无公德无法纪现象几成社会顽疾。置身此情此景,即便不因家长积极“诱导”,对学生而言,课堂上的公民教育与现实是“两张皮”,久而久之,所谓的公民教育便沦为应试教育的又一“成果”。

  若领导不守公德不遵法纪不受少受惩戒,当公民自然就难以摆脱“吃亏”的命运。曾有报道说中日小学生在夏令营中表现出巨大反差。我想,这其中根本的差别就在于教育:我们在培养希望掌握特权的领导,别人在培养遵守法律和公德的社会公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