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选掌门引发鲁菜新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7日08:28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乔显佳

  本报和省旅游局发起的“鲁菜选掌门”活动引起了全省鲁菜从业者以及鲁菜爱好者们的关注。读者纷纷对“鲁菜选掌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读者还通过讲述自己和鲁菜的亲密接触表达对鲁菜未来的期待。

  6日,济南某公司董事长李敬向记者说起自己的“鲁菜往事”。今年59岁的他,因为人生际遇和兴趣的原因,品尝了近五十年的鲁菜,可以说见证了鲁菜“变迁”。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位叫“孟兆义”的鲁菜师傅,据称是“前清御厨的弟子”,给李敬做了一份“冬瓜炒肉丝”。孟师傅切出的肉丝、冬瓜丝“每根宽都是2.2毫米”,经爆炒后肉丝不成团,冬瓜丝根根劲挺、不缩水,

  让他大开眼界。此后再没有遇到这样的做法。

  参加工作后,李敬在微山县参加了一个会议。大师傅做了一道像“炸棋子块”一样的菜,上面撒有白糖。李敬夹了一块放到嘴中,立刻就化了,味道十分鲜美。大家不知是何物,赶紧将大师傅请来敬酒,才知道是豆腐。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敬当了厂长,经常在单位附近的“聚丰德”招待客人,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传统鲁菜。给李敬印象很深的有一道“雪花虾”,“又好看又好吃,鲜香无比”;还有一道“干烧鱼”,十分讲究火候;尤其有一道“奶汤蒲菜”,用面汤和大明湖特产的一种时令菜

  烹制而成,口味淡雅清香;此外,还有一道清口的“水炒笋丝”,也令他“入口难忘”。如今,这些好吃的鲁菜几乎都吃不到了。

  “这些年全国的菜品尝了一圈,发现还是咱鲁菜做得最好。提起来,各地的大厨没有一个不服气的,都奉鲁菜为‘宗师’。”李敬说,“‘鲁菜寻掌门’这个题目出得非常好,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鲁菜,给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一个切入点。”至于鲁菜研究所所长,他认为“可以不会做菜,但必须要懂做菜,会吃、会品、会评,小到烹饪细节,大到鲁菜包装,都要在行,这样才能将鲁菜推向更为宽广的天地。”

  记者从本报读者热线96706获悉,自“鲁菜寻掌门”活动启动以来,山东各地读者纷纷表达对活动的关注。济宁的王先生在电话中说,他家有一本清乾隆年间传下来的菜谱,记载了一些鲁菜绝技,值得研究。枣庄市中区77岁的鲁菜传人李鸿起先生整理出一百余个很具代表性的鲁菜菜谱,准备献给社会。

  各地读者还纷纷描摹心目中的鲁菜“掌门人”。读者孙先生建议,选“鲁菜掌门”可参考前期澳大利亚大堡礁管理员的办法,面向全球,而“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宣传鲁菜的过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