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小人物的大爱无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7日08:29  新晚报

  哈尔滨新闻网讯(记者张育新文/摄)不久前,带着龙江人爱心的几百条棉被,运抵遭受地震灾害的四川剑阁小学。谁也不会想到,这些棉被包裹着的是一个小人物的爱心。刘海涛———一个普通的铁路员工,向灾区捐款捐物,救助失学女童,他的爱心感染了他周边的每一个人———

  温馨小家一个爱心救助站

  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的孙玉才主任,向记者推荐一个爱心人物。老孙说,这个人物值得你写,他不但自己默默地奉献着爱心,还影响着周边的一大群人。社会上这样的人多起来,爱心事业就好做多了。

  孙主任的语气里饱含着敬佩,让我有了见识一下这个人物的想法。孙主任推荐的人物叫刘海涛,是铁路系统的普通员工,家住王兆新区的一户普通的民宅。

  刘海涛的住宅面积不大,两室带个暗厅。我们在客厅谈话,拍照的时候,不得不到阳面他儿子的房间。38岁的刘海涛,很满足于自己简单的生活,他告诉记者,他的物欲要求很低,每天除了关心自己的爱心事业,最大的爱好就是练剑习武,强身健体。

  刘海涛的温馨小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心救助站。写字台上摆着一摞贫困儿童档案,刘海涛与他们的监护人或者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实际情况后,再推荐给身边信赖他的人。海涛说,这项工作要求非常细致准确,他不能让爱心人士感觉受了欺骗。档案旁边,是订在一起的一沓发票。这是信任刘海涛的人,通过他的手捐款助学的凭证。写字台里端,有一摞来自全省各地的信件,信封上笔体稚嫩,是刘海涛捐助的小学生写来的感谢信。海涛拿出两本碟片,这是他自己去录制的。几年来,他多次到自己救助的孩子家里,目睹了这些家庭的贫困,他把这些录下来,给身边的人看。海涛说,想让更多的人献出爱心,需要用这些资料去打动他们。

  说起献爱心的缘起,刘海涛说,最初是由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开始的。刘海涛觉得,衣食住行基本满足了,应该向社会回馈爱心。刘海涛来自双城市的周家镇,每年的中秋与春节,他都带着老婆孩子,到敬老院去看望孤寡老人。海涛憨厚地说,咱拿那点东西不算啥,关键是让这些老人有一份温暖。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坚持着,几乎走遍了双城农村的敬老院。到后来救助失学儿童,是来自报纸上的一则报道。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启动“春蕾桥”活动,救助失学女童,他马上赶到基金会,一次捐助了两个儿童。谈到捐赠出去的爱心基金,海涛说,每年在一万元左右。

  百条棉被背后的爱心故事

  说到孙玉才的推荐,刘海涛无意中透露,这缘于他的一起爱心召唤。

  黑龙江省对口援建的四川剑阁小学,急需几百条过冬棉被,9月10日,孙玉才执笔在《新晚报》上发出消息,呼吁市民踊跃赞助。10月29日,刘海涛到妇女儿童基金会交救助款,看见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整理着棉被。这些棉被虽新旧不一,却是黑龙江省捐助者的爱心汇聚。工作人员议论,还缺一百条被没有完成任务。本是局外人的刘海涛听了这句话,找到孙玉才说,让我想想办法吧。

  刘海涛有两个同学,分别开着被服厂。刘海涛先找到同学孔庆久,说了剑阁小学急需棉被的情况。还没等刘海涛说完,孔庆久就表了态:你这才要多少啊,汶川刚地震时,我呼吁同行捐了3万条被呢。这是正事,我保证支持,需要多少你说吧。他又找到同学仲兆春,仲兆春也二话没说,保证支持。半个小时不到,就在孙玉才的办公室里落实了100条棉被,这个朴实的捐助者打动了孙玉才。10月31日,一个大面包车拉走了剑阁急需的被子。他的两个同学还多捐出15条被子、50条床单,送到了安达市的孤儿院。

  刘海涛说,刚开始搞爱心捐助的时候,很多人对他不理解。现在理解他的人越来越多,也有更多的人加入了这个爱心团队。

  牵挂着花一样的编外女儿

  这几年,刘海涛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捐助失学女童上。刘海涛说,看着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没有人的良心不会被刺痛。

  刘海涛第一次捐助的两名失学儿童,是尚志市的孙启新和肇东市宋站镇的袁春柳。照片上的两个小姑娘,淳朴中透着机灵,看着让人心疼。刘海涛与孩子们通电话,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在孩子们的心中,这个只熟悉声音的刘叔叔,是她们学习与生活的保障。两年后,刘海涛带着老婆孩子,分别到尚志市和肇东市,看望两个未曾谋面的“女儿”。孙启新是个孤儿,与七十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祖孙俩住在低矮的土房里,抬头看见的是挂着灰的秫秸棚,墙上裂着缝子,可以看见屋外的茅草。没有桌子,小姑娘趴在炕上写作业。趴累了,就跪在炕沿边继续学习。孙启新很争气,今年考上了尚志市第一中学。年初,刘海涛给孙启新寄去500元钱,购买学习用品。他与孙启新的班主任沟通时得知,孩子没有钱吃早餐。班主任叫她到家里吃饭,小姑娘很自尊,宁肯饿着。班主任说,你来吃饭吧,等到秋让你奶奶用大米还上,孩子才肯去吃早餐。10月6日,刘海涛给孩子寄去1000元早餐费,他鼓励孩子,要吃好早餐,长好身体,这是今后奋斗的本钱。

  宋站镇学校改革,大多数学生都转到镇中心小学读书。袁春柳所在的村学校取消了,邻村保留一所小学,由3个老师带着袁春柳他们十多个学生。刘海涛与袁春柳的班主任赵春丽沟通,赵老师说,孩子经常吃不上午饭。袁春柳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说,中午没时间给她送饭,有时候赵老师给她买个方便面。4月25日,精心准备的刘海涛心疼地去看“女儿”,他带着一包衣服、学习用具,一下子买了20斤饼干,还有一箱火腿肠。看着“女儿”窘迫的生活环境,刘海涛掏光了兜里仅有的1300元钱,为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中送炭。刘海涛了解到,如果把袁春柳转到宋站镇中心小学,每个月需要200元的费用,这个费用里包含送子车费和一顿午餐。时隔不久,刘海涛第二次去宋站镇,找到中心小学说明情况后,帮助袁春柳办了转学手续。他拿出2000元钱交给学校,这是袁春柳一年的午餐和送子车费用。由于生活环境艰苦,加之卫生习惯不好,袁春柳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手指难以伸直。刘海涛告诉袁春柳,自己一定想办法接她去省城看病。

  刘海涛给自己定了个爱心指标———每年捐助5个面临失学的儿童。刘海涛有一个理想,他要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组成一个爱心团队。他说,只要大家都献出一份爱心,就会让社会不再有失学女童。而女童是社会的未来,她们是明天的母亲,让她们接受应有的教育,就是让我们的民族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爱心传递身边聚起爱心团队

  每天晚上,刘海涛有一项固定的工作———与呼吁社会救助的女童或者他们的监护人通电话。这些孩子的档案,通过妇女儿童基金会转到刘海涛手上,刘海涛要了解详细情况,向身边的人推荐。在他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他的身边聚集着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爱心团队。

  刘海涛最先影响的是他的家人,每次去敬老院,都是弟弟刘江涛开车。看着哥哥的爱心行动,刘江涛效仿了他的做法,也主动去敬老院探望老人。在刘江涛的身边聚拢了一个小圈子,专注于救助失学儿童。刘海涛的姑姑刘金丽在北京工作,听刘海涛讲述面临失学的孩子的家境,泪水打湿了眼眶。她告诉刘海涛,你每年能救助5名失学女童,我也一样救助5个。刘海涛以姑姑的名义捐助了3名女童,姑姑电话里说,不差两个了,你再去捐两个,我回头把钱汇给你。

  刘海涛的爱心行动,影响着他的同学。每次同学聚会,刘海涛不说别的,首先说的是那些面临失学孩子的困境。就咱们这一顿饭,可以让两个孩子不至于失学。同学说,你别说了,我们大家也跟你捐。他的同学马德武夫妇从事个体经商,餐后找到刘海涛,让刘海涛给找几个孩子的资料。在众多失学女童的资料中,马德武一次选择了4个。马德武捐助的小女孩王婉怡,格外让刘海涛心疼。这个同事的女孩全家一起遭遇一次车祸,她的父亲车祸后智力受损,母亲生活不能自理,12岁的王婉怡左臂受伤,一直抬不起来。跟着姑姑生活的王婉怡得到了救助,小脸上又恢复了笑容。他的同学李彦双认下了肇东一中的田爽,这个懂事的女孩母亲早逝,跟着父亲一起生活。刘海涛把田爽推荐给李彦双,告诉他这是一个懂事的苦孩子,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这些背景资料,是刘海涛向她的班主任了解的。刘海涛说,他要对捐助者和被捐助者负责任。

  刘海涛影响的最大群体,是他身边的同事。开始,刘海涛讲述失学孩子的事情,没几个人感兴趣。刘海涛不厌其烦,讲述着失学孩子的家境,这些孩子在困境中的奋争,有人红着眼眶跟他说,给我介绍个捐助对象吧。现在,刘海涛的单位里,已经捐助了至少15个面临失学的儿童。经过刘海涛介绍,望奎县的苏璐璐成了单位一个副主任的救助对象。经过一年的书来信往,苏璐璐在信中称救助者“爸爸”,这个副主任欣然认下了这个“女儿”,他说,他要一直捐助她考上大学。拜泉县的于欢,漠河县的林雪,也是刘海涛同事的捐助对象。林雪的母亲劳动中因事故丧生,她和父亲一起生活。如果没有社会救助,这个懂事的孩子只能辍学。如今,刘海涛发动起的爱心人士,已经救助了50多名儿童。爱心传递,刘海涛期望这个爱心团队越来越壮大。

  省城看病孩子见到了外面的世界

  袁春柳的皮肤病,一直是刘海涛的心病。有时候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孩子蜷缩的手,如果迁延下去,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工作与劳动。刘海涛捐助的男孩韩宗启,与袁春柳有一样的病,也住在宋站镇。记者采访之前,刘海涛已经与他们约好,一起到哈尔滨看病。

  5日9时,刘海涛等在火车站的出站口,迎接自己的一双“儿女”。终于,刘海涛看见了孩子,袁春柳的姑姑领着袁春柳,韩宗启的父亲带着韩宗启,眼神怯生生地走出站台。韩宗启的父亲残疾,只有一只脚,行动困难。这是两个孩子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刘海涛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位于黄河路上的65045部队医院。刘海涛打听到,这个医院的皮肤科很有名气。这个奇特的组合引起了院长于海龙的注意,了解情况后,于海龙亲自给孩子诊病,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减免了全部费用。第一次诊疗结束,刘海涛替自己的“儿女”,给于院长深深地鞠了一躬。

  刘海涛不善言词,谈话时总是带着憨厚的微笑。他说,其实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全社会都动员起来,才能让世界上减少冷漠而多些关爱。他说,听孩子们电话中汇报好成绩,他比自己的孩子取得好成绩还要高兴。闲暇时读读孩子们的来信,会有一种心灵的满足。刘海涛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帮助别人,以求在奉献爱的过程中获得心灵上的快乐。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