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几十万亿分给民众”的理想和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7日10:06  生活新报

  张贵峰

  针对收入分配问题,经济学家许小年建议,“将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分给13亿民众以刺激消费”,“国有资产在国资委手里管着,一分钱都不能用于消费,如果分给民众就可以变成消费购买力。与其国资委掌握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不如把它放到全国社保基金里,来充实我们的社会保障,使老百姓可以放心地把储蓄拿出来用于消费,来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11月6日《新京报》)抛开现实执行的难度不论,仅从理想角度看,许小年的这一“将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分给13亿民众以刺激消费”的建议,确实是一个能极大缓解收入分配不公,且能产生立竿见影刺激消费效果的方案。

  一方面,这势必能够大大增加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数据显示,目前仅国资委下属央企资产总额便高达21万亿,而在这之外,还有规模同样庞大的数十万亿国有金融资产。如此巨大的国有资产,“分给13亿民众”,人均所得无疑相当可观。另一方面,从公平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国有资产分给13亿民众”,也有利于根本扭转长期以来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企业倾斜,而不是向居民倾斜”的趋势,真正实现国民财富、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

  其实,就更彻底的理想、理论立场而言,国有资产并不应该存在一个“分给13亿民众”的问题。因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这些国有资产原本就是属于13亿民众所有的,如《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而《物权法》同样明确,“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既然如此,原本早就属于“全民所有”,何以还需要再“分给13亿民众”呢?

  这只能说明,在国有资产的真正归属、受益问题上,理想和现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本该属于13亿民众所有并直接受益的国有资产,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名副其实、名至实归。

  关于这一点,近年来频遭诟病的央企分红,可以说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数据显示,自2007年国有企业结束连续13年不向国家分红的历史以来,国资委旗下的央企三年共向国家上缴红利1861.4亿元,而同期,上述央企总利润高达24772.6亿元。这意味着,央企红利上缴比例仅占其全部利润的7.5%。而更为不堪的还有,上述本已十分微薄的分红资金,最终也几乎没有多少真正反哺回馈13亿民众,而是大多又回流到国企自己身上(《21世纪经济报道》)。

  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既没有足额地向全民上缴红利,也没有把所缴红利充分回馈全民,甚至连足额分红都做不到,我们还能奢望它被直接“分给13亿民众”吗?

  实际上,只要足额充分的全民分红能真正实现,我们也不一定非得去追求“将国有资产分给13亿民众”。数据显示,2009年国资委所属央企实现利润8151亿元,非国资委系统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利润4121亿。如果这些红利都能直接反哺13亿民众,比如全民免费医疗问题(依据此前陕西神木的经验,全国投入4300亿便可实现全民免费医疗)、12年制义务教育问题等至少能看到切实的可能性。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