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棺内尸体30年不腐是假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03:35  现代快报

  

棺内尸体30年不腐是假新闻?
棺内尸体30年不腐是假新闻?
棺内尸体30年不腐是假新闻?
棺内尸体30年不腐是假新闻?
棺内尸体30年不腐是假新闻?

  1931年11月8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家住三道高井的张瑞衡,带上一些人,来到了古灵寺,准备将存放在这里三十年的叔父的棺木打开,将其尸骨移葬到祖茔。不料,棺木里突然喷出蓝烟,而且其叔父仍栩栩如生,家人不知其因,大为惊骇。11月10日,国民政府《中央日报》以《蓝色浓烟 破棺而出 死尸面色如生 家人以为不祥》为题,报道了此事,并提出“到底是何原因,特记之以供科学家之研讨云”,那么,这其中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会得到当时相关科学家的解释吗?

  叔父入棺三十年尸身竟不腐

  1931年11月8日这天,家住明瓦廊附近三道高井的张瑞衡忙碌起来,因为今天他要将三叔父下葬。这个三叔父已经去世三十年了,去世那年,不知何故,家人将他的棺木借放在古灵寺里。现在家人经过商量,决定将其移葬到位于栖霞龙潭的祖坟里。老皇历上说,今天最适宜下葬。因为家里经济不够宽裕,张瑞衡决定直接开棺,将叔父的尸骨捡殓,带往祖茔入土为安。为此,他请来帮手,中午设宴好好款待了他们一番。这可不是一件好差事,多少有些晦气。

  下午二点半左右,张瑞衡一行人来到了古灵寺。办完手续后,即吩咐工人动手开棺。天气报告显示,这天天气阴沉,有风。停棺间里,一片阴森的感觉。棺盖被嵌入的镐撑开了缝隙,发出吱哑的声响,工人们屏声静气地用脚抵住棺木使着劲,棺盖徐徐开启。周围一片静寂,工人们相互张望了一眼,向棺材里看去。瞬间,他们都瞪大了眼睛,还未来得及惊呼,突然,棺木里冒出一股浓浓的蓝色烟雾,带着一股冲劲,扑向他们的脸颊。大为惊骇之下,工人们发现,彼此的脸都被染成了蓝色。一干人跌跌撞撞地找到一处山泉,开始搓洗脸颊,这蓝色似乎已经嵌到肉里,水竟然洗不干净。工人们拼命揉搓,再三洗涤,颜色方才暗淡下去。

  回头定下神来,再看向棺木内,张瑞衡的叔父竟然栩栩如生,衣服帽子等均无任何腐烂的迹象。张瑞衡初期打算的捡骨之举,无法实现。而棺盖已被撬开,就难以再行封订。尸身也不宜移动。无奈之下,张瑞衡让人将棺盖先合上,然后派人下山,找到一家棺材铺,定做了一口更大的棺材。第二天,新棺材送上古灵寺,张瑞衡让人将旧棺材放置其内封盖。10日早上,张又多请了两位工人,将棺木抬往栖霞的龙潭祖坟入土安葬。但是,张瑞衡及其家人对此事如鲠在喉,人死三十年竟然尸身不腐,实在是不祥的事情。但是,原因在哪里,他们也不得而知,为此,他们将此事透露给了《中央日报》,期待有专家能对此事作出合理解释。

  古人尸体防腐有多招,考古发现并非都管用

  那么,当年有没有相关专家对此事作出解释呢?《发现》周刊记者仔细查阅了当年的报纸,发现此新闻并没有后续报道。换句话说,并没有人对此事进行研究说明。但是,即便是近八十年后,这件事情也让人费解。为此,记者询问了一些专家,想一解其惑。

  “其实,要想尸体不腐,在过去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就行。”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与博物馆系的王老师告诉记者,要想知道张瑞衡的叔父为何尸身不腐,得首先知道,让尸身保持不腐有何办法。“其实,无非从两个方面下手,第一,尸体防腐处理,第二,棺木处理。”

  据介绍,古人尸体防腐这第一招,就是“用酒浴尸”。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之后,经化学鉴定,马王堆女尸之所以千年不腐,在于其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经过了汞处理,二是对尸体进行了黍酒及其他物体的浸泡。

  使用多层纺品缠裹,是防止尸体腐败的第二招。因为尸体的腐烂,细菌的分解是主要原因。抑制细菌的活动除了要实现杀菌消毒外,必须严密密封尸体以防止空气进入。马王堆女尸,全身裹各式衣着约二十层,然后从头至足横系丝带九道,脸部还覆盖着面罩。

  第三招,用冰块冷冻。1991年,在阿尔卑斯山区发现了一具“冰人”尸体。科学家经放射性同位素测定,这冰人系5300年前的古尸。它的皮肤、内脏,甚至眼睛都保持完好。第四招,摘除内脏。古人认为,人死后尸体会很快腐烂,主要是由内脏及软器官腐烂并引起其他部位腐烂所致。于是,古埃及在制作木乃伊之前,第一道工序便是摘除尸体内脏。第五招,香料。古埃及人用乳香制造的香尸即木乃伊,至今还保存在金字塔里。我国出土的古尸千年不腐,其中也有龙脑、安息香等香料的功劳。第六招,优质材料制作棺椁。制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尸体,所用的材料及其厚度都很重要。早在春秋时期,柏木、松木、梓木、楠木等就被人们列为制作棺椁的备选木料。第七招,选择高地进行埋葬。其原因在于高地埋葬可避水湿,可以有效地防止棺椁及尸体过早地腐烂。

  这最后一招,是利用葬玉保存尸体。《抱朴子·对俗篇》也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九窍塞是填塞或遮盖死者的眼、鼻、耳、口、肛、阴等九个窍孔的,其目的是防止体内的“精气”从九窍中逸出。其中含在死者口中的九窍塞是最重要的,这种塞子被称为琀。而玉琀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则是玉蝉。以蝉作琀,可能与蝉的生态特点有关,希望死者像蝉一样,在土中复生。不过,在已发掘的汉代墓葬中,蝉形玉琀依旧,而那些尸骨倒已无存了。

  “这些都是古人自以为管用的防止尸体腐烂的常用方法,效果如何,他们也无法用时间来检验,实际上,现在的考古发现,很多方法并不管用。”王老师说。

  尸体白骨化最多三四年

  难道张瑞衡的叔父就是采取了这其中的办法,所以,三十年了尸体也不腐烂?“这个推论应该不成立。三十年的时间不长,如果采取了以上某个措施,张瑞衡不可能不知道。”西安交大医学院法医学系的林老师说。

  既然如此,那么,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三十年时间,张瑞衡叔父的尸体应该成什么样了呢?

  “早就该成白骨了。”林老师解释说,“尸体腐败通常是在死后的第24小时或第48小时、72小时就开始出现,尸体腐败发展的结果,便是尸体毁坏,直至仅剩白骨。”

  据介绍,由于尸体的肠道内有大量的腐败细菌,因此陆地上的尸体腐败通常是由腹部开始的。很快,尸体会出现腐败绿斑。而高度腐败,陆地上的尸体,夏天需48~72小时,春秋天需72-120小时,冬天需10-15天。 之后,尸体腐败进一步发展,使尸体各部位的软组织腐烂液化成半流动液体,逐渐毁坏消失。毛发、指甲亦随之脱落,直至仅存尸骨。这在夏天的气温下,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春秋季需要五到六周以上,冬季需数月以上,埋在泥土中的尸体约需三到四年可白骨化。

  换句话说,正常情况下,最多三到四年,张瑞衡叔父的尸体就会完全腐烂,更何况,他的棺木一直都没入土呢!“当然,尸体腐败也要受到来自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学院法医学系王主任也分析说,不同原因造成的死亡,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死亡,其尸体在正常情况下的腐烂时间是有区别的,但三到四年时间也足够白骨化了。

  也就是说,张瑞衡叔父尸体三十年不腐应该另有玄机。

  专家提示新闻会否有夸大

  那么,导致张瑞衡叔父尸体三十年不腐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因为是近八十年前的事情,除了这则新闻,也没有其他资料。我们也只有做推测了。”林老师分析认为,应该先从张瑞衡叔父尸体所保存的环境来看。“首先可能和棺木有关。好材料做的棺木,能够延缓尸体腐烂。”

  其次,有可能和古灵寺的环境有关。“古灵寺就是原来的古林寺,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可能是毁于抗战时期,其地址就在今天的古林公园里。因为历史悠久,香火一直很盛。”南京市作协会员苏洪泉认为,“过去的寺庙烧的香没有现在那么多的添加剂,主要以天然的香料为主,有可能是香火的烟尘到了停尸房,渗进棺木,日积月累,让尸体不腐。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古灵寺的位置较高,在高岗上,也利于尸体的保存。”

  此外,可以从张瑞衡叔父自身进行分析。“张瑞衡叔父死后,为何棺木寄放在古灵寺?我们知道,古人将棺木摆在寺庙,原因无非有两种,一、在寺庙做法事,然后等待亲人奔丧;二、死者和寺庙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是在家修行的居士,死后,可以把棺木放进寺庙里。”林老师进一步分析说,而居士一般有一种饮食习惯,“就是以素食为主,会不会因此尸体不腐呢?”林老师告诉记者,1983年,台湾的普乔和尚以93岁的高龄圆寂。圆寂前曾让弟子把他的遗体留在洞里不要搬走。弟子们遵嘱每周用一块湿布擦拭他的全身,结果他的尸身肌肉充满弹性,体毛居然还继续生长。弟子们认为这和大师一生行善,再加上只吃树叶、喝雨水有关。而中国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位妇女1992年以82岁的高龄逝世。这位终生素食者的家属按照她生前的意愿一直将其安放在家里。奇怪的是从凛冽的冬天到酷暑炎炎的夏天,她的尸体也一直没有腐烂。

  那么,从棺木中喷出蓝烟是怎么回事?为何在人脸上很难洗去?

  “那种蓝色的烟尘,可能是制作棺材的木料感染了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表面的霉孢子发芽成菌丝侵入木材,主要吸收木材细胞内的糖分、淀粉等养料,发展成孢子群,使木材表面形成黑、绿、黄红、蓝绿各种颜色。”林老师分析说,棺木突然被打开后,周围空气突然灌入,形成一种气流,将木材表面的蓝色霉菌掀起喷出。”至于喷到脸上后,为何很难洗去,林老师认为,有可能和霉菌本身有关。“用手抹脸,反而把霉菌给抹开了。”但林老师认为,因为只是凭纸上的新闻,没有样本分析,也只能是推测而已。同时,林老师提醒记者,不妨考虑这则新闻的真实性,“如果那蓝色烟雾真的是因霉菌而起,那就说明棺内潮湿,这本身就不利于尸体的保存。因此,我们不能排除这则新闻有夸大的成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