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流言终结者们的幕后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03:35  现代快报

  

流言终结者们的幕后故事
《流言终结者》经常会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来验证流言
流言终结者们的幕后故事
这就是该节目的台前幕后成员,他们就是神秘的流言终结者
流言终结者们的幕后故事
流言终结者们正在做“死光”实验
流言终结者们的幕后故事
两位主持人和“假人老兄”
流言终结者们的幕后故事
这就是托利·贝勒西(左)、卡丽·拜伦(中)和格兰特·今原

  2010年10月28日,在美国的白宫科学会展上,奥巴马宣布了一个消息:他参演了探索(Discovery)频道热门系列专辑《流言终结者》(Mythbusters)的一集节目。在这集节目中,奥巴马挑战主持人亚当和杰米,督促他们解决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古老谜团。

  据报道,由奥巴马参演的这集节目,将于12月8日在探索频道播出。而中国,将于明年第二季度在多家电视台首映这期节目。

  《流言终结者》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什么要挑战节目主持人?他们将共同解决哪个古老的谜团?《发现》周刊为您揭秘。

  “流言终结者”到底要终结什么

  一颗牙齿在可乐里放一天会化掉!

  从纽约的帝国大厦上扔一枚硬币,能把人的头砸个洞!

  下雨时把汽车油门踩到底,车就不会淋到雨!

  ……

  如果你对这些广为流传的说法半信半疑,拿捏不准,你就知道奥巴马为什么要挑战《流言终结者》的主持人了。因为人人都有好奇心,而《流言终结者》几乎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流言终结者》是探索频道的王牌栏目,其宗旨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传说”是否是真的。在网络上,有关这档节目的视频非常多,但是对于大多数国内观众来说,这却是一档非常陌生的节目。记者通过MSN远程采访了几位在美国工作和留学的中国人,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这个节目也不了解。56岁的赵爱国先生生活在费城,他说自己没看过这档节目;34岁的Vicky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留学生,她也表示自己根本没看过这档节目。33岁的王东是纽约一家通讯社的员工,他告诉记者,因为探索频道的节目需要另外付费,所以,他身边的很多中国朋友都很少看这个节目,他本人则喜欢通过网络看《流言终结者》,“很有意思,不过,实验的方法有时候不够严谨。”

  Lenny是一个生活在南京的澳大利亚人,听到记者说起这个节目,他立刻来了兴趣,“我很喜欢《流言终结者》。这节目大概是2002年左右开始播出的,每个星期三晚上9点左右播出,在英语国家很受欢迎,观众主要是20岁到35岁的年轻人。它是真正的寓教于乐,既教人科学知识,也逗人开心,很好看。”

  Lenny的朋友,生活在南京的爱尔兰人Partrick告诉记者,《流言终结者》的主持人是亚当·萨维奇和杰米·韩门。亚当曾经是个童星,小时候出演过不少电视广告,后来,他做过动画师、玩具设计师、木匠、平面造型师、电影放映师,还做过背景绘画、舞台设计甚至电焊工;在节目中,亚当喜欢穿黑色T恤,戴黑框眼镜,看上去显得文质彬彬,不过出口却总是逗人发笑。杰米是位潜水高手、野外生存专家、驯兽师、厨师,他还通晓多门语言;在节目中,杰米总是戴一顶黑色贝雷帽,穿黑色长袖T恤,外罩白衬衫,脸上的表情木木的。

  在节目中,两位“流言终结者”还会邀请嘉宾出镜,这些嘉宾既有各行各业的专家能人,也有明星人物。而在12月8日的这集节目中,他们请到了奥巴马当嘉宾。

  那么,奥巴马将要向主持人挑战什么呢?换言之,他要挑战什么流言呢?

  奥巴马向“终结者”发出什么战书

  记者通过探索频道的网站得知,奥巴马参与演出的这集节目,叫《阿基米德之死亡光线》。

  那么,所谓的阿基米德死亡光线,是个什么样的流言呢?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流传甚多,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死光”的传说。公元前215年,罗马军队开近希腊西西里岛岸边,进攻叙拉古城。博学的阿基米德被选为统治者赫农王的顾问,奉命出策对付敌人。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阿基米德指挥士兵手持无数面镜子在岸边排成弧形,就在罗马人嘲笑他们愚昧懦弱的时候,忽然一道强光从天而降,罗马人的战船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士兵被烧死,战船被烧毁。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阿基米德利用了反光与聚焦原理,让成千上万的士兵手持磨光的镜子组成一面巨大的凹面镜,将太阳光聚焦到一点,从而汇集了大量的太阳热量,引起了罗马战船的火灾。后来心有余悸的罗马军队统帅马塞拉斯把那道可怕的强光称为阿基米德的“死光”。

  传说毕竟是传说。1000多年后,阿基米德利用反射的太阳光烧毁罗马战船的事情却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怀疑,他们认为,“死光”的原理尽管客观存在,但是用到实战上就很成问题了。比如,罗马战船怎么会保持静止以供聚焦?战船烧着后,罗马士兵为何不扑灭火苗?

  实际上,为了验证“死光”的传说,早在2006年,《流言终结者》栏目就已经做过一集有关“死光”的实验了。他们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如何?奥巴马为什么还要督促他们再做一次?

  土豆网上可预习“死光传说”

  在土豆网上,记者找到了《流言终结者》录制的一期名为《死光回顾》的视频节目,其中演示了他们验证死光传说的详细过程。

  最初,亚当和杰米打造了一个有300多面镜子的圆形扇面装置,将其聚焦于一点,看能否烧着轮船模型。随着他们努力地聚焦,焦点位置的温度从100摄氏度上升到200度,最终停在了290度。结果可想而知,因为这个温度,“比木头的燃点温度少一半”。

  “死光”传说看似被终结,然而,观众却不答应了。他们纷纷写信给亚当和杰米,要求重做实验。于是,这对搭档不得不决定征集观众打造“死光镜”。然而,虽然大家跃跃欲试,并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但最终都没能证明“死光”能让战船燃烧起来。

  2006年,亚当和杰米收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打造的300面凹铜镜,对方也希望参与这个实验。在实验中,他们用一艘1924年的木制渔船充当战船,船大约长10米,侧舷厚约5到7厘米。然后,他们在水边布置镜子阵,进行“死光”测试。

  实验在中午12时15分开始,当时木船离镜子阵列的中心大约45米。他们用10分钟左右进行对焦。几分钟后。船头出现了烧焦的痕迹。随着光点的移动,船上留下了大约7米长、半米宽的焦痕。实验者努力让镜子对焦在一个点,但始终没成功。

  接着,实验者重新调整镜子阵,对准了船上之前烤过的部位,这次产生了更深的焦痕和更多的烟,但还是没有明火。下午2时,他们把镜子阵列中心和船的距离缩短了一半,结果铜镜把炭化的船舷烤红,接近着火。

  最后,实验者改用现代镀银玻璃镜阵在22米外照射木船,结果产生了时断时续的明火。不过,遗憾的是,只要镜子移开,火就熄灭。

  在这个视频节目的最后,流言终结者们得出结论:“死光”流言被终结。不过,他们在节目最后表示,如果将镜子的数量增加到1200至1500面,情况也许会有所不同。他们还觉得,可能观众还是会不依不饶地要求做更多的“死光”实验。

  一语中的,总统奥巴马未能免俗。也许是为了挽救自己正在滑落的人气,也许是为了倡导科学精神,奥巴马参演“死光”实验了。

  特技制作小组成员

  曾参与《侏罗纪公园》制作

  看过土豆网的《死光回顾》视频后,大家会注意到《流言终结者》制作团队里的另几位人员。

  当节目组收到麻省理工学院送来的镜子后,有个叫卡丽·拜伦的女人负责把这些镜子打磨干净,并有一定的弧度;而托利·贝勒西和格兰特·今原,则被要求在两天之内,制造出阿基米德曾经制造的“投石器”。很显然,除了两位热衷思考、能上天入地的主持人,《流言终结者》的火爆,也离不开卡丽·拜伦之类的特技制作人员,他们各有各的绝活和特长。

  卡丽大学毕业后,曾周游世界,后来成为了雕塑家和画家。她也有模型和玩具制作的经验。托利·贝勒西曾在特效公司工作过,因此,为《流言终结者》制造模型也是他的拿手好戏。格兰特·今原是电子和无线电控制专家,他是电影《魅影危机》中R2-D2机器人的操控人员之一,还参与了《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等电影的制作。2005年,应杰米的邀请,格兰特加入了《流言终结者》剧组。

  制作小组无所不能,他们在杰米的M5 Industries特技制作公司完成节目需要的大部分道具。M5里的工具有金属车床、焊接台、螺丝螺母等工具,还有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制造出了实验用的各种模型和重型机械,破解留言的过程就显得格外有趣了。

  终极幕后

  最神秘的团队成员

  特技制作师们最经典的一款制作,要数一个叫做“弹道凝胶假人”的道具人。在探索频道的官方网站上,介绍《流言终结者》的团队成员条目中,这个在节目中出镜率颇高的道具人也赫然榜上有名。

  为了验证流言的真假,《流言终结者》拍摄中常常会出现人体爆炸、汽车碾轧人体一类的“血腥镜头”,当然,出镜的肯定不是真人,而是道具人。这种道具人是用弹道凝胶做成的,弹道凝胶是《犯罪现场调查》等美剧中常常出现的耗材,验证武器切口,或者子弹弹道,都会用到这种硬果冻一样的混合物。《流言终结者》则用它模仿人的肉体,因为弹道凝胶的密度更大,和人类的肉体密度非常接近。

  尽管被百般糟蹋,但是凝胶人总是毫无怨言,因为“他”的这个优秀品质,被当之无愧地列在成员组行列。当然,对于主持人亚当和杰米来说,凝胶人却总是给他们找麻烦。因为在实验中,要搬动重达160多斤重的凝胶人,可是个费体力的活儿,为了搬运它,杰米甚至断过一根手指。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