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尴尬的错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07:00  浙江日报

  陈洪标

  永康老人郎文蔚通过多年努力,发明了一种救生舱,在灾害救援中,可以直接把受灾人员从狭窄的空间救上来,而不会被撞伤。这些年来,这位老人发明了很多专利,为了搞发明,搞得家徒四壁,生活艰难。

  这样的老人确实让人感动,但是,个人认为老人的这种做法不应该提倡。发明创新,更应有年轻人参与。老人,工作了一辈子,老了就应该过老年人的生活,无忧无虑,安享晚年。

  但是,现实却刚好相反,我们经常看到老人搞发明创造不断:宁波77岁的退休老人发明快速救生背心,石家庄66岁老人发明地震自动救生床,获得了国家专利……却很少看到这方面的新闻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发明创新多见老人,不见年轻人,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实质是一种社会角色的错位,更是一种价值追求的错位。无论从知识结构更新,对事物的认识突破,还是体力的支撑,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和潜力都优于老人,创新的重担理应由年轻人来承担,却偏偏落在了老人身上。

  其实,创新说到底就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或者是对一般认为正确的东西进行否定或突破。它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对自己进行否定,对权威的意见提出质疑。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创新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积累外,最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受得了寂寞,甚至要有吃得起苦的勇气。

  由此可见,不是年轻人不行,而是不想为。可以说年轻人的创新激情不如老人,这种说法似乎没有科学的依据,但是环视四周,我们心知肚明。不要说创造发明,就说平时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就可见一斑。现在年轻人能把一件事做好,就算是不错了,已经没有多少人还持有耐心,大家都在找捷径,都想速成,走的都是快餐路线,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我们怎么还会有老人那样的耐心呢?

  21世纪是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个人提升自我和积极进取的动力,国家也因创新而崛起。前不久,“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创新时代已经来临,而我们创新的激情又在哪里?这个问题不容轻视,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为什么在搞发明创新的都是老人,唯独不见我们年轻人的身影?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