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感受新闻的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08:48  新安传媒网

  “报告真精彩,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11月6日傍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的一个报告厅内,一场“力量的对话”虽已经结束,但在现场依然可以感觉到思想碰撞的气息。三个小时前,“新闻是一种力量·新安编辑记者高校行”在这里“首演”, 安大新闻传播学院的晁圣林风趣地总结:“气氛很热烈,演出很成功!”

  宫礼,本报首席记者,曾赴可可西里、汶川地震灾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重大新闻事件现场采访,写下大量重头报道。2009年11月,他主持参与“直面‘钱学森之问’”策划,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宫礼(右)在与学生交流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想成为时代记录者

  演讲

  1997年9月2日,我从皖北一个小县城,第一次迈进安徽大学的大门。一家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我,问我怎样看待公车送孩子上学现象。我当时就在想,毕业之后,我该怎样做一名记者、我会成为一名怎样的记者。

  9年的工作历程中,我没有一天离开过新闻采访的第一线。回头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可以用4个词来形容——“冷静记录、热情参与、理性工作、感性理想”。

  追求客观公正,要求我们保持一份冷静。无论拿到什么线索,首先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去年7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条线索——国家级贫困县霍邱为了招商引资,决定用6亿元重奖一家民营企业。经过调查,我写成了《霍邱县6亿元奖励一民企》,最终省人大依照法定程序,撤销了霍邱县的决定。

  如果只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似乎有点亏待自己;有的时候,还要热情参与一下。我到艾滋病患者家中,和他们同吃同住;后来,还担任了安徽省第一个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

  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拿起手中的笔或者相机,很多人说这只是吃饭的工具——这话不假,但如果仅仅当成混口饭吃的工具,那确实对不起“记者”这个称谓。

  作为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的瞭望者,新闻承载着我们的理想,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职责。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当你觉得你没有理想、没有出路的时候,抬头看看星空,你就会想通了。

  一群热情的学子

  周末,偌大的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显得有些冷清。而在去水上报告厅的路上,学生们开始三五成群地出现。下午1点不到,工作人员还在紧张地布置现场,就有学生来到报告厅占座。

  对于“新安编辑记者高校行”的活动,安徽大学的老师同学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我们周四就看到海报了,周末特意没有回家。”新安晚报名编辑、名记者的到来,不仅吸引了新闻专业的老师、同学,还有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慕名而来。很多同学告诉记者,之所以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时间,就是为了一睹新安编辑记者的“风采”。

  刚走到报告厅门口,很多学生就被设计精美的活动海报所吸引,纷纷掏出手机或相机拍照,一边拍一边说:“有图有现场,发个微博先!”

  一次完美的结合

  活动开场前,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新安传媒有限公司、新安晚报的形象宣传片。宣传片大气精美,新安人孜孜不倦的职业追寻和对于未来的执着探索一览无余,这让台下的同学们赞不绝口。下午两点多钟,报告厅内近400个座位无一虚席。“新安编辑记者高校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这是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结合的有益尝试。”专程到场的安徽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杜先能教授对这一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是一次互动的机会,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他希望各位同学珍惜这一难得的机遇,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主动对话,为“高校行”增添一分年轻的色彩。

  年轻,意味着媒体的未来,而媒体的未来更需要年轻人参与。在启动仪式上,伴随着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芮必峰和新安传媒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新安晚报总编辑丁传光手中红绸的缓缓落下,“新安传媒网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工作站”和“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安传媒网实习基地”正式宣告成立。

  新安晚报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新安传媒网总编辑吴国辉说,伴随着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新安晚报目前正在努力进行着这种尝试,“在不远的将来,受众将不仅能在报纸上看到我们的报道,还能通过网络、手机、阅读器甚至移动屏来分享我们的新闻大餐”。而这些,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

  “这将是一次完美的结合。”主持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吕萌笑着说,无论是新闻实践还是新闻教育,都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势必会为今后的全媒体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一场坦诚的交流

  尽管平时都是呼啸纸上的“新闻大侠”、“文坛美女”,但面对台下一双双期待渴望的眼神时,新安晚报首席记者宫礼、星级记者周晔和副刊编辑闫红一点都没敢掉以轻心。

  “为了今天这十几分钟,我昨天特意花了几十分钟理了一个新发型,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周晔的这一番幽默的开场白,道出了三人的心声。

  在得知将要作为新安晚报编辑记者的代表出席“高校行”第一站活动后,做事一向一丝不苟的宫礼很早就开始了选题的准备,但要在15分钟内将自己近10年的从业经验一一道出,显然很有难度,他最终选择了以《我给母校的一份答卷》为题,娓娓讲述了自己前往可可西里无人区、艾滋病孤儿群体中等采访的经历,用学习、行走和思考展现出新闻人“冷静记录、热情参与、理性工作、感性理想”的职业魅力。

  温婉知性的闫红是近年崛起的文坛新秀,被国内评论界誉为“(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她的“误读”系列深受年轻读者的追捧。尽管生在安徽的北方,但闫红平时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个十足的江南女子,温文尔雅,不善言辞,用她自己的话说,“面对太多人的时候偶尔有些怯场”。不过,好在当天要谈的是“重读经典”,她一上台,话匣子就打开了……

  周晔几乎是“蹦”上讲台的。带着几分学生气的他,尽管从大学毕业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新安这个大家庭中赢得了迅速成长的机会,近年采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稿件、重磅报道。这自然也与他个人孜孜不倦探寻真相的努力分不开。当天,他从一个个新闻案例出发,开始了“追寻真相”历程,最后还“玩”了一把深沉:“新闻可以逼近真相,但新闻不是真相,真相永远在智慧之后。”

  尽管讲述的方式并不十分特别,但三位编辑记者所引发的“轰动效应”却一点也不亚于明星。而他们三人平实真诚的讲述,更是让台下的很多同学感到“意犹未尽”,“要是每个人多讲一点就更好了”。

  一回特殊的追星

  能向自己的“偶像”提问,还能获得精美别致的小礼品,很多同学跃跃欲试,现场一度出现“抢问”的场景,甚至有人找拿话筒的工作人员“走后门”。大家“扔”过来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而三位嘉宾则是沉着应对,妙语连珠。

  两个多小时的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落幕,但很多同学依然不愿离开。刚一散场,他们就像“粉丝”一样,将自己的“偶像”团团围住,继续探讨关心的话题,或是索要签名。首席记者宫礼笑称,“看来真是要练练字了”。星级记者周晔接过一个笔记本,在扉页上认真地写道:“祝你在大学里找到人生目标。”羞涩的闫红尽管早已悄悄闪在了一边,但还是被几位热情的“红粉”逮住了,于是签名、题字……

  “新闻真的是一种力量,从新安编辑记者的身上,我们的同学都感到学到了很多,这对于他们选定今后的职业方向大有好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韩斌老师说, “榜样的力量”会让更多的人在人生的理想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希望这样的活动今后多办一些”。

  本报见习记者 吴碧琦李嘉树/文项春雷 /图

  互动

  学生:到可可西里的经历,带给您哪些影响?

  宫礼:2004年7月,我到可可西里去,正是合肥气温最高的时候,可可西里却已是零下4度。在可可西里迈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是50亿年来的第一步。在那里感觉人特别渺小,回来后看问题也发生了变化。心灵得到了净化,学会了舍弃。

  学生:有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难坚持,请问您如何保持激情?

  宫礼:喜欢这个职业,有爱、有成就感,我希望成为这个时代的记录者。

  学生:您是如何探寻真相的?

  宫礼:要有独立的判断,思想不被人左右;还有就是多方求证。

  (下转A05版)

  新安晚报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新安传媒网总编辑吴国辉(右)向安大副校长杜先能(左)颁发新安传媒网顾问“聘书”。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