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港媒:钓鱼岛问题堪比靖国神社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09:43  环球时报

  环球网记者李亮报道,在10月底的东亚领导人河内峰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和日本首相菅直人仅举行了近10分钟的“寒暄”而非正式会晤。香港媒体发表评论称,日本原应主动给这次会晤创造条件。但日本一些个人及组织的一意孤行,不仅使会晤未能成功,还使钓鱼岛问题与此前的靖国神社问题越来越具有“相似特征”。文章敦促日本认清目前形势,采取积极动作使中日关系尽快“清创止血”,回到正常轨道上。

  香港“中评社”11月7日文章称,给因扣船风波而受到重击的中日关系“清创止血”,是中日双方的紧急课题。而菅直人当局既承受着国内对其举措失当的指责,还面临“盟友”美国要求其改善中日关系的压力,所以应更不遗余力地为中日首脑正式会晤清除障碍、创造氛围。在河内东盟外长会议“电梯外交”和布鲁塞尔亚欧会议“走廊外交”带来的好苗头之下,多方观察人士均对中日关系缓和持乐观估计。

  然而,文章表示,由于对中日关系战略地位和紧迫性未达成共识,以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为代表的“亲美制华派”在菅直人当局占据上风,为中日关系引来“暗流”甚至“寒流”不断。包括前原诚司放出“中日首脑会晤并不紧急”的论调,日本民间的游行示威,日美多次强化所谓的“钓鱼岛适用安保条约”论,热炒钓鱼岛扣船风波录像,在稀土出口及人民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等,使中日首脑会晤气氛全无。最后,为对华施压,日本媒体误报中日外长会谈、并将重开东海油气谈判的消息,更是“扼杀”了会晤的最后一丝可能性。

  文章分析说,基于这些,钓鱼岛问题与2006年前的靖国神社问题越来越具相似特征,如民间掀起“敌对高峰”,多年累积的互信被吞噬,争端个案攀升为两国关系的结构性矛盾,日方的具体个人和团体挑起事端,都有美国因素在起作用等。但不同之处在于,由日本首相挑起的靖国神社事件使中日双方都没有最后的遮掩屏障,而在此次钓鱼岛风波中,首相一直保留着不“亲自上阵”这一底线。此外,如今中美日力量对比已较此前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金融危机更是给三方关系带来了历史性转折。所以,比起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完胜”,中国这次更有资格“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文章最后总结说,鉴于这些新形势,日本应清醒认识并直面当前现实,敢于妥协,不要因“误判形势”使钓鱼岛问题成为日本亚洲外交中另一个“小禁区”,更不要使中日关系多年的发展成果遭到破坏。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