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寻找最美亚运志愿者专题 > 正文
2010年9月,中国校媒网公布50名2010广州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名单,暨南大学2007届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张妙琪荣列第33位。张妙琪,曾担任共青团暨南大学委员会编辑部部长,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广州2010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她与我们分享了这次历经重重选拔,最终脱颖而出的独特经历。
今年一月,在我校团委区书记的推荐下,张妙琪成为亚运大学生记者有效参选人,开始了成为注册记者的竞争。除去要上交作品进行评选,她还要通过网络联署为自己“拉票”,在自己的人际圈子里为亚运进行宣传。最后,张妙琪作为一百位“亚运校园传播大使”之一,进入亚运大学生记者训练营,争取成为五十名正式注册记者。
说起训练营里的五天体验,妙琪用一个“拼”字形容。各位营员在训练营的表现得分直接关系到自己能否成为正式注册记者,因此,这五天的训练营生活,每个营员都必须全力以赴。而张妙琪不仅要完成自己在阿意组的个人采访、写稿等日常工作,还要承担整个《青青亚运》报纸的美术编辑工作,工作量要大于其他营员。妙琪告诉我们,在训练营里的最后一夜,晚上九点多接收到最后的新闻稿件后,她与编辑们一直排版工作到凌晨,还要徒步走到中山大学的《青青亚运》总编室送定好的版面,最后还得准备自己第二天一早的专家面试,而睡觉的时间就只剩下了一两个小时。回忆起这最后一夜的热血奋战,妙琪认为,虽然十分辛苦,但是这样的一次经历是充实而让人成长的,是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参加这次的亚运注册记者的选拔活动,尤其是经历了训练营的实战演练,张妙琪再一次体会到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学的多少不如用的多少。除非你亲自去做,不然你不会知道你学了什么,只学不做是永远不会进步的。”大四的她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认为对于自己这次获选注册记者的成功,帮助最大的就是在校团委编辑部工作的锻炼。她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操练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才能让自己知道学到了什么;在与人实际的沟通相处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不断的进步。张妙琪还说:“机会自己是不会来的,要主动出击,争取机会,这样你才会成长。”尽管她说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竞争注册记者,但也正是她长期的实践积累和对机会的把握,自然地带来了收获。
另外,张妙琪还向我们介绍了亚运大学生记者的自我定位。“我们是大学生,比起其他新闻媒体记者的专业性,我们是肯定比不过的。我们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上,多报道大学生对亚运的反映和感受,为亚运会提供更新鲜更青春的元素。”亚运大学生记者除了与其他新闻记者有区别,与亚运大学生志愿者相比是有其特殊性的。虽然注册记者和志愿者都是以服务亚运为宗旨,但是注册记者为大学生看亚运提供了新的视角,成为了亚运会和大学生之间的特殊纽带。
激情盛会,有学生记者的青春视角,暨南青年,有拼搏务实的青春风采。我们衷心的祝愿张妙琪的亚运记者工作能够顺利而精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