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治理拥堵没样本 昆明能否开良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09:48  生活新报

  本报评论员 龙敏飞

  对市民来说,如今机动车不过是生活必需品之一。当生活消费水平提高,人人都具备购买机动车的能力时,机动车数量飞速增长在情理之中。最近,昆明机动车数量突破130万辆,这本是一件喜事,但几乎没有人为此欢呼雀跃,因为我们拥有必要的忧“城”意识。130万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每公里路面要挤325辆车,每个民警要管理1300辆车,超六成主干道高峰期时速低于20公里,一、二环平均时速22公里……看着这一连串的数字,你也会觉得,机动车突破130万辆是喜忧参半的一件事。

  提到现实中来,130万辆机动车会带来什么?是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昆明路网本来就结构单一,居住、工作、生活、消费区密集,再加上当前的地铁建设正在施工,同时又将面对机动车仍在不断增长和市民出行需求扩大的现实,交通压力的增加显而易见。

  从现实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以被外媒讽刺为“首堵”的北京为例,机动车尾号限行是2008年奥运会的产物,实施两年来,一方面,不少家庭再购置一辆车,尾号的单双数与先前那辆不同,这反而让机动车数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对违反尾号限行的车辆,每天只罚一次,综合考虑下来,100元的罚款钱比一天打的的钱要少,这让一些车主对规定熟视无睹。而成都的“治堵新政”待议方案,拟在收取外籍入城通行费的前提下,中心城区拟采取“专段号牌+免费摇号上牌+限制外地车进城”三种方式,各地听说这个方案,就风传不少地方准备不让川A的车进入。至于上海的车牌竞拍,更被指责为政府创收之举。这些政策饱受质疑,还在于其无法真正解决机动车增长带来的拥堵问题。

  再观国外,无论是“进城费”还是“拥堵费”,效果都不理想。至于政府倡导的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多数人并不买账。还有多层次的城市结构,需要的是大笔资金,这也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承受的。这些现实的因素,让治理交通拥堵从理论走上实际面临着诸多困难。一个城市,不拥堵也是一张良好的名片。放眼全国,还找不到一个治理交通拥堵的良策,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可以创造,没有成功的先例,我们也可以制造。当前,不知道昆明有没有勇气与决心成为第一个找到治理拥堵良方的城市?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