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天 我们向公民记者致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10:55  云南网

  

今天我们向公民记者致敬

  漫画 邝野

  今天是中国第11个记者节。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将视觉转向网络平台上的公民记者。

  随着微博的出现,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一种新的舆论形态,“人人都是报道者的时代”。过去的一年,许多重大新闻事件最先由他们播发和推动,最后才有了传统媒介的介入。在这个记者节里,本报梳理部分公民记者,我们一起过节。

  【公民记者案例回顾】

  案例1

  宜黄拆迁自焚事件

  2010年9月10日上午,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凤冈镇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自焚事件,三人被烧成重伤。宜黄事件自焚者的亲属钟如九在微博中播发亲人伤情,在舆论的密集关注下,

  9月17日,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立案调查,率队拆迁的常务副县长被免职。10月10日,江西省委宣传部发布新闻称,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已被免职,县长苏建国被提请免去县长一职,宜黄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敏军已经被免职。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这是民意的胜利”

  这种快捷、方便,而且弥散性很强的网络工具,对于正常、正当的信息传播,一般来说是封堵不住的。于是我们看到,在有关宜黄事件的微博攻防战中,防堵一方力度渐弱,进攻一方终占上风。最后宜黄县的上级主管领导出面面对媒体,正视问题,说到底,这是民意的胜利。

  一种新技术革命,可以深刻地改变社会,也可以改变政府的行为方式。今天看来,江西宜黄当局完全没意识到微博时代网络的威力,以为用过去的那种防堵手段,就可以把事情压下来。事实上,在微博时代,任何一个带手机的人,都可能成为即时报道的“记者”,把事件真相公布出去。

  案例2

  “曹操的外孙”直播罢教

  曹西(化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一所学校高三文科班学生,网名——“曹操的外孙”。10月,当地高中教师不满工资待遇集体罢教事件因为曹西的微博“直播”引起关注。“直播”之后,学校和社会的很多好心人提醒曹西要保护自己,甚至网站管理员也“叫我不要在微博里转发或评论敏感内容。”然而曹西只是说:“我不怕被请喝茶,茶钱也会自付——我不公款消费,但我担心家人。”“有时候我想对身边的人说,‘不是我勇猛,是你们太懦弱。’”

  点评

  本报“E周词典”:直接而有效的维权手段

  在这个事件中,“曹操的外孙”担当起了公民记者的角色。他四处采访并在网络上实时直播事件进展,引起民众关注,相信事情最后会得到不错的解决。延伸一点说,公民社会的建设,首先是赋予公民说话的权利,其次是提供说话的平台,再次掌握恰当的表达技巧。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前两个条件,但是最后一个条件,却造成了“网络暴民”。掌握恰当的表达技巧是公民教育中更高的要求。

  案例3

  舟曲泥石流中一个人的“通讯社”

  2010年8月8日凌晨3点23分,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一条19字的讯息——“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此外微博上还贴出一张照片,照片中一盏烛光驱散了四周的黑暗,光影里,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这条来自舟曲的信息,仅仅几个小时,就被转发了5000多次。在之后的很多天里,“Kayne”的微博成了网友,甚至是媒体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源。

  “Kayne”的真名叫王凯,在发出那条微博前,他是重庆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那条微博发出以后,他成了一位没有记者证的记者。而且是国内第一个图文“报道”舟曲灾情的人,每天都有数万人在网络上等待他更新微博。 <

  点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博士:公众可能形成“自媒体”

  “‘Kayne’在微博披露舟曲泥石流灾情,既可以看到他用简洁白描的语言勾勒灾情的惨状,并配以震撼的图片,又有他对泥石流成因的分析,以及对环境的忧虑,从此次传播特点来看,公众在参与传播中,可能形成话语精英,从而形成一批真正的‘自媒体’。”

  案例4

  “四字微博” 台中地震最早文字

  2009年 12月19日晚21点02分,正在微博页面浏览的萧姗姗在发布栏里敲下了“地震!

  好强”。不经意间留下的四字微博,成为全球描述这场地震的最早的文字。后来媒体报道称,这场海峡两岸均有明显震感的地震,震中位于距她大约100公里之外的台湾花莲外海,震级达到6.8级,是2009年台湾地区最强烈的地震。

  萧姗姗于21:03在新浪微博按下“发布”键的11分钟后,网络虚拟社区天涯杂谈才开始有人谈论此事,而反应最快的中新网21:24才出现第一条报道,新华社的报道则到当天的21:58才出现。

  点评

  网友“李扒皮”:新闻从此实现“平民化”

  在传播速度和信息传递方面,草根网民萧姗姗赢得了比权威媒体更迅速的反应,这在以往的新闻事件中是不可思议的。网友“李扒皮”在萧姗姗的微博后留言称,对于微博具有“划时代意义”,新闻从此实现了“自报、快速、真实、平民化”。

  案例5

  直播车祸 组织“信息救援”

  11月5日下午4点11分许,网友“丽江大松”的一条呼救微博引起关注:“邵怀高速大巴车翻!求救!我们人手不够,快联系邵阳派救护车来,死了好多人。”“丽江大松”的手机号被公布在微博上。下午5点02分,“丽江大松”更新微博:“在离邵阳二十公里,周旺铺段官兵来了!谢谢!”图片中,现场警察正在展开救援。下午5点41分,“丽江大松”最后一条微博:“感谢大家,由于及时的联系,邵阳消防支队官兵赶到,伤者已送医院!”

  几条看似简单的现场动态播报引发博友们展开了一场“微博救援”。“丽江大松”,真名孙勇涛,云南丽江人。

  点评

  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陈云良:网民参与社会事务的典型范本

  “微博在传播信息方面确实很快。”“如果有效地利用这种公共资源,可以让救援更及时。”陈云良说,此次网络互动是网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典型范本。“但这种善意的传播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信息不准确造成误导、侵犯他人隐私等。”因此,网民应善意参与公共服务,防止恶意侵犯。

  ■一家之言

  

今天我们向公民记者致敬

  本报记者 李进红 摄

  梁文道:公民记者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昨日下午,记者就“公民记者”话题邀请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梁文道谈自己的观点。

  云信:您怎样看待“公民记者”群体,尤其是随着微博产生的越来越多公民记者,他们对传统媒体将产生怎样影响?

  梁文道:现在讲“公民记者”,绝大多数是通过网络出现的。我常在讲中国现在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使得新闻出现一个暴涨的现象。新闻源头是互联网,传统媒体反而去报道互联网,这很奇怪。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记者,他们已经不跑现场新闻了,他们的现场就在办公室的电脑里。现在去报馆,我很奇怪怎么记者都在办公室?为什么?他们都在上网,上网来找新闻,新闻全发生在网上。

  这说明今天的传统媒体是有危机的。我们是跟随互联网在跑。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传统媒体受到多大的限制和监控。中国互联网仍然是中国最有生气、最开放最自由的一个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里,大家就可以从网上获得各种各样或大或小或真或假的消息,然后从这些消息里提炼出新闻。 <

  ??? 我们回想2009年到2010年,这两年所有重大的新闻,有多少是首先在互联网上出现然后传统媒体跟着跑的?河北大学开车撞死人事件,江西宜黄的拆迁事件,或者更早更轰动的“华南虎”事件,都是通过网络形成的新闻,在这样的情况下,借着网络出现的“公民记者”力量就很大,对今天的政府构成很大的挑战。由于政府长期把传统媒体监管得太严,使得传统媒体自主性不够,记者做新闻是有难度的。第二,监控太严让老百姓觉得传统报章、电视不可信,于是转而相信互联网。很多时候,政府的威信和可信度是跟传统媒体捆绑在一起的。假如某天很不幸地发生一场大瘟疫,网络上谣言流传,这时候政府要有权威、可靠的信息发布,电视上讲报纸上说的,大家都不相信。为什么?因为平时我们都觉得电视报纸说的话是骗人的,只有互联网才是真的。非常时刻,传统媒体的信用破产,会连带使政府的信用也破产,所以我觉得今天“公民记者”的兴起是一个很好的社会现象,我的很多朋友也是公民记者,但传统媒体因此受到的挑战,带来的问题是很大的,这个问题很考验我们今天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怎样看待这个社会。

  记者 吴昆 梁鸿兴 实习生 杨雯 (云南信息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