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贫困村庄的吃水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15:27  内蒙古晨报

  

一个贫困村庄的吃水难题

  天边刚露出点亮色,贲红镇三木匠村的老头老太太担着铁皮桶到村东头“抢”水……

  ■排队挑水,虽然每人只能打半桶,但来的晚了就没水了本报记者 李峰摄影

  □本报记者 李艳红

  天边刚露出点亮色,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贲红镇三木匠村的老头、老太太就把家里一切可盛水的瓶瓶罐罐满地摆开,担着铁皮桶到村东头“抢”水。

  “怎么都没水了?前面的人少打点,给后面的人剩点。”“也就吊了十几桶,现在水就浑了。”队伍中,人们吵吵着。

  一位老太手拿小黑橡胶桶,从队伍中走到井旁。“给我剩点,早上没水还没做饭了。”

  “这都是什么年代了,吃点水咋就这么难了。”刘老汉摇摇头,叹口气,担着一副空桶朝家走去。

  贫瘠的村庄

  对于农村人来说,春是希望,秋是收获,可今年秋天并没有给三木匠村的人带来喜悦。

  从贲红镇到三木匠村没有柏油路,也没有往返的小客车。2010年11月初,记者从贲红镇雇用一辆小面包车一路颠簸来到三木匠村,远远望去,村落里几十座红瓦房和土坯房交错排列着。

  进入村里,大部分红瓦房已被砖堵了门和窗,有的土坯房已经坍塌,有的院里杂草丛生,看上去好久没人住了。

  “这里连着好几年遭遇旱灾,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外打工去了。如今吃点水也这么难,有条件的都离开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的人。”在此生活了40多年的老孙头说。

  村支书兼主任曹英介绍,以前村里有100多户,由于连续遭旱灾和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许多年轻人都搬出了村子,现在剩的30多户都是老人和女人。

  4年前村里通了自来水,村民们甭提有多高兴,虽然生活苦点,但生活在这里大半辈子的老人不愿离去。可今年5月份,自来水不知何因中断了供水,这可急坏了村里的人们。

  连续3年,村民刘亮的地里没一点收入。男人常年在外打工,供养在外读书的孩子,女人操持家里的10多亩地。白天,她忙地里的活,晚上回来,还要到外挑水,但从没说过一个苦字。她觉得,农村人的生命强劲得如劲风劲草。可当她把刚从外挑回来的水放下时,桶缘断了,看着撒落一地的水,她哭了。

  自来水流干了?

  2009年,当地政府投资给村里打了4口井,部分土地成了水浇地,但这些井水远远满足不了供应。

  “这几年水位下降,20米以下的井都没水。”村民刘有兴说。

  在村里管了30多年电的老孙说,国家投资给村民通自来水井,结果没有重新打井,而是把用了十多年的灌溉农田的井,作为自来水井。连年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再加上去年周边又打了4口百余米深的深井,自来水井只有40多米深,没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贲红镇镇长赵玉安认为,村里多数为老年人,自来水井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变压器被偷,水泵坏等,村民除了交每月的水费再多跟他们收一分钱都难。而重新配备和维修机器的费用,只能再向上级审批拨款。

  “去年不但井里有水,还能浇院里种的菜。可今年种了菜,结果长出来后,都旱死了。”村民师建军说。

  村民们抱怨:“村里几乎家家院里有井,但是今年承包地的人没少在周边打百米多深的井,我们这十七八米深的井就没水喝了。”村民薛英拿出镜子反照已枯竭多时的18米深井。

  3年旱灾吃水难

  锦衣玉食不敢想,营养搭配无从谈起,种田人没菜吃,但能填饱肚子,喝口滚烫的汤,劳动一天后,洗洗涮涮往热炕头上一躺成了三木匠村人的奢望。

  村民刘有兴干完农活后,儿媳和老伴便张罗着晚饭。揭开偌大的一口锅,刚淹没锅底的水里泡着两个碗,老伴在锅里洗了洗泥手,顺带着洗了碗后又把几个土豆和红薯放到水里洗了洗,然后又把水重新舀到脏水盆里,说是要留着饮驴。

  馒头、红薯、土豆端上来。刘有兴的手上缠着的白胶布已经看不出了颜色,干完活的手还没来得及到那个脏水盆里去洗洗,就顺手拿起一个馒头放到了嘴里。

  “连着3年遭旱灾,现在吃水比吃油还要难。我也老了,能活几天算几天吧!”刘有兴边吃边说。

  “没洗过衣服,别拍”

  午时,村里来了个卖水果、食品、日用百货的,从场院干完活的村民三三两两到此歇歇脚,顺便闲聊几句和晒晒太阳。当记者要给65岁的村民许建明的妻子照相时,她不好意思地躲开了。“半年多了,没洗过衣服,别拍别拍。”说着,用手挡在镜头前。

  许建明在三木匠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已习惯了艰苦的生活。提到挑水的事,他妻子就眉头紧锁。男人有哮喘,挑水就落在女人身上了,忙里忙外一天,想洗洗都很难。“我们也是女人,也爱干净,别说洗澡,洗脸了,就是吃水也难了。”

  今年秋季雨水多,家里养牲口的,就趁机搬出家里所有的盛水容器,解决牲畜的饮水。

  勤劳没换来收入

  靠天吃饭太难,不下雨就没收成。这个秋天没能给三木匠村人带来喜悦。

  53岁的师建军,两年来养了50多只羊,每只母羊至少也能卖到800元。他是村里唯一养羊的人,养羊让他尝到了甜头。谈起羊,他眼里满是骄傲与自豪。可是,今年5月份突然自来水没了,为了不让羊群受委屈,他每天把羊赶到1公里之外的张全房村饮水。

  冬季马上来临,羊怎么喝水成了困扰师建军的难题。

  “再没水,只能卖羊了。” 看着心爱的羊群,师建军丢下这句话,头也不回地继续碾着地上的空壳胡麻。

  47岁的薛英因患有心肌炎不能外出务工,可是作为村里最年轻的人,又不甘心不死不活地活着。他养了一头老母猪,以前一年可卖10多头猪。同时,他还把没人收购旱地的小土豆做成土豆粉,一斤能卖3元多。

  “现在没水,老母猪也卖了,做土豆粉需要大量水,今年是做不成了。”说罢,薛英举起那双粗糙的大手摸了一下脸。

  谁来重开“生命之源”?

  村东头,正在修建集通铁路线。下面是村民的场院,虽然种的胡麻多是颗粒无收,但是他们仍穿梭在场院里,希望在这些空壳中找出些收获。

  76岁的老孙管了30多年的电,通自来水后,又担任看水房的工作。每户每月多交不到1元钱作为他的工资。“通水后,自来水总出故障,不是坏,就是零件丢。每月挣那200多元,还不够月月跑路子,前后已贴了1800元了。”当说起半个月前更换水泵一事,他有说不出的感慨。

  “更换了一个小水泵,连续抽了3个小时的水,可是水就是到不了村民家中。”他怀疑是水管堵塞了,说着颠着腿去离村1公里之外的水房查看。

  为了恢复供水,老孙跑前跑后,虽自己贴了1800元,但当问及自来水修好后,还愿不愿意管理水时,老孙不好意思笑笑:“只要恢复供水,镇里还用我,我就干。”

  老孙为恢复供水,手机也打欠费了。当得知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水利工作站站长裴俊美要来查看,他早早就站立在村口迎接。

  裴俊美解释,半个月前更换了小水泵,为的是接近水源深处,结果小水泵也没能深入放下去,为了解决村民吃水,只能先暂时将自来水井与旁边的灌溉井主管道连接,缓解吃水难问题。三木匠村何时吃水不再难,本报将继续关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