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云艺女生想做杨丽萍第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15:27  生活新报

  

云艺女生想做杨丽萍第二

  云艺女生拍纪录片获奖

  

  10月16日,在首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颁奖典礼上,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06级广播电视编导班的应届毕业生郁熙拍摄的纪录片《阿迷车》被评为优秀奖。这是在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个参赛作品中获奖的70个名额中唯一一部大学生作品。

  16分30秒的纪录片《阿迷车》,片名取自哈尼族人庆祝丰收时世代传唱的一首同名民歌谣。歌谣《阿迷车》歌调热情奔放、朗朗上口,展现了哈尼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勤劳善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而纪录片《阿迷车》就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位哈尼族妇女为原型,通过记录她怎样凭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和意志,走出中年丧夫的阴影,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抚育一双儿女,并带领村里妇女将哈尼族传统工艺酿制的美酒推向市场,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一群女人和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勤劳善良和乐观向上的阿迷车精神。

  创作灵感

  酒吧畅饮后的灵光乍现

  《阿迷车》的灵感最早源于郁熙去年6月一次酒吧畅饮后的灵光乍现。

  出生在宁洱的郁熙,从小就受当地丰蕴的酒文化熏陶。一向习惯未雨绸缪的她在酒吧和朋友们推杯换盏中一番畅饮后,谈到今年的毕业创作。在酒精的作用下,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用当地丰蕴的酒文化来展现哈尼族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心动不如行动。郁熙很快就回宁洱老家,走访各个村寨寻找素材。

  经过两次实地考察,郁熙发现仅是酒文化并不能展现哈尼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勤劳善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哈尼人家喻户晓、世代广为传唱的民歌谣《阿迷车》时时萦绕在耳边。于是《阿迷车》构思终成型。

  [1]

  

云艺女生想做杨丽萍第二

  云艺女生想做杨丽萍第二

  为了拍片

  厚着脸皮拉赞助

  素材有了,但要具体实施起来,没有钱是不行的。郁熙“依仗”着自己是宁洱本地人,便找当地政府部门拉赞助。

  “先前,人家一看你是小姑娘,而且张口就是来要钱的,根本就没人搭理。后来我就变换了策略,我跟他们说我要拍了拿去参展,反正现在的影展很多,机会也很多。”那些厚着脸皮要钱的日子、被人冷脸相对的日子,她至今难忘。

  经过半年的“周旋”,终于得到了宁洱县民政局和民宗局8000元的支持。

  辛苦拍摄

  天天追着太阳跑

  有了赞助费,再加上自己几千元的积蓄,去年12月12日,郁熙带着外请的摄影师和助理一头扎进勐先乡蚌扎村民小组一窝就是整7天。取景、拍摄、场记、录音……3个人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拍摄一个村边山头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投影到蚌扎村的场景,他们反复拍了3天。郁熙笑称:“那几天,每天都追赶着太阳跑。”

  回到昆明,后期制作只能靠郁熙一个人了。在自己的出租房里,她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最终制成了纪录片《阿迷车》。

  初露锋芒

  获奖作品中唯一一部大学生作品

  今年6月底,在毕业创作展演中,《阿迷车》获得入围奖。

  8月,郁熙的辅导老师告诉郁熙,西安要举办一个国际影像节。郁熙在报名截止期搭上末班车投了稿。9月底,她便接到了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组委会的入围通知,并邀请她参加颁奖典礼。

  由于颁奖典礼活动要举办研讨会,10月15日,郁熙抱着学习顺便去旅游的心态,和父母一起到了西安。谁也没想到,10月16日晚的颁奖典礼,当坐在台下的郁熙听到主持人在宣读优秀奖获得者名单,念到自己名字的时候,郁熙惊诧不已,半天没有缓过神来。“我怎么上的台,我都记不得了。只记得当时让自己尽量表现得从容镇定,还有就是千万别在上台的时候摔倒。”

  后来,郁熙才得知,她的《阿迷车》是此次影展中,在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个参赛作品中获奖的70个名额中,唯一一部大学生作品。

  未来梦想

  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展现给世界

  “我喜欢写作、书画、唱歌和舞蹈。我选的这个编导专业,能把我喜欢的东西集中表现。”

  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的郁熙成绩优异。当年高考,她放弃到其他大学上学的机会,以多出艺术类招考分数线200多分的成绩到云南艺术学院求学。目的只有一个——艺术是她一生的追求。

  4年前,没有参加过任何考前培训班的郁熙在接受云南艺术学院面试时,她回答招考老师的提问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老师问我,喜欢看什么谈话类的节目。我说是《实话实说》和《艺术人生》。老师又问我,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我告诉他们,《实话实说》是展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艺术人生》是展现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人生。我猜想,能被录取,招考老师多半是被我这两句话给征服的。”

  郁熙说,她想做一个平凡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的人。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获奖。这个奖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郁熙说,致力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云南出了个杨丽萍。她要做第二个杨丽萍。“我是云南人,身上有着1/4之一的哈尼族血统。我爱家乡,爱家乡的各个少数民族。把‘阿迷车’精神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我希望通过我的镜头,把家乡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文化以纪录片的形式全部展现和记录下来,把云南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展现给世界。” 都市时报 记者 林霞/文 张韩/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