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养老须解决“钱”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02:30  华龙网-重庆商报

  本报评论员 刘凤羽

  民政部7日起召开规格颇高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会上透露,我国将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进行政府补贴,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

  据称,这一广受欢迎的最新惠民新政,是服务于会议明确的养老方向——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更多通过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来发展社会养老服务。

  资料显示,我国正跑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已达1.67亿,且2011年后的30年老龄化还将加速发展,养老已成了大多数国民都需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

  迫在眉睫的困局,需要国家对养老作出方向性的布局。本次会议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精神而确定的方向,应该就是今后5年的努力目标,是中国式养老的有益探索。

  但质疑也由此而生,中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等形势下发生的,“人活着,钱没了”,社会养老服务压力重,社会养老真能短期内解决养老问题吗?

  其一,养老存在制度性漏洞。目前城市人和农村人、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待遇差别大,养老金制度不同——这或者就是“中国养老指数被指全球排名倒数第一”的原因。而且,养老保障同样存在诸多缺陷。

  其二,在目前的国家经济实力和社会承受能力下,1.67亿老人恐怕无法完全转变为社会养老。即便未来经济实力提高,社会承受能力变强,但老人数量会更大,社会养老也难以实现。这注定家庭仍是赡养老人的主体。

  有例为证:按照北京市制定的养老规划,到2020年,90%的老人能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家庭养老,6%的老人可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其余的则入住养老机构养老——北京这样的国内发达城市,绝大多数人都得靠家庭养老,遑论其他地方?

  其三,既然家庭仍是赡养老年人的主体,那么,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此重负?对于正步入晚年的这代父母来说,已没有过去那样多的家庭成员提供赡养支持,“421”家庭压力自然落在了“独一代”身上。但一对夫妻赡养多个老人,养老压力可想而知。

  北师大教授钟伟上半年曾提出,到2027年,1000万元养老都不够。虽说这一数据广遭质疑,但“老不起”的事实还是被广泛认可:在高企的房价、物价下,赡养老人完全可能压垮中产阶级。中产阶级都不堪养老重负,更不说底层老百姓了。

  老人都希望能过上幸福、安稳、健康、可持续的晚年生活,既颐养天年又不给子女增添大的负担。而对子女来说,养老问题既关乎父母,也关乎自己,不赡养父母肯定不行,但赡养父母又要牺牲自己,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因“钱”而妨碍养老,说小了是影响家庭和睦、和谐,说大了则是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情绪,不可小视。

  所以,养老问题确实迫在眉睫,需要妥善应对。但仅靠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杯水车薪的小“钱”,真能解决养老这一大问题吗?估计很难。

  从这个层面说,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案,让中国人尽快富裕,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当务之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