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集体不让座”到底与谁有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03:11  现代快报

  11月5日,西祠胡同网站的一组照片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南京7名中学生在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旁边一位站立的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却无动于衷。随后,关于这起事件,网上也展开了道德“口水战”:一名网友说,现在的学校都不太注重道德素质,中学应该好好教育下这些学生;也有学生反驳,我们每天学到大半夜,早晨5点就起来,我们的书包也有一二十斤重;还有网友说,让座不是义务,公民有让座的自由与不让座的权利。(《扬子晚报》11月6日)

  一起简单的让座事件,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见,这一定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痛处。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是天经地义、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学生、家长的反驳,也的确说出了内心的苦衷,整天早起晚睡还要背着书包挤公交,真的挺累的。笔者常坐公交,就经常见到学生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孕妇表示感谢的和谐一幕,也常常见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的疲惫身影。在关于“集体不让座”的讨论中,无论哪一方说的都有道理,但这些道理竟又让人感到一种悲凉。毕竟,道德以自觉为基础,无论是法律的强制还是舆论的督促,都会使道德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表面看来,简单的“让座”问题,小之又小,但其实,兹事体大,并非一个座位可以概括的。就如同彭宇撞人案,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从其后几起类似的“老人跌倒、无人敢扶”事件中就可以见到。道德事件的影响力及塑造力竟如此之大,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如此看来,道德无小事。在这场争论中,不要过于计较谁对谁错,也不存在所谓的争论之外的旁观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受益于拥有良好道德的社会,也都会成为社会道德不足的受害者。

  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强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雄厚,还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共德性。从细微处来说,具备了此种公共德性,使我们能够在互不相识而萍水相逢时,彼此之间基于互信,给予对方哪怕是举手之劳的帮助;从宏观而言,公民德性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我们民族精神最为核心的部分,良好的公民德性,有利于增强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于国于民都如此重要的公民德性之建立,并非是空洞无物的。它要求我们的政府尽可能地为公民良好德性之养成,提供便利、拓宽渠道;要求公民在展现自身的德性时,多宽容、多忍让,多一份“换位思考”,心中都有个“座位”。

  “尽管道德的概念很虚,但它一定重过书包的重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纪委)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