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陂蔡榨:开展创先争优 打造魅力名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03:27  汉网-长江日报

  

黄陂蔡榨:开展创先争优打造魅力名镇
弘玛泥鳅养殖基地
黄陂蔡榨:开展创先争优打造魅力名镇
蔡榨茶农采茶忙
黄陂蔡榨:开展创先争优打造魅力名镇
“茶乡古镇”新貌
黄陂蔡榨:开展创先争优打造魅力名镇
干净整洁的街道
黄陂蔡榨:开展创先争优打造魅力名镇
蔡榨街中心幼儿园
黄陂蔡榨:开展创先争优打造魅力名镇
压力容器制造车间
黄陂蔡榨:开展创先争优打造魅力名镇
党员群众活动中心

  撤镇设街“江城名镇”显魅力

  蔡榨街位于黄陂东部,与红安接壤、毗邻新洲,是辛亥革命元勋蔡济民、著名诗人曾卓的故乡。总人口4.67万人,国土面积82.28平方公里。境内武合铁路、京九、京广联络线,武麻高速、熊许省级公路穿境而过,武麻高速黄陂北互通,将蔡榨溶入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络,使蔡榨“口子镇”地位凸显。拥有独具特色的茶叶产业,有“武汉第一茶乡”之称,又有“湖北省压力容器之乡”的美誉。

  2009年,全街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4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433万元,比上年增长38.7%。2009年,两税入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地两税是2006年的3倍。

  蔡榨街曾荣获湖北省“卫生镇”、武汉市“双创”先进单位、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武汉市“三农先进单位”、武汉市“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先进单位”、武汉市“安全生产优胜乡镇”。

  2009年12月25日,省、市批准蔡榨镇撤镇设街。设街后,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蔡榨独特的人文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围绕打造茶叶生产大镇、制造业强镇、旅游名镇、农村金融服务示范镇的目标,敢为科学发展之举,务求和谐发展之实,力争统筹发展之先,努力使蔡榨成为加快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田、推进和谐发展的排头兵。

  做大做强茶产业 打造武汉第一茶乡

  蔡榨街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传统,全街现有达产茶园8000亩,年产优质龙井茶80万斤,年创产值8000万元,是目前武汉市茶叶种植面积最广、名优茶产量最多、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茶叶种植大街,有“武汉第一茶乡”的美誉。街域茶叶主产区在红岗山周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而且经过多年的茶叶种植,区域范围内各项自然因子与适宜茶叶生长的生物学要素和谐统一,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小气候环境,为产出优质名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红岗山”系列绿茶以其条索苗秀、色艳香浓、口感淳厚、回味悠长的品质特征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多次在国家、省、市级的评比中荣获金奖,如:全国“第二届农博会”茶叶质检金奖;全国“陆羽杯”茶叶评比金杯奖;全国“中茶杯”质量评比金杯奖,多次在省市级评比中荣获特等奖,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绿色红旗单位”、“名茶生产先进企业”等各类荣誉,被“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组委会确定为“城运会”指定专用饮品,并授予“全国公益茶乡”荣誉称号。

  为做大做强茶产业,蔡榨街选准以茶叶为突破口,成立了茶叶基地开发工作专班,组织精兵强将,负责全街的茶产业开发工作。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主动、科技支撑“三主一支撑”的新机制,坚持“以市场化思维谋划产业,以工业化手段管理产业,以标准化要求建设发展产业,以科学化管理提升产业”的“四化”发展方针。实行政策激励、亲情招商、能人回归、联盟创业、引资开发等一系列措施,引进茶业有关项目4个,新注册茶业企业6家,吸引投资1000多万元, 新建设高标准茶叶基地1.2万亩,全街有茶园面积1.8万亩。

  科学规划小城镇 建管并重换新貌

  近年来,蔡榨街以“口子镇”建设和“双创”为契机,以“干净、整齐、协调、示范”为目标,结合实际,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为原则,加强规划,提高起点,以环境创新为重点,加快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美化、绿化、亮化小城镇,使小城镇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抓规划,明确小城镇发展目标。今年,蔡榨街是《武汉市土地规划总体利用》“两规合一”的试点街镇,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街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一中心、一轴、两带、三区”的建设发展格局,不断强化街域文化意识、色彩和商业氛围,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具有茶文化特色的休闲城镇。

  二、抓建设,全面提高小城镇档次。蔡榨街小城镇建设以“五个一”(一条标准示范街,一个小游园,一个停车站,一个集贸市场,一个垃圾填埋场)为主要建设内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载体功能,2008年投资600万元,先后完成了茶源文化广场、森林公园建设,铺设街道彩砖2.1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7盏,新建街道排水沟1200米,新建公共厕所8座,硬化水泥路面3.5公里。近年来,投资500万元,分别兴建长520米和670米的蔡济民路、教育路,投资105万将民群大街水泥路铺沥青刷黑,维修规划区内破损道路14400平方米。对腾达路和兴崛大道临街墙面115000平方米进行立面整治,竖立不锈钢灯箱式指示标牌15个,设置安全消防栓4个。

  三、抓规范、建机制,整治市容树立新形象。在小城镇管理方面,该街重点作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城镇意识,以新的发展观经营和管理小城镇,明确城镇发展目标,健全城镇管理制度;二是狠抓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成立小城镇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街环卫公司,着力解决占道经营、交通混乱、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与临街近500住户,20个单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制定和完善各项卫生制度,禁止违章占道,整治乱停乱放车辆;严格治理街面经营摊点,严禁出店经营,乱搭乱盖。组建一支12人的环卫保洁队,对主要街道及街面全天候保洁,确保了“街净、灯亮、树绿、路畅”。

  以人为本强基础 民心工程促和谐

  去年,蔡榨街党工委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启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带领全街干群,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009年2月,蔡榨街投资350万元,对蔡榨街卫生院进行标准化建设,新卫生院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同时,卫生院筹集资金购进了一批新医疗设备,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保障了群众的就医需求。

  省、市、区领导十分重视农村无力自建房、危房户新房建设。2009年6月,黄陂区农村无力自建房、危房户新房“交钥匙”仪式在蔡榨街蔡官田村举行。这标志着黄陂区农村无力自建房这一民心工程全面完工。蔡榨街79户无力自建房户有了自己的新家。

  2009年8月,蔡榨街隆重举行饮水安全工程竣工暨蔡榨街自来水有限公司揭牌仪式,这标志着蔡榨街提前一年半时间,在全区率先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全街35个行政村、1个社区4.67万人从此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蔡榨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建设完成通村、通湾公路近200公里,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出行需求。街域内路网密布、交通便利。

  2008年8月,兴建了茶源广场,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文化、娱乐要求。

  街党工委还加大对教育支持力度,积极筹资100余万,解决教师住房困难,完善教学配套设施,全街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街党工委成员自掏腰包,对困难学生进行了结对帮扶。

  2010年,蔡榨街投资600万元兴建蔡榨公办中心幼儿园。该幼儿园规划占地6392.83平方米,设计校舍建筑面积2733平方米,规模班12个,能同时容纳400余名幼儿入园。

  关注贫困群体,完善保障机制。2009年蔡榨街核定办理城镇低保户109户,284人,农村低保户874户,1932人,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办理农村合作医疗38670人,解决了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集中和分散供孤寡老人178人;救助了12名特困服役退伍军人。

  2009年11月,蔡榨顺利通过考核评估,被省爱卫会命名为“湖北省卫生镇”,这也是武汉市首个省级卫生镇。

  发展新型工业 建设压力容器之乡

  蔡榨街是我省著名的“压力容器之乡”,街道党工委坚持把压力容器制造产业作为重点培植对象,帮助企业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化工机械为代表的各类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生产的各种环保节能锅炉、焦化设备等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该街在打造压力容器之乡上下功夫,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蔡榨压力容器制造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蔡榨这一省级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进一步打造“压力容器之乡”,实现工业强街目标。在服务企业上下功夫。街党工委成员对重点企业实行了全程“一对一”联系服务,抢抓黄陂金融服务试验区机遇,率先举办金融服务银企对接活动,争取意向性资金近亿元,拟建小额信贷担保公司,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积极推进企业“小进规”上下功夫。2009年在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服务支持下,武汉勇刚钢结构有限公司和武汉东升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成功进入区规模企业行列。至此,该街规模以上企业已达7家,年产值总量超过2.2亿元,增加值增幅达 31.8%。

  在税源培植上下功夫。武汉东方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分别获建安企业一级和二级资质),是该街的龙头企业和财源建设重点。今年,蔡榨街力争帮扶东方公司升特级资质、第七建筑工程公司升一级资质,目前,完成建安产值达10亿余元。

  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抓好招商项目的推介;抓好投资软硬环境改善;抓好园区平台的建设。正在积极筹划实施新型工业园区战略,已完成600亩工业园区规划,在谈项目4个, 今年搭建了东方工业园区开发班子,已启动200亩工业园区建设。

  因地制宜调结构 循环经济见实效

  近年来,蔡榨街继续坚持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兴农和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避灾、特色、生态等都市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弱势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效益化,特色产业品牌化”的三级发展模式,逐步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升级:

  一、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湖北天种项目稳步推进。在街道努力下,流转土地5000亩,建设猪-沼-茶(菜)循环型经济基地。创办3500亩的龙凤茶园和6万头种猪养殖基地,预计年产生猪6万头;有机茶100余吨,产值可达1000万元;开发无公害蔬菜种植500亩,能安置350位农民工就业。

  二、帮扶发展养蜂业。亿丰蜂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参加蜂农联合体的蜂农已达600多户,蜂产品全部由公司统一收购,年产蜂蜜2000余吨,花粉近5吨、蜂王浆3000余公斤,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公司生产的蜂蜜、花粉、蜂王浆等系列产品已达到国家最新GB18796标准,在全区笫一批取得QS认证,已进入武汉各大蜂蜜市场并销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三、新办泥鳅养殖业。2007年,蔡榨街开发建设了“武汉市黄陂区蔡榨街弘玛泥鳅养殖合作社”,今年该公司流转土地500亩,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出口韩国为主,在市内依托家乐福等大型商场,建设高标准泥鳅示范养殖基地。该基地亩产创效益可达27500元,年创产值可达600余万元;二期工程1000亩将于2011年建成。该产业已辐射到周边5个村。

  四、兴建太空土豆基地。在硚口区共建单位的帮助下,何湾村、博士湾村等十几个村兴建太空土豆基地。

  依托景区借优势 茶乡古镇旅游兴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旅游业内人士公认的最大客源城市,蔡榨街西望木兰山,北临木兰湖,融入了木兰生态旅游区,客源优势明显。为了抢抓休闲时代带来的机遇,推进乡村休闲业的发展,蔡榨街党工委、街道提出:以原集镇为基础,茶业拉动、旅游带动,打造茶乡古镇,发展乡村休闲游,促进茶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战略。

  “木兰茶乡”是由武汉木兰茶乡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集房地产及茶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开发项目,总面积约450亩,距武汉中心城区约37公里,交通十分便捷。该项目将遵循全新的房地产旅游理念打造武汉城市圈旅游示范城镇,力求达到配套设施齐全、管理完善的茶文化房地产旅游区。

  按照规划区的用地现状、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依托自然地形和周边情况,以“一带、两心、三轴、四区”的总体格局来体现社区人文景观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一带”即规划在基地西部由南至北约700米长的一条滨水区,由假山瀑布、滨水商业街、文化广场、亲水平台、生态湿地等组成一条特色滨水文化商业景观带。“两心”针对蔡榨街老电影院建筑进行维护改造及设置茶艺文化广场,南部规划酒店,东部规划以大型商业来塑造商业中心气氛,达到以电影院为中心的核心商业区,为规划规划区及镇区提供集会及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务中心,体现现代小城镇建设的新形象。“三轴”即规划区分为:北部的茶文化公园景观轴,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公园,以茶馆、度假村等休闲景观为主,创造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休闲文化小城镇形象;中部的主入口商业景观轴,主要以主入口景观和茶文化商业为主,创造地域特色资源文化形象;南部的茶园文化景观轴,在生态茶景区通过种茶、采茶、制茶等茶文化展示为蔡榨街塑造茶叶文化品质形象。

  茶乡古镇项目于2009年12月1日破土动工,项目分三个阶段建设,总投资近6000万元,此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到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可达到2亿元,此项目的建成,将成为黄陂区又一个旅游新亮点,同时将带动蔡榨街茶叶产业的发展,并能创造将近5000个就业岗位。

  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

  蔡榨街围绕“实力争先进位,打造魅力名镇”活动主题,在街直各党支部深入开展以“学理论比思想、学业务比技能、学传统比作风、学典型比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四学四比”活动;新农村建设村开展“组织建设好、活动开展好、作用发挥好、群众评价好”、“党组织帮带意识强、奉献意识强”为主要内容的“四好两强”党小组创评活动;中小学校和卫生院等党支部开展了“德艺双馨”创建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争行业标兵、当纳税大户”活动,推进非公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使创先争优活动贴近实际,真实管用。

  街道党工委为加强对创先争优工作的督导,建立了党工委班子成员创先争优活动“六个一”(联系一个党支部、联系一个企业、联系一所学校、联系一个重点项目、联系一个信访疑难问题、联系一个特困党员)联系点制度和双向公开承诺制度。

  蔡榨街党工委公开承诺书

  发展进位。启动工业园建设;建设熊曙线茶叶板块示范基地5000亩;基本建成公益中心幼儿园;全面落实好小城镇重点项目;在全区乡级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中前进一位;国税收入285万元,同比增长2.9%,地税收入2626万元,同比增长25%。

  和谐进步。认真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研究制定信访维稳量化考评细则,对信访维稳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化解一批疑难信访案件,确保实现赴京、赴省集体访零上访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起信息灵敏、反应快速、协调有力、调解有效的平安创建格局。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15000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6258人。

  群众增收。以“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为契机,力争使50%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472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1.2亿元。

  党建提高。根据《2010年湖北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评细则》要求,健全基层组织网络,完善党工委议事规则,建设“九点一线”党建示范片,努力争创“五好街党工委”、争创一批市、区、街“五好村(社区)党支部”,二个经济空壳村全面转化,每村培养2至3名后备干部,有一项党建工作在全市交流。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