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GDP+生活品质“杭州模式”值得研究

  本报讯 当有的地方一味寻求GDP的发展,而忽略市民生活品质的时候,杭州选择两个都要。昨天开幕的2010“生活与发展”国际论坛上,浙江大学副校长、教授罗卫东提出,要加强对“杭州模式”的研究。

  罗卫东在说“杭州模式”以前,提到了部分地区发展经济的两种方式:有的任由资本进入市场;有的一味大兴工业园。他觉得,这两种方式都不好,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将给地区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伤害:“GDP是增长了,但没有体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跟普通市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那么,杭州模式是怎样的?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在罗卫东的眼里,杭州模式多样性和综合性。以前就有好传统——南宋定都杭州时,当时就非常注重市民生活,山水画、哲学和文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的杭州,政府部门对市民生活也非常关切,最早就提出了“生活品质”这个核心概念;在发展的过程中,非常强调合作、尊重民主,使得环境、资源等付出的代价最少。

  杭州有不少具体的事例。就拿社会生活中民主参与来说,杭州有个“光复路改厕风波”。光复路148号老房子里的3户人家因为对改造后厕所如何分配有不同意见,一直僵持不下。为了这个问题,区、街道、社区组织召开了不下30次的民主协商会。各路媒体主动搭建平台,向广大市民征集解决方案。最后,近两万热心市民通过媒体进行投票,形成3种解决方案供3户居民选择。在这个基础上,3户人家通过协商,签下了分厕协议。

  现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的首席新闻发言官弗雷德·埃克哈德则用自己肉眼看到的细节,来诠释杭州模式:“无论在哪里,我都能听到杭州人的笑声;我给晨练、跳舞的人们拍照,丝毫不会影响他们,他们甚至还邀请我一起来;拿上一杯茶,随便在西湖边哪个地方,都可以喝上一杯。”

  不过,专家门对杭州也提出了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譬如今年公布的《2009杭州市生活品质评价报告》,提到了许多具体的衡量指标的目标值、实际值和实现程度。其中,平均预期寿命、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环境空气优良以上天数等指标的实现程度都达100%。但是,在城乡公交便利率(城市公交分担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社会贫富差距感(主观)、文娱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城镇/农村)等指标实现程度都不够高。

  据了解,这场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典、比利时、加拿大、韩国、马来西来、印尼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体负责人,以及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代表前来参加,论坛将于今天结束。

  本报通讯员 吴诗轶 叶心怡

  本报记者 刘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