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厕“躲”入昆明小巷中 市民相当不方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07:29  云南网

  

公厕“躲”入昆明小巷中市民相当不方便

  免费环保公厕 记者 苏颖 摄

  

公厕“躲”入昆明小巷中市民相当不方便

  每天到翠湖公园如厕的市民络绎不绝 记者 江洋 摄

  

公厕“躲”入昆明小巷中市民相当不方便

  昆明街头找公厕真难 记者 苏颖 摄

  ●目前全昆明市由政府部门直管的公厕有700多座,再加上五六百座社会公厕,已经达到了每万人4座公厕的创卫标准,但分布不均衡

  ●这两年因为城市改造,主干道上的公厕基本难觅踪影,找公厕只能从路旁、街旁的隐蔽小巷寻找

  ●作为替代品的生态式的移动公厕,由于管理和使用成本过高不受市民待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这公厕太难找了,走了几十分钟的路都还看不见有公厕的标志,可真叫人急啊!”一直以来,昆明市民都有这样一个感受:要在昆明的大街上找个厕所“方便”一下,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多年过去了,由于旧城改造或者道路扩宽等原因,一些街道上原本有的公厕被拆除,同时新建公厕的数量却远远跟不上公厕的拆除数量。再加上一度兴盛的移动式厕所也逐渐面临报废和取缔,昆明人上街时的如厕问题亟待解决。

  感受

  街头寻厕真不容易

  刘女士的店铺在书林街上,当记者问她“附近有公厕吗?”,她苦笑着说,每天都会碰到路人询问这个问题,“可是附近确实没有公厕,最近的也要转进后新街走几步路才看得到。前面的东西寺塔步行街上倒有一个,但是还要走一段路。昆三中对面的巷子里也有一个公厕,可那实在太远了。”刘女士告诉记者,四五年前,在儿童医院对面还有一个公厕,但后来为了扩宽人行道就拆了,现在整条书林街上都找不到一个公厕。

  随后记者来到东西寺塔步行街,走进步行街不到20米,终于看到了公厕标志牌,按照它的提示,继续往前走了一大段,绕进一个狭小的巷子才看到这个公厕的真身,而穿过这条小巷往右拐就是东寺街了。东寺街街面上也没有公厕,想要在这条街的附近找个公厕,真要费一番功夫。

  记者在四处打探公厕位置的同时,发现昆明市街头公厕位置的一些“规律”:路边、街面上的固定公厕是少之又少,要找公厕还要从路旁、街旁的隐蔽小巷下手。尤其是一些主要干道上,基本难觅公厕的踪影,即便在干道上有公厕标志牌,也要按照指示走很长一段路,直到小巷中才能找到。就拿青年路来说,从金鹰购物中心到红会医院路上有4个公厕标志牌,而4个公厕中,有两个在路边上,有两个则深藏在巷子里。

  原因1

  城市改造导致干道公厕大量被拆

  “按照国家要求,每0.5平方公里范围内要有一个公厕,但实际上,在昆明有的地方可能在三四公里范围内才有一个公厕。”五华区环卫处粪便中转处置中心副主任罗永坤告诉记者,之前五华区环卫处直管的公厕数量还有160多个,但是近几年道路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的实施,让他们直管的公厕减少到90多个。比如莲花池公园附近最近就拆了3个公厕,使得莲花池公园、莲花池正街、民院路等周边没有一个公厕。

  目前昆明的现状是:公厕数量确实在减少,特别是主干道上的公厕减少严重,比如从小西门龟背桥到新建设一段,只有一个公厕,东风西路上没有一座固定式的公厕,只有一个移动式公厕。

  同样的现象在盘龙区也存在着,盘龙区环卫服务中心清运一队队长冯全民告诉记者,现在盘龙区环卫直管的公厕有53座,而这一数量也比两三年前减少了15座以上,减少的原因同样是因为城市改造,而减少的地段大多集中在主要街道上。

  再加上,一方面新建公厕的数量远远跟不上被拆除公厕的数量,另一方面是很多公共单位不愿对外开放,这也给出门逛街的市民们增加了如厕的难度。

  原因2

  移动公厕面临淘汰危险

  1999年昆明世博会以后,昆明开始采用一些生态式的移动公厕,当时这种用细菌来分解粪便,直至让粪便变为可排放水的方式还在昆明引起一阵轰动。在国外一些城市,类似的环保移动公厕也被放置在闹市区,用以解决市民上厕所的问题。但是在昆明,这样的环保公厕却有些走不下去的感觉。

  “分解菌不容易购买,而且成本非常高,使用也不方便,更加不适合人流较多的地段。”五华区在尝试了3年生态移动公厕后,就不再“生态”了,改回传统的粪便收集方式。而盘龙区则只尝试了不到1年时间也放弃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用细菌分解粪便的技术其实是不够成熟的,这种生物菌种需要每两三个月就换一次,而且每公两菌种价值2000~3000元,价格非常昂贵。一旦生物菌种失效后,厕所中的味道会比普通厕所的更难闻,就需要立即更换。而且这种处理方式不适用于人流较密集的地区,一旦上厕所的人过多,超过了生物菌种分解粪便的速度,不仅无法实现生态处理,反而会致死生物菌。但在昆明,这样的公厕往往是设置在人流较多,却又无法建盖公厕的城市中心地段的。两者的矛盾让生态式移动公厕很快就不再生态了。

  如今敷润桥边一个移动公厕里,放着一个1米×1米的大箱子,用来堆积粪便,一旦箱子装满,就会有专人开着专车来把箱子里的粪便抽走,差不多两三天就来抽一次。同时还要从其他地方拉水过来冲厕所。罗永坤说,因为移动公厕没有连接地下管网和水管,所以几乎每天都要用送水车将水送到移动公厕供如厕市民冲洗厕所,并且还要将移动厕所内的粪便送到十多公里外的粪便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盘龙区的移动公厕则是接附近单位水管上的水来冲洗厕所。两区都认为,每天送水、拉粪便的成本算下来比固定式公厕更高。

  另一方面,移动式公厕每次只能容纳一个人,如厕率小,但是清洁消杀的难度却大得多,而且同样需要1~2个人来看守,与固定式公厕所需要付出的人工差不多,可效率还不好。另外移动式公厕是可以锁门的,曾经还出现过吸毒人员或者醉酒人员将自己锁在里面的事故。基于这些因素,环卫部门都认为这样的公厕远不如固定式公厕好用,固定式公厕运行成本更低、管理更方便。

  不止管理部门对移动式公厕不待见,昆明市民对移动公厕的态度似乎也不喜欢,有市民告诉记者,移动公厕空间狭小,而且设于闹市,如厕没有安全感,而且里面的卫生条件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东风路上移动厕所的管理员也告诉记者:“0.5元上次厕所,好多人都不愿意,现在平均每天只能收50元钱左右的如厕费。”

  对策

  改造城市

  最好能“拆一赔一”

  罗永坤认为,要长期解决昆明人如厕的问题,只能从城市规划入手,移动式公厕始终只能作为临时解决的办法,远不如实实际际盖个公厕来得好。

  “要建公厕办法总是有的。”冯全民说,如果在建筑物都建好之后才安置厕所,难度肯定是很大的,毕竟厕所建在谁家门口谁都不会愿意。因此需要政府在改造城中村、扩建道路或者小区改建的时候就从源头规划配建公厕,做到“拆一赔一”,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只拆不建。而且,如果有了长远规划,固定式公厕也可以设计得美观大方,与周边建筑物相配合,不仅让城市环境协调,也能方便市民。

  非常评论

  公厕数量不等于市民如厕方便

  据了解,目前全昆明市由政府部门直管的公厕有700多座,再加上五六百座社会公厕,已经达到了每万人4座公厕的创卫标准。不过数量足够却不代表市民如厕的方便性,正如前文记者走访调查时了解到的,在主要干道上,要寻得一个公厕还是非常不容易,这就造成市民上街时必须绕许多路才能找到公厕去方便。昆明公厕分布的不均衡性显而易见。

  业内人士说,在城市主要道路上,公厕拆了,就没有地方再新建。此时唯有用移动式公厕来缓解问题。但现在的现状是,这部分公厕不仅数量极少,而且还有越来越少的趋势。

  前几天,西山区拆除了43医院门前的一个几乎从未开放过的移动式公厕,于是在该区范围内,已经没有政府部门直管的移动式公厕了;五华区最早的时候有8座移动公厕,现在还有5座在用,不过都已接近报废,相关部门已经写报告申请更换一批;盘龙区还有6座移动式公厕,不过大部分都是用在一些工地或者临时场合……城市改造是必须的,但市民上厕所的需求也是不能打折的,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昆明人街头如厕难的问题。

  统筹 陈吉 采写 陈洁 实习生 唐韫淇 (春城晚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