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巧云:传承民族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07:52  内蒙古晨报

  

巧云:传承民族艺术

  □本报记者史文丽

  上个月,巧云又收到由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共同颁发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杰出贡献人物”荣誉证书,这是她今年获得的第二张荣誉证书,是她第几次获奖,她已经记不清了。

  最近,看着桌上自己辛苦创作出来的作品,巧云很是心急。“这些蒙古族图案都是我辛苦收集创作出来的,谁能来把它传承下去,不让它就此失传?”这就是巧云的心病,这段时间,她经常为此失眠。

  提起巧云,很多艺术界人士并不陌生。1996年退休后,巧云积累和创作了千余幅蒙古族民间图案作品,题材都来源于蒙古族漫长的历史演化,浓缩了马背民族的性格与精神,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

  孤独的老人

  在金川开发区一个新型住宅小区内,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坐在窗前画画剪剪。除偶尔看到老人的儿子来看她外,她一直孤身一人,这位老人就是巧云。

  在别人眼里,巧云是孤独的。她从不和小区里的老人拉闲话,大部分时间闷在家里。但在巧云看来,她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想画的时候,起床被子也不叠,便一头扎进创作中。”

  巧云的家里,到处都是她设计的作品——剪纸、绘画、皮雕……欣赏和展示这些作品成了她的习惯。今年8月,巧云住进了自己的新家,一楼,有个小院子。创作之余,她的最大爱好就是种菜,她种的胡萝卜和小白菜现在还长在她的院子里。

  66岁的巧云出生在一个蒙古族家庭,从小就对蒙古族图案文化有着特殊的兴趣。小时候,母亲做鞋子和帽子,上面绣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她看得痴迷,常常一个人学着画上面的图案。没有纸,就从窗户纸上撕下一块纸当画纸。巧云六七岁时就小有名气了,常有妇女求她画蒙古靴图或剪门窗装饰品。

  颇有艺术天赋的巧云并没有从事和艺术有关的职业,小学毕业后,她破格留校当了老师,也因此和蒙古族图案及剪纸失之交臂,直到年过半百退休后,才又重拾艺术梦。

  出色的艺术家

  1996年,52岁的巧云办理了内退手续后,重新拿起剪刀和画笔。由于没有美术基础,她创作起来非常艰难,再加上年纪大了,难免眼花手笨。可她却以超人的毅力边创作边积累,有时候吃饭时想起一个图案就放下筷子去绘画,有时半夜梦见一个图案她会醒来记录。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她积累和创作了千余幅图案。她的作品题材丰富,从马鞍、地毯、蒙古靴、蒙古帽、烟荷包等生活用品图案,到后来的铁艺、木艺、瓷器等工艺品图案设计都见证了她的灵感和才华。

  2007年,巧云荣膺中国艺术年度人物。她的作品以其艺术功力扎实,风格鲜明,感染力强得到了社会和艺术界的认可,并被编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当代华人书画名家名作大典》、《中华光彩人生》、《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书籍,作品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收藏并获金奖,许多作品被蒙古、日本、韩国等外国友人收藏。

  2009年,巧云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尔沁蒙古族民间剪纸的传承人,今年,巧云又获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杰出贡献人物”和“人民英模”的荣誉称号。

  去年,巧云将自己设计创作的100多幅蒙古族民间图腾图案结集出版了《巧云蒙古族图案作品选》。现在她打算归纳整理出版自己的第二本书。在她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正在创作的作品,她分门别类地向记者展示自己最新的作品。

  艰辛的创作者

  提起这些年创作的艰辛,巧云连连摇头。

  “这回终于不用搬家了。”在巧云看来,和创作的辛苦相比,搬家更让她感到纠结。为了将蒙古族民间图腾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2003年,巧云不顾4个儿子的反对和阻拦,只身一人来到呼市,那时她已年近60。7年间,她搬了15次家。

  这些年的创作和研究,不仅让巧云眼睛近视,还让她养成了个坏习惯——抽烟。“画着没有感觉了,就忍不住抽一支。”抽得最凶的时候,她一天要抽一包香烟。

  刚来呼市时,小儿子刚刚大学毕业,除了老家买的房子要还房贷,巧云还要承担呼市租房的费用,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总是捉襟见肘。经济上的拮据,让她不得不边打工边创作。7年中,巧云先后被4家民族用品加工店聘为造型图案设计师,然而这些民族工艺品加工店都是个人开办的,生产规模和研发能力都十分有限,她不得不频频换工作。

  2007年,巧云才还清乌兰浩特房子的贷款,尽管现在的房子也是贷款买的,但现在4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她现在更能安心搞创作。

  艺术的传承者

  13年来,潜心研究和创作蒙古族图案艺术和剪纸艺术,让巧云获得了无数赞誉,但这些成果却渐渐成为小范围欣赏的标本,失落之余,巧云更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如何让蒙古族图案艺术传承下去,这一直困扰着巧云。她希望更多人关注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蒙古族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现在,呼市市场上大部分蒙古族工艺品上的图案都是从网上下载的,图案的做工非常粗糙,巧云希望找一家规模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民族工艺品店,把自己的图案艺术留给后人。

  一直以来,有不少年轻人找到巧云想向她学习蒙古族图案和剪纸艺术,但直到今年8月,巧云才有了自己的家,并没有条件教学。“蒙古族图案和剪纸艺术只有像蒙古族长调和马头琴一样,作为一门课程搬到大学的讲台上,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蒙古族图案创作是巧云每天必做的工作 本报记者 史文丽摄影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