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孙睿最新长篇《跟谁较劲》为编年青春画完美句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15:21  荆楚网

  

孙睿最新长篇《跟谁较劲》为编年青春画完美句号

  2004年首部长篇《草样年华》红遍网络内外,领跑另类校园风尚;

  2005年《草样年华2》记录“后大学时代”,直刺毕业后的迷茫;

  2006年,因与田壮壮同样衷情现实主义,被电影学院导演系录取,成为第五代导演田壮壮高徒;

  2007年,《我是你儿子》书写跟老爸较劲的点点滴滴,同名电视剧2011年开播;

  2009年,杂文集《长大不成人》继续在青春的路上拧巴;

  2010年,作为80后首批“奔三”者,出版《跟谁较劲》,完成立身考问。

  孙睿酝酿五年,直到而立年才运笔的最新长篇《跟谁较劲》即日起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为孙睿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孙睿一直以来打造的成长小说系列作品中最精华、最睿智的作品。

  一、“青春编年体”小说独树一帜,立身考问再度引领成长话题

  在众多以唯美、伤感等颇具浪漫主义气息的青春文学作品中,孙睿的小说更多的是以现实主义的半自传体书写而成。他笔下的故事可以串成一个记录80后成长的大主题、大故事。《草样年华》立足大学四年的青春记录起点使孙睿在众多青春书写中脱颖而出,到30岁而立之年时,孙睿率先完成记录,开始对青春的总结和反思。这种对80后一整代人,甚至是对所有青春过的人都适用的反思,可以说《我是你儿子》是水到渠成,《跟谁较劲》达到巅峰。

  孙睿将30岁视为自己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十而立”的“立德、立功、立言”有了深刻的认同感,提及这本小说的创作初衷时,孙睿曾言:“人近三十,有一种紧迫感,出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职业上就是,急需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前者离我更近一些,在一年的时间里更容易实现,所以我选择了写小说。”

  在新书《跟谁较劲》中,孙睿将2000年~2010年这十年间,一个少年所度过的20岁~30岁这段人生最精华的经历尽致呈现,真实地记录了80后内心深处的种种“较劲”——20岁跟学校较劲,25岁跟老爸较劲,30岁跟自己较劲。孙睿是在以编年体的形式书写一代人从叛逆到成熟、从浮躁到平静、从“垮掉”到回归的青春之旅。而这部成为孙睿创作分水岭的作品,因其“30岁”、“反思”等关键词也毫无悬念地成为在2010年起完成“奔三”的80后写作的一个分水岭。

  二、导师田壮壮、同学赵薇、演员吴刚强力推荐

  孙睿当年顺利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专业研究生,有部分原因是复试时孙睿将自己的两本书递给导演、导师田壮壮,问及孙睿的创作倾向问题,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实主义风格,与导师不谋而合。

  到孙睿写出《跟谁较劲》后,与导师田壮壮的渊源又深了一层。1988年,田壮壮导演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摇滚乐为题材的影片《摇滚青年》,时隔二十余年,孙睿研究生毕业后,将一本描写热爱摇滚乐的青年奋斗历程的小说交到导师手中。

  孙睿曾表示:无论他的作品如何转型,他都将在现实主义的路上走下去。而作品以强烈现实主义风格著称的导师田壮壮在孙睿的新书首发式上说:孙睿这本书可以说是长了,以前都叫“习作”,这部真的是作品了。我不懂你们的专业的评判,但我觉得从这部作品开始,孙睿可以说是一个“作家”了。

  赵薇与孙睿同年考入电影学院,拜师田壮壮门下。孙睿新作《跟谁较劲》出版前,赵薇就在百忙间隙阅读了电子文稿,读后欣喜地发邮件给孙睿:“你的新作还是那么忠于自我,忠于感受,坦然与读者交换彼此青春的记忆与感受,希望读者都能喜欢和支持你!”

  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吴刚因为饰演孙睿编剧的《我是你儿子》中的父亲,也被孙睿的剧本感动,听说孙睿又出新作,因身在陕西拍戏,不能出席首发式,也特地录制一段视频盛赞孙睿才华:“我第一次读电视剧本《我是你儿子》,对剧本当中的父亲跟儿子之间的那种亲情、割不断的父子情,那种隐藏着北京地域的幽默、诙谐、睿智深深地打动了我,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剧本。我还问制片和导演,这个编剧是谁?非常有生活,对语言的推敲和排列非常准确。第一次见到孙睿,不得了,非常年轻有为,非常有思想。他对生活的解释、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父亲跟儿子之间那种若即若离但永远连着筋的关系诠释得非常好。”

  三、经历“玩幽默”和“装深沉”,直指当下人迷茫焦灼情绪,尽透睿智

  孙睿曾言自己之前的作品中,创作初期的《草样年华》有点儿“玩幽默”,为幽默而幽默的味道,而到《活不明白》时又有些“装深沉”。从《我是你儿子》起,可以看出孙睿从生活细节中洞见的情理已能不动声色地诉诸笔端,绝少雕琢和造作。

  在《跟谁较劲》中,孙睿再次完成对自我的挑战,所关注的人情世故已非局限在80后和北京这一时间和空间的小圈子中,而是将目光投向当下人普遍存在的对理想的质疑、对自我的否定、对爱情的迷失的状态。

  小说主人公何小兵20岁离家进京求学;21岁便对学业丧失兴趣自作主张退学,誓将青春挥霍在摇滚音乐上;22岁有了爱情又要追求孤独,觉得是在献身艺术;23岁觉得找工作不是为了谋生而是自找束缚;24岁被现实修理得鼻青脸肿决定谋个工作;25岁一不小心混成了有产者,开始投资艺术梦想,却发现梦想实现的时候也是破灭的时候……这样直到而立之年,才算认清自己,长大成人。这期间,他曾经住过阴暗的地下室,身无分文被赶下公交车,也曾拒绝家人的资助,执意“死磕”,在潦倒时,他始终是快乐的,反而在成为“有产者”后,重新陷入迷茫和困顿。

  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当下以80后为主的都市人普遍的迷茫、焦灼情绪,难得的是给以智者的回答。小说中主人公的启蒙老师——一位60多岁的“老头儿”是孙睿以往作品中从未塑造过的角色类型。“老头儿”对艺术、对生活的富有禅意的哲思使小说的主题和思考更加睿智成熟。孙睿已由当年的“草样年华”走向练达的“艺术人生”。

  四、与王朔、石康同样反思,不同答案,击败“三十难立”说

  孙睿生长在北京,早期作品的语言风格深受王朔影响,与石康有着经历和气质上的相似,因此他的小说被称道“有着王朔式的幽默,却没有王朔的油滑;有着王小波式的睿智,却没有王小波的炫耀;有着石康式的浑不吝,却不像石康那样一味地颓靡。”

  孙睿却能够跳出所谓“京味儿”的局限,走出一条不同的文学路。而立之年的王小波还默默无闻,直到40岁时才写出《三十而立》,最终将摆脱人生存在之烦的解决途径引向心灵与诗;王朔30岁时在《顽主》中高调宣示“我很俗,但我很真诚”,却也透出生活的荒诞;石康30岁出版第一部小说《晃晃悠悠》,还沉浸在颓靡的气氛中,而这是孙睿在24岁就已完成的经历。

  孙睿在30岁时,破茧而出,认清自己,告诫自己,也提醒世人:自己从20岁到30岁这十年,似乎什么都没干,但也确实干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儿,就是生活。只有脚踏实地地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孙睿在《跟谁较劲》这部可以当做自己30岁生日礼物的小说中表现出的清醒和睿智,足以向质疑80后一代可以“三十而立”的观点证明:虽然在“奔三”中的80后们在物质上还可能“蜗居”“蚁族”“啃老”,但至少在思想上,他们已准备好了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五、无心插柳“长江杯”,网络连载人气激增,点击量高居排行榜首位

  《跟谁较劲》一书,孙睿酝酿长达五年,但写作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写作完成后,和长江文艺出版社达成出版意向。出版社的编辑在网上看到“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征稿,便“游说”孙睿将小说的部分文字上传到网络平台上,未想到连载以来点击量激增,受到颇多网友关注和好评。

  现在网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现在网文学总监刘敏极力盛赞此书:网友们热情高涨,小说点击量及评论数高居网站排行榜首位,它不仅仅是近些年来原创小说中的精品之作,也有望成为一部记录80后青春成长史的经典之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