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强化食品可能致病!真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0日02:25  华龙网-重庆商报

  中国疾控中心共向全国推广了强化碘食盐、铁强化酱油、强化维生素A食用油以及强化面粉。而近日铁强化酱油引起了较大风波,有益还是有害,吃还是不吃,公众仍持有诸多怀疑和不解。卫生部近日则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此前的相关标准进行修改补充。

  除了此次政府主导的几类强化食品外,市场上的“强化食品”已“风靡许久”。到底该如何选择强化食品?经常吃这些“强化食品”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

  强化食品变“补充”为“添加”

  虽然我们和强化食品已经有了很多亲密接触,但不少人还是要问,“强化”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表示,所谓强化食品,其实就是将人体所缺乏的微量营养素加入一种食物载体,以增加营养素在食物中的含量。这种措施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面积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见效,而且花费不多,还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陈君石说,我国最典型的强化食品就是碘盐,国际上通过强化食品改善营养情况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菲律宾就曾在大米中强化维生素B来控制国内脚气病的发病率。“强化食品是以补充人体缺乏的营养元素为目标,但目前市场上一些不是国家主导的强化食品也很多。营养元素从针对营养缺乏的补充变成了加强营养的添加,这确实也是个现实情况。”

  钙摄入过多影响其他元素

  高钙奶、维生素C饮料、DHA婴儿配方奶、含铁饼干……面对这么多的强化食品,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强化食品呢?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徐苓称:除了孕期妇女对钙的摄入要求较高外,一般来说,亚洲人成人每天钙摄入量达到800mg即可满足人体的需求。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每日可耐受的最高钙摄入量是2000毫克,若食用过多的钙强化食品,则有可能超过限量。如果人体摄入钙的含量过多,则可能会干扰人体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摄入钙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最主要是要考虑钙的吸收率。

  微量元素过量补充有害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王化琪表示,补充人体微量元素虽然很重要,但过量补充反而会有害身体。婴幼儿补锌太多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而感染其他疾病。成年补锌太多还易诱发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健康的人体其实对锌的需求量很低,一旦一种元素过多,就会占了别的元素的“座位”,引发新的营养不良。

  某些商家生产的复合营养强化剂将30种维生素、矿物质集于一体,有时反而难以起到很好的补充效果,所以不同的人群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强化食品。

  计量

  看看你是否被“强化过头”

  以下是一个人一天之内可能的钙摄入量,看看你会不会超标?

  基础饮食:根据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成人每天平均钙摄入量在400~500mg。

  牛奶:纯牛奶中钙含量为100mg/100ml,以每天250ml牛奶为标准,则牛奶的钙摄入量为250mg。

  早餐麦片:钙强化早餐麦片、核桃粉或米粉中的钙含量为300mg/100g,以每天摄入100g算则钙摄入量为300mg。

  钙强化饼干:钙强化饼干中钙含量为300mg/100g,以每天200g计算,钙摄入量为600mg。本组稿件据新京报

  微量元素

  如何“微量补”?

  ■铁和锌很重要

  偏食、素食、孩子最易缺

  铁和锌是人体最易缺乏的两种微量元素,一是因为这两种元素的重要性远比其他元素突出,二是因为它们最易流失,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两种微量元素的补充。

  缺锌:如果人体缺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皮肤出现粗糙、干燥,还可能会出现湿疹。因为锌主要存在于肉类和谷物中,所以有偏食习惯的人、素食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补锌。另外,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也需要补锌。

  ■维生素种类多

  分清“症状”再补充

  维生素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但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如何判断自己究竟应该补什么维生素呢?专家说,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D缺乏在我国的人群中较为严重,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维生素产品,最好还是去医院做一下微量元素检测。

  维生素A:如果感觉自己出现皮肤粗糙、瘙痒的症状;指甲上出现深刻的白线;头发干枯;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就应该考虑补充一些维生素A。

  维生素B2:如果经常出现口角发炎以及各种皮肤性疾病如皮肤炎等,则应补充维生素B2。

  维生素C:如果经常出现牙龈出血,总是感到疲劳以及抵抗力低下,则应该考虑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D:对于生长发育期间的儿童和骨质流失比较严重时期的老人来说,适当补充维生素D是非常必要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