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塞上老街 旧影浓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0日07:52  内蒙古晨报

  

塞上老街旧影浓缩

  □本报记者 武艺

  呼和浩特素有“召城”之称。召庙不仅对其宗教、政治、文化等有过重大影响,而且对它的经济发展、市井形成也产生过作用。塞上老街位于大召、席力图召的西南,早在明代就是繁华的商业街,形成一处热闹的街市。如今塞上老街作为挖掘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经政府修缮,得以新生,成为老呼和浩特的旧影浓缩。

  明代就是商业集市

  《蒙古及蒙古人》一书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呼和浩特旧城主要街道有四条,它们是南北向的大南街、大召街(今大召前街)、席力图召街(今石头巷)和东西向的朋苏克街(通顺街,后改为塞上老街)。其中除大南街外,都是召前干道的主体或其延伸段。

  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市发祥地之一,是条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街。

  据呼和浩特史料记载,早在明代,这里就有了商业贸易的集市。清朝中期,大召、玉泉井一带,已经市井繁华,店铺林立,大召与玉泉井之间的广场上,布满了小摊。销售的货物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从珍稀的古玩到笨重的日用杂货,应有尽有。还有一处处杂耍摊,艺人们的吆喝声与叮咚的锣鼓声,不绝于耳,就好像当年开封大相国寺一般繁盛热闹。

  当时,塞上老街的牲畜市场最负盛名,有马市、驼市、牛市等。卖者多为草原牧民,而买者多来自山西、陕西、河北等地。与之兴盛的还有茶道和驼道的交易,商队从南方运来砖茶、食盐,经京、津、冀地区运来布匹,从江浙运来丝绸,远销到新疆和蒙古国的乌兰巴托。

  老青城的缩影

  昨日,记者踏在古韵犹存的塞上老街上,循着蒙古族风格的浮雕壁画、穹庐屋顶、勒勒车毂……彷彿看到千年来游牧民族与汉族间繁忙的集市贸易。老街向人们讲述着民族融合的辉煌历程,成为老呼和浩特的旧影浓缩

  在塞上老街经营毡画的杨勇告诉记者,1997年以前,老街两侧的店面还都是土坯房。后来政府为保护历史遗迹、以修旧如旧原则,对其重新修缮。修缮后的老街东端竖起一座醒目的牌楼,正面书塞上老街,背面字题明清遗韵,成为一条拥有浓厚游牧民族底蕴的古玩街、工艺品街。这里有独具魅力的掛毡烫画、驰名的皮画,还有于此发端的蒙古刀、蒙古酒具、蒙古服饰等。

  据介绍,塞上老街全长380米,全部建筑充分体现明清时期特点,塞上老街作为挖掘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已经初步体现出了它的商业价值。每年从世界各地前来感受草原游牧文化,一睹明清遗韵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不仅有各式传统文化遗物向游人诉说着历史,更有新兴的现代民族手工制品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现在的塞上老街 资料图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