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相率最“豪华”代表团访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0日09:08  南方日报

  温家宝与卡梅伦会谈双边合作文件签署

英相率最“豪华”代表团访华
?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举行欢迎仪式。
英相率最“豪华”代表团访华
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在一座古庙细品中国茶。

  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戴维·卡梅伦于9日早晨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2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卡梅伦今年5月就任英国首相以来首次访华。代表团成员包括财政、能源、教育和商业4位内阁大臣和约50位工商界资深领袖,是英国历届首相访华所率规模最为庞大、阵容最为豪华的访华团队。英媒称,庞大的访华代表团堪称200年来最豪华阵容。

  访华期间,卡梅伦还将与中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中英工商峰会,并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在人民大会堂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

  温家宝表示,中英是全面战略伙伴,中英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前景广阔。欢迎英国企业抓住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在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创新产业、金融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扩大同中方的合作。希望英方把目光更多投向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那里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机遇。英国应以更大的魄力放宽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限制,这有利于双边贸易实现平衡、持续增长。

  温家宝表示,中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扩大对英国的投资,这将给两国经贸关系增添新的活力。希望英方简化审批程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解决中国人员赴英国签证难等问题。

  温家宝希望两国继续在教育、文化、卫生、青少年交流、奥运等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中英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卡梅伦说,英国珍视同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意在相互尊重基础上,通过双边重要的对话机制,加强交流,增进互信。中国经济发展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增长,英国始终把中国的发展视为机遇,希望同中国建立促进共同增长的经贸伙伴关系,主张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英中经济互补性很强,英方将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两国经贸合作达到更高水平。英国欢迎中国企业扩大对英投资,参与英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英方愿同中方一道使两国人文交流取得更积极的成果。

  两国领导人就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中英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重要责任,将加强在联合国安理会、20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和机制中的沟通和协作,更有力地应对各种挑战。

  会谈结束后,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温家宝还同英国企业家进行座谈。

  中英经济财金对话:

  中方促英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

  第三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昨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国副总理王岐山与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出席开幕式并共同主持此次对话。

  王岐山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希望双方就两国经济关系中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发展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王岐山强调,增进理解与互信,照顾彼此关切,是合作的前提。中方在解决英方关切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希望英方切实推动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中国企业赴英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奥斯本说,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希望通过两国紧密合作,帮助世界经济渡过难关。中英双方将致力于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减少投资和贸易壁垒,开发新市场,扩大世界贸易,寻求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取得进展。

  此次经济财金我对话为期一天,双方财金领域高官出席对话。对话结束后,王岐山与奥斯本将共同会见记者。

  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是2008年1月由中国总理温家宝和时任英国首相布朗共同倡导建立的,前两次对话分别于2008年4月和2009年5月在北京和伦敦举行。

  ■背景

  庞大代表团

  此次访华,卡梅伦带来金融服务业、零售业、低碳能源领域、教育服务领域、创意行业及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精英。

  专家称其访华有两大目的,一,发展同中国的良好关系,因为保守党执政期间,中英关系发展态势一直不错;二,鉴于两国当前的双边贸易额不高的现状,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

  英媒称,庞大的访华代表团堪称200年来最豪华阵容。商界领袖约50人。其中包括壳牌集团、维珍集团、乐购集团、巴克莱银行的总裁等。重量级大臣,4人。这4人是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商业大臣文斯·凯布尔、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以及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克里斯·休恩。

  文图据新华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