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俞正声:将把世博精神延续到上海今后发展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00:48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10日电(记者 许晓青 吴宇)10天前,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闭幕,上海已步入崭新的“后世博”阶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俞正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办博精神最重要的还是宗旨意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它将延续到上海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延续到“十二五”期间。

  “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是上海世博会从筹办到举办始终坚持的办博理念。在长达184天的会期内,如何让群众基本满意,是一大难题,而近20万办博人员的忘我精神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俞正声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与全国人民的支援是分不开的,与上海人民的奉献也是分不开的。

  俞正声说,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要有两条:尊重群众的意愿、回应群众的关切。他表示,上海今后的工作要发扬办博精神,提倡创新、实干的精神。

  世博会后,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将如何进行后续开发利用这是广大参观者所关心的热点。

  目前,世博园的后续利用方案还没有完全确定。针对人们关心的展馆保留问题,俞正声解读,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有关规则,“原则上要拆除”,但是如果有个别国家愿意捐赠给组织方,而且组织方认为有保留价值的,可以进行个别的协商。

  俞正声透露,现在有些国家提出希望把展馆留下来,多数国家是准备拆除的,上海曾经组织专家按照有保留价值的和可能保留的原则,对这些展馆进行了评估。所谓有保留价值是指外型和结构,可能保留就是看建设的基础和结构的强度如何,“大概有十几个展馆有这种可能”。

  根据规划,世博园区浦东区域,定位为文化、展览和商贸用途。“一轴四馆”是永久性建筑。世博文化中心主要定位为文化设施,世博中心主要供会议使用,主题馆则突出展览功用。

  俞正声说,中国馆的用途,还在讨论之中。总之,中国馆将作为文化设施,或者展览设施。

  俞正声指出,总体的希望是浦东这一块土地出让的收入和动迁的费用持平,也就是说市政府在这个土地收入中间,不以盈利为目标。“我们希望,能够符合低碳的原则、节能的原则、有利于公众性的原则,把世博园区这块地开发好。”

  世博会后,一批实际运用于世博的新技术、新方式将走进上海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世博园集中使用的上千辆新能源汽车、精准的票检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客流预测支持系统、食品安全保障系统等。

  俞正声说,上海“十二五”从经济发展上看,就是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着力从住房、就业、社保、交通、城乡二元结构等入手,改善民生。其中,对于百姓最关心的住房问题,俞正声表示,上海将建立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分开的两种体系。上海的保障性住房已连续两年达到60%以上的开工面积。明年上海还将继续保持60%以上的开工面积。

  他透露,上海正在探索“产城结合”的人口分布样式。即人口从中心区向几个郊区的新城扩散,上班也不太远。“总的来看,就是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应该是高水平的,贫富差距应该有所缩小,困难群体有他们适当的、有保障的生活。新的上海人融入上海,使上海成为多方面人才的融合体,这样上海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世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